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南海地區海上搜救機制雖有上述之政策規劃或實務工作之困境,但在人道救 援之普世價值大原則下,兩岸應共同致力於南海地區建構海上聯合搜救之機制,

而其可能之作法包括以下八項分述如次:

一、於南海辦理兩岸搜救演練

兩岸已共同簽署多項協議,除前已於金廈海域辦理兩次海上聯合實兵搜救演 練外,2014 年 8 月將於馬祖海域接續辦理,而兩岸三地之民間學者專家就南海地 區之聯合搜救議題,曾於海口舉辦桌面演練及學術研討。建議未來兩岸可於南海 舉辦實兵聯合海上救援演練,以積累更多實務經驗,找出兩岸於該地區執行聯合 搜救之困難及解決方式。

二、參與南海及各項區域組織

就兩岸雙方而言,除了共同擱置南海主權爭議外,為解決政治因素下現行政 府法令對兩岸執行救援工作之侷限,臺灣應主動積極擴大參與南海及各項區域性 合作組織,與南海周邊國家主動積極建立合作關係及參與區域對話機制,並擴大 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織或推動台、日、菲海事、科研、文教等實質交流合作,提 升國家整體地位及避免國家主權陷入被邊緣化之危機。

三、簽署兩岸南海搜救合作協議

兩岸應共同簽署南海搜救合作協議以落實「1979 年國際海上搜尋救助公約」

之規定,透過協議之簽訂,明訂相關合作細節之規範,包括雙方通報聯繫管道、

搜救執行方式、緊急醫療後送、行政後勤補給、中止搜救時機、海難事件肇因調 查及善後處理等,均明訂於協議規範之中,以利兩岸雙方在南海執行救援任務,

能有兼具一致性及效率性之作法。

四、增設南海空中救難機隊

在空中救援能量中國搜中心納編執行救難任務之空軍 C-130 運輸機,僅能執 行空中運輸及海上觀測搜尋,無法執行空中吊掛,而現有之救難機種受限航程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救難能量,未來可將太平島規劃成為南海地區之搜救基地。

五、統一海難救助事權強化救援能量

目前臺灣海難救助工作的實際「執行機關」係由海巡署擔任,除持續籌建大 型專業救難艦及對現有艦艇辦理延壽案外,另在人員補充及訓練、裝備性能提升 應賡續強化,並由海巡署來統一海難救助事權,整合相關單位資源,以掌握主動 強化能量,以免加大與大陸救援能量之落差。

六、建立簡捷無誤之通報系統

近年來兩岸緊張關係趨緩,然而現階段救難訊息通聯仍須首先透過位在臺北 之中華搜救協會與設於北京的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之後再分別依兩岸各自之通報 作業機制而啟動執行救助任務,其間由下而上層層轉報,徒增時間耗費,建議應 建立簡捷無誤之通報系統、律定共通通訊頻道、持續民間共通之報案專線、建立 兩岸官方通報管道。

七、修訂相關法令規範限制

兩岸本「對等」、「尊嚴」之合作原則,並就過去所發現之相關問題,若只能 在各自管轄海域執行海上搜救工作,未經獲准不得進入對方海域,將影響搜救效 能。就目前海上搜救能量而言,大陸東南沿海之救難能量顯然優於臺灣,兩岸政 府應擱置敏感的政治爭議,秉持人道救援精神,適度修正相關法令,使兩岸執行 救難工作之艦船透過相互通報確認後,允許進入對管轄海域協助進行人道救援,

並應透過官方單位訂定奬疇措施,針對民間參與救援船舶或團體提供適切之實質 補償,以增加救難成功機率。

八、深化救難能量交流互訪研習

兩岸雖有金廈聯合演練之實證,但兩岸應逐次在其他搜救區域建立聯合搜救 能量,特別是南海地區。此外相關通信聯絡、指揮調度、醫療救護、救援中止時 機等,均應視各搜救區域之能量不同而建立共通一致性之作法。而為降低情勢誤 判,爭取救援時效,除深化演練外,更應建立人員交流互訪及研習機制,深切瞭 解彼此之搜救體系、訓練方式、指管系統及救援能量與限制等,以共同提高受溺 者之救援生還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進旺(2009)。海巡白皮書.2009。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王進旺(2011)。海巡報告書.2011。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王進旺(2012)。海巡報告書.2012。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王進旺(2013)。海巡報告書.2013。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行政院(2012)。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作業手冊。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12)。101 年海巡統計年報。臺北市: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編印)(2008)。海洋事務法典。臺北市:行政院海岸巡防 署。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編印)(2009)。強化海難搜救精進方案。海岸巡防機關執 行海上救難作業程序。臺北市: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編印)(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新興(1995)。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敬璉(199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臺北:麥格 羅希爾。

林中斌(2011)。大災變:你必須面對的全球失序真相。臺北:時報文化。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袁方(主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高朗(1999)。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載於包宗和、吳玉山(主 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

鈕先鍾譯(1987)。國際關係中的學派與理論(Trevor Taylor 等著)。臺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

楊光斌(2006)。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臺北:五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期刊論文

王立仁(2012)。「創新求變、異中求同」--「2012 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

