•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節針對教師行為檢核表、主觀技能評量表、認知發展評量試卷、體育 課情意態度量表和教學節課教案等研究工具逐一說明。

一、教師行為檢核表

在進行研究資料統計分析前,需先探討教師教學行為是否已經符合命令 式、包含式的教學形式,再來討論本研究之問題結果分析,其意義才具有價 值。本次研究採用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中命令式、包含式兩種不同的教學形 式,每一種教學形式都有其特有的教學程序與教育目標,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方式根據教學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為了確保教師教學行為能符合各個教 學形式,使用教師行為檢核表對於研究成果的客觀性及價值有其重要性。此 次教師行為檢核表乃是參考周宏室(2005)之「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 的光譜與應用」一書中,介紹命令式、包含式教學形式的意義與目的、特質、

時敘、適用範疇與限制等資料,及王宗進(1995)之「Mosston三種教學形式 之教學效果比較研究」、陳則賢(1995)之「Mosston命令式與練習式教學在 國中體育教學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後,設計符合本研究的教師行為檢核表,

此份檢核表於研究所修課期間與同學共同討論,並於試教時使用及修正,且 獲得指導教授認同(如附錄六、附錄七)。

二、認知發展評量試卷

要編訂一份良好的測驗工具,應具備適切性、平衡性、有效性、客觀性、

特殊性、適當的難度、良好的鑑別度、信度、效度、公平性及非速度性等品 質;其方式乃透過「難度」、「鑑別度」及「信度」的分析(陳英豪、吳裕

益,1997)。陳則賢(1995)也指出,認知題型以選擇題型鑑別學生認知能 力可能比是非題型佳。

根據以上所述,本研究的認知測驗採紙筆測驗,其編製過程如圖3-4-1,

以選擇題方式呈現。係參考王宗進(2000)所編寫羽球基本動作及單打認知

測 驗 卷 及 數 位 專 家 學 者 之 編 製 方 法 , 內 容 以 研 究 者 自 編 的 體 操 教 學 教 案 為 主,並參考焦嘉誥(1973)、陳漢棟(1991)、林貴福(1993)、教育部(1997)、

許義雄(2000a)、鄭焜杰(2000)、張淳智(2002)和黃國明(2004)等學 者之體操教學資料後,依教學內容編製預試試卷初稿。再經過二位體操教練 兼裁判、三位國小高年級國語教師、一位語文專家認定後完成預試試題31題,

如附錄三。經過五年級非實驗班級之學生60位,於2007年8月31日預試過後,

進 行 難 度 指 數(Item Difficulty Index, P) 及 鑑 別 度 指 數 (Item Discrimination Index, D)分析篩選,最後定稿成為正式認知試卷。其難度指數及鑑別度分析 之計算方式如下:

(一)難度分析:

一般而言,難度指數(P)越接近1.00或.00,就無法區分研究參與之學生間 的能力差異,而P值越接近.50則區別力越高(陳英豪、吳裕益,1997),P值 在.30~.70之間的題目是可以接受的(張至滿,1995)。難度指數計算步驟及 公式如下:

首先,將試卷成績高低依序排列,總人數的前27%為高分組,總人數的 後27%為低分組,再分別算出高、低分組每一題答對的百分比,如此即可獲 得該題的難度指數。

PH+PL P:難度指數

P= PH:高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2 PL:低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二)鑑別度分析:

依照難度分析計算所得到的PH和PL,將PH減PL就能獲得該題的鑑別度 指數(D)。其公式如下:

D=PH-PL D:鑑別度指數

PH:高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PL:低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鑑別度指數的大小分佈在+1至-1之間,若高分組的學生都答對,而低 分組的學生都答錯,則鑑別指數為0(張至滿,1995)。題目的鑑別度指數越 高越好,表示能測出學生認知程度的高低,一般來說,在.25以上較具有價值 性。根據Ebel(1979)提出的題目鑑別能力指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依據,

如表3-4-1:

表 3-4-1 Ebel 題目鑑別能力指標 鑑別指數 評定說明 0.40以上 很好的題目

0.30~0.39 題目可以,但可能需要修改。

0.20~0.29 題目需要修改。

0.19以下 題目不好,放棄或重寫。

資料來源:“體育測量與評價(二版)"。張至滿,1995,頁191。

圖 3-4-1 認知評量試卷編寫流程圖

(三)分析結果

由表3-4-2可知,選取P值介於.30~.70,且D值在.40以上之題目,共有:3、

6、11、14、16、20、25、26、27、29等共10題,重新依活動順序給予正式題 號,每題得分十分,滿分100分。

依教學內容參考著作,編寫初稿

教師與專家共六位修訂初稿

預試及試題分析

形成正式試卷

表 3-4-2 認知評量預試卷難度鑑別度分析表 預試

題目

難度

(P)

鑑別度

(D)

正式 題號

預試 題目

難度

(P)

鑑別度

(D)

正式 題號 1 0.95 0.10 16 0.4 0.40 6 2 0.85 0.09 17 0.08 0.05

3 0.31 0.51 2 18 0.13 0.15 4 0.42 0.28 19 0.53 0.28

5 0.64 0.28 20 0.5 0.42 7 6 0.5 0.40 3 21 0.53 0.28

7 0.78 0.44 22 0.59 0.17 8 0.7 0.20 23 0.55 0.31 9 0.4 0.20 24 0.54 0.27

10 0.55 0.10 25 0.59 0.42 8 11 0.3 0.40 4 26 0.65 0.49 9 12 0.24 0.08 27 0.5 0.60 10 13 0.15 0.10 28 0.4 0.20 14 0.45 0.50 5 29 0.7 0.60 1 15 0.59 0.17 30 0.8 0.40