活動紀實。海巡雙月刊,59,頁 9-12。

王高成(2011)。中國發展航空母艦之戰略目標設定。全球政治評論,36,頁 1- 朱景鵬(1999)。區域主義、區域整合與兩岸整合問題之探討。中國大陸問題研究,

42(8),頁 71-94。

吳若雩(2001)。東協整合發展與兩岸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13,頁 52-60。

吳金河、張育嘉、黃聰正(2011)。澎湖海域海南搜救策略之探討。建國百年海洋 政策規劃學術研討會,頁 42。

宋燕輝(2007)。中國近期在南海活動及情勢發展。戰略安全研析,28,頁 14-18。

李凱真(2012)。專訪「2012 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總指揮官鄭樟雄—以 兩岸搜救演練之大格局 前瞻海巡署未來搜救部署。海巡雙月刊,59,頁 61-68。

周清和(2001)。台灣地區漁業通訊電台營運及漁船救護體系。農政與農情,111,

頁 28-31。

林文程(2011)。中國全球佈局中的海洋戰略。全球政治評論,36,頁 19-42。

胡森榮、張致遠(2012)。海岸巡防機關執行救生救難案例分析。海巡雙月刊,55,

頁 16-18。

馬力(2014)。政府全力推動我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兩岸經貿月刊台灣經貿消息輯要,2014 年 2 月號 266 期。2014 年 2 月 15 日,

取 自 : http://www.sef.org.tw/lp.asp?CtNode=4310&CtUnit=2471&Base DSD=7&mp=14&xq_xCat=907988&pubfile=4261521271.jpg。

高龍浩(2014)。深化兩岸搜救合作開創平安海峽新局。海巡雙月刊,67,頁 47-67。

郭俊良、林彬、翁順泰(2010)。兩岸海上搜救體系通力合作之研議。台灣海事安 全與保安研究學刊,1(2),頁 23-34。

曾怡仁、張恵玲(2000)。區域整合理論的發展。問題與研究,39(8),頁 55-56。

黃錫璋(2009)。整合理論之新功能主義模式建構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可行性。海 巡雙月刊,38,頁 10-19。

黃聰正(2010)。69 名落海漁工全都救!落海船長:海巡艦艇光有如「媽祖顯靈」!

海巡雙月刊,48,頁 2-3。

謝台喜(2011)。兩岸如何維護南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海軍學術雙月刊,4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 9-18。

魏艾(2010)。ECFA 與未來兩岸經貿互動關係。海峽評論,99(7),頁 32-36。

魏艾(2013)。兩岸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探討。中國評論基金會。2014 年 2 月 15 日 , 取 自 : http://hk.crntt.com/doc/1027/9/3/2/102793253.

html?coluid=3&kindid=13&docid=102793253。

蘭寧利(2009)。兩岸軍事互信 才能同心救難。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政評論。2014 年 4 月 21 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rintfriendly/6536。

三、專書論文

交通部(2003)。海難救護機構設立及管理辦法。載於內政部(編印)(2011)。災 害防救法令彚編。中華民國 100 年版。

交通部(2009)。海難災害防救業務計畫。載於內政部(編印)(2011)。災害防救 法令彚編。中華民國 100 年版。

四、研討會論文

吳兆麟(2009)。海上交通安全與兩岸合作。2009 海上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頁 D,2-3,47-59。

翁明賢(2005)。台灣海洋戰略新思維。台灣週邊海域情勢及對策研討會論文集暨 會議實錄。頁 11-29。

高世明(2012)。南海與非傳統安全合作。海洋法實踐與南海爭端解決學術研討會 海洋法實踐與南海爭端解決學術研討會成果報告,臺北。

葉世燦(2001)。海難搜救之強化。邁向海洋新世紀:海上執法及災害救護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頁 115-117,122-123。

蔡政文、林文程、盧愫美、朱惠琳(2001)。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 關係影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委託研究報告,頁 15-16。

閻鐡毅(2009)。中國海洋管理機關、執法隊伍的問題及解決方案。2009 海上交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研究計畫

江啟臣、廖舜右、蕭全教、宋燕輝、周嫦娥、許峻賓、吳德鳯、范凱云(2006)。

海洋涉外事務規劃研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委託研究。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 究院。頁 3-6-3-9。

林彬、陳志立、翁順泰、劉中平、傅世鎰(2009)。海岸巡防機關在海事安全應扮 演的角色。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委託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頁 109。

林彬、陳彥宏、李台生、曾福成(2003)。台灣海域海難型態與救難能量提昇作為 之研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委託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頁 12-15。

林欽隆、謝文忠、吳嘉弘(2008)。臺灣海域海難沉船處理與對策研究。臺北:行 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頁 9-11、225-226。

姚洲典、林世昌、李松樵、葉錫忠、楊獻章、陳奕光(2006)。論海難搜救模式建 置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委託研究計畫。臺北。頁 146-147。

郭長齡、林豐福、張淑淨、趙秋瀛、林星亨、陳世澤、孫材雲、沈濤、吳熙仁、

郭長齡、林豐福、張淑淨、趙秋瀛、林星亨、陳世澤、孫材雲、沈濤、吳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