三、主觀技能評量

主觀評量是指姿勢表現的優劣與正誤,如投球的力量、姿勢與協調等,

各因素比重給分(教育部,1997)。本研究之主觀技能評量表編製過程如圖 3-4-2,係參考教育部(1997)、許義雄(2000a)、鄭焜杰(2000)、周冠玲

(2004)和陳垣翰(2006)等之主觀技能評量表編制後,再依據教案之技能 目標編寫而成,其評分表如附錄二。

3-4-2 主觀技能評量表編製流程圖

在主觀技能評量實施方面,前測時因研究參與者完全無體操相關經驗

,對此一整套連續墊上動作的呈現會有困難,因此研究者在一旁口語提示動 作,每個動作名稱(肩頸倒立、分腿前滾翻、前滾翻、轉體二分之一、分腿 後滾翻、後滾翻)提示兩次,一旁另有海報標示動作名稱;後測時,研究參 與者雖已接受四週八節課的墊上運動學習,但對於一整套動作的先後順序不 熟悉,因此研究者做一次口語動作提示,研究參與者完成一連串表演動作;

前、後測皆ㄧ次ㄧ位研究參與者參加測驗,未輪到的參與者則背向測驗區坐 下,將測驗實況用攝影機拍下,邀請二位專業的體操教學者於同一天一同觀

參考教案內容 參考著作編制方法 參考教育部

【學校體育教材教法】

編制評量卷初稿

教師與專家共六位修訂初稿

形成正式主觀技能評量表

賞測驗影片,並根據評分表細項評分。此時每位參與者將有二個成績,再將 二個成績平均所得分數為參與者主觀技能評量的分數。在主觀技能評量場地 佈置方面,為求技能測驗的公平性,以膠帶黏貼墊上,以辨識滾動路徑的曲 直,以號碼牌告示目前測驗者編號,以方便評分者辨別,分別架設二台攝影 機由側面進行拍攝工作。如圖3-4-3:

3-4-3 主觀技能評量場地平面圖

四、體育課情意態度量表

體育課中所指的情意指態度、自我概念、人格、社會行為和運動精神(林 本源,2002)。本研究的情意態度量表主要引用林本源(2002)編製的「台 灣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同意書如附錄四)。此量表認知層面二

攝影 起點 墊子

研究參與之學生 攝影機

十二題、情感層面十六題、意向行動層面十三題,適用對象為國小四年級至 高中三年級,已在「信度」、「效度」及「常模或是標準」等三大品質進行 檢視與要求,具有良好的測驗品質,適合做為國內「運動教育學」及「運動 心理學」對於學生體育態度的測驗工具。因此,研究者針對包含式教學特質 挑選其中情感層面及意向行動層面試題共十六題,與指導教授討論後訂定本 研究將此量表作為國小學生體操課情意態度評量工具(如附錄五)。依研究 參與者圈選位置不同,每題分數由一~四分不等,本試卷滿分為64分。

五、教學節課教案

本研究教案計畫主要參考周宏室(2005)提出的命令式及包含式教學重 點及特點,輔以教育部(1997)、翰林版(2006)三至五年級墊上運動課程 及 體 操 相 關 資 料 編 製 。 完 成 初 步 教 案 後 經 過 研 究 者 對 非 研 究 班 級 進 行 試 敎

(2007.04.30、2007.05.04),在試敎過程中發現幾點需修改及注意的事項:

(一)暖身活動除了做熱身及活動關節外,需加入課程動作的簡易趣味化 練習,讓學生在輕鬆的情緒下做動作的前置學習。

(二)包含式教學活動的動線規劃需考量其流暢性。,不宜干擾練習者。

(三)軟墊的挑選需留意硬度的問題,內容物若為太軟的海綿墊,學生不易 穩定身體及流暢的完成動作,這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意願及學習成 就。

(四)學生的閱讀能力嚴重拖延上課時間,因此重新與熊貓班導師溝通,

在上課當天中午午休時間即發下包含式教學形式該天的多重標準 卡,讓學生利用五分鐘時間先自行閱讀內容,授課當時由研究者示範

各關卡動作,並做動作的解釋。

針 對 試 教 時 的 缺 失 將 教 學 時 間 、 教 材 的 適 用 性 及 場 地 規 劃 部 分 進 行 修 訂,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再經專家檢核(如附錄八)後,完成正式教案,編製 過程如圖3-4-4。包括命令式教學形式四週八節課(如附錄九),包含式教學 形式四週八節課(如附錄十),共十六節實驗教學節課表。

圖 3-4-4 節課教案編製流程圖 參考資料完成初稿

節課教案試敎

檢討教學之適用性

專家檢核

節課教案定稿

表 3-4-3 命令式與包含式體操教學教案總表

後滾翻(Level:A-E) 熱身活動:雙人腳猜拳、推撐遊戲、毛蟲

96.10.12(五)

第四節課

96.10.16(二)

第五節課

表3-4-3命令式與包含式體操教學教案總表(續)

96.10.19(五)

第六節課

主要活動:搖籃動作、

分腿後滾翻+後滾翻轉體180 度

主要活動:搖籃動作

分腿後滾翻+後滾翻轉體180 度 (Level:A-D)

熱身活動:殭屍跳跳、毛蟲行、縮體側滾、

96.10.23(二)

第七節課

96.10.26(五)

第八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