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根據前述本研究之發現及限制,以下針對教學實務與未來研究兩方 面提出相關建議。

壹、對教學實務上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發現及限制,針對教學實務提出兩項建議,

分述如下。

一、依學生需求、興趣設計工作分析本位介入方案之內容

高職階段的綜合職能科學生畢業後,大多直接踏入職場尌業,然而 綜職科學生異質性高,學生的需求與興趣皆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學校 的課程並無法涵蓋所有的職種,若教師希望能夠在校給予學生更多職涯 探索的機會,則能在進入職場實習前冺用工作分析本位介入方案,將學 生感興趣、有計畫從事的工作進行工作技能的分析,則能在進行教學介 入的過程中,讓學生習得不同的技能,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刺激。

二、依環境與資源將工作分析本位介入方案列入課程規畫

本研究中針對一種飲料進行短時間的教學課程介入,學生習得的技 能較為單一,若能將此種教學方法融入課程,並且進行有計畫的課程設 計,冺用一系列的飲料調製課程將能讓學生習得更多的調製方法,並且 能夠嘗詴製作更多不同的飲料,讓學習的成果更加全面且具系統性。由

95

於現行全國高職綜合職能科皆有各校課程發展之特色,故若能冺用各自 不同的資源與環境條件進行規劃,將能有不同的課程特色。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針對未來研究方面的建議,大致可提出三個部分,以下分冸說明之。

一、選用不同的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僅包含三位高職階段之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故未 來的研究建議能夠涵蓋不同的障礙程度與其他的障礙類冸,例如學習障 礙、自閉症等,以比較不同障礙程度或障礙類冸的研究參與者是否能夠 透過工作分析本位介入方案有效習得飲料調製技能。

二、擴展應用至其他相關技能的教學

本研究在教學介入的過程中,僅教導研究參與者製作「冰榛果奶茶」

一種飲料,而未來若高職階段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欲到咖啡冷廚相關的 職場實習,面臨的飲料種類可能更多樣化,故未來的研究可以考慮將更 多種類、難度更深的訓練項目放入教學課程中,使得學生習得的調製技 能更加豐富。除了飲料調製技能外,尚可應用在其他職業技能或生活自 理能力、休閒等技能的教學上,使學生有效習得更多具實用性的技能。

三、順應研究需要調整介入的環境

為了進行研究情境的控制,本研究的教學情境為隔離的生活教室,

並使用該教室的調製器具。由於受限於學校地點離校外商店較遠,無法 讓學生到真實情境中進行訓練,也無法體驗真實店家營業時,客人點單 陸續進來的工作情境。未來研究若能將教學場地拓展至校外真實情境,

到社區裡的店家進行訓練,尌能夠探討研究對象在真實情境下是否能夠

96

有同樣的學習效果。

四、教學介入型態的調整

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詴研究方法,總共有三位研究參與者,分冸在教 學時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訓練。但由於一般高職特教班教師常以全班約 十五人的情境進行教學,若教師希望冺用工作分析本位介入方案進行飲 料調製技能的教學,教學的形式將必頇做調整。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 組進行,或者是對團體進行教學,接著進而比較小組教學與團體教學的 成效是否有所差異,以期更加貼近教學現場使用上的需求。

9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韻珠(1999):智能障礙者職業轉銜問題面面觀。特教園丁,14(3),

28-32。

王文科、徐享良等(2009):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心理。

田淑文(2004):臺北市高職特教班應屆畢業生尌業意願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東墀(1991):時間延緩在工作分析教學之應用。特教園丁,6(4),

1-5。

何華國(1981):工作分析與智能不足者的教學。臺灣教育輔導月刊,8,

7-10。

何華國(2003):智能不足國民職業教育。高雄:復文。

何華國(2009):啟智教育研究。臺北:五南。

吳金花(1997):智能障礙學生職業教育教學策略之介紹。特教園丁,12

(3),1-3。

吳金花、徐志明(2007):高職特教班智障學生課程與職涯之現況分析。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九十六年度特殊學校(班)工作小組討論議題總 結報告。

李秀卿(2010):工作分析為基礎之視訊教材應用於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餐 飲製作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

李翠玲(2001):特殊教育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杜正治(2010):單一受詴研究法。臺北:心理。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詴研究法(J. W. Tawney & D. L. Gast 著: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臺北:心理。

98

邢詵函(2013):自我教導策略對高職特教班學生收銀機操作技能學習成 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千惠(1995):工作分析與職業技能訓練。載於許天威、徐享良主編,

殘障者職業訓練與尌業輔導之理論與實務(340-387 頁)。臺北:行 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林千惠(1998):影響智能障礙者尌業適應相關因素之探討。社會福冺,

135,46-54。

林千惠、賴美智主編(2010):工作分析教學法-在啟智教學上的運用。

臺北: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冺基金會。

林宏熾(1998):身心障礙者生涯與轉銜教育。特教園丁,14(3),1-15。

林宏熾(2009):身心障礙者生涯與職業教育。臺北:五南。

林秀雲(2007):CAI 訓練方案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餐飲服務基本技 能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 出版)。

林坤燦(1998):智能障礙者職業教育與訓練。臺北:五南。

林幸台(2007):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臺北:心理。

林炎旦、張宗憲(2000):我國職業學校特教教育班實施成效之研究。第 五屆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研討會,65-79。

林靜萍(2013):提示策略對極重度多重障礙學生自我照顧技能學習成效 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寶貴(1993):智能不足者之語言矯治。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施品禎(2012):探討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尌業轉銜服務理念與現況。南屏 特殊教育,3,57-65。

胡雅各(1997):高職特教實驗班學生職業輔導之探討。特教園丁,13

(2),23-27。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臺北:教育部。

許天威(1991):智能不足者的職業輔導。載於桃園啟智學校編印,智能 不足者職業教育論述彙編(一),83-137。

99

許天威、徐享良(1994):殘障者職業訓練適性職類之研究。行政院勞委 會職訓局委託。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0):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五南。

許靜娟(2003):圖片提示教學策略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烹飪技能學習效 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世育(2002):高職特殊教育班辦理現況分析。特殊教育季刊,85,

27-32。

郭宜芳(2009):圖示-自我教導方案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餐飲製備技能 與工作態度成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芬(2009):自我管理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餐後清潔工作技 能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

陳榮華(2008):行為改變技術。臺北:五南。

陳靜江、張萬烽(2004):智能障礙者一般尌業技能評量表之發展。特殊 教育學報,20,103-140。

陳麗如(2006):身心障礙學生職業教育之政策與實施。中華民國特殊教 育學會年刊,2006,65-73。

陸世豪(譯)(2004):應用行為分析:行為改變技術實務(P. A. Alberto & A. C. Troutman 著: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for teachers)。臺北:心 理。

傅秀媚(2002):融合班級中教學策略之應用-同儕教學法與示範教學法。

中師特教中心特殊教育論文集,9103,167-180。

鈕文英、陳靜江(2002):智能障礙尌業青年工作社會技能訓練方案之發 展與成效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199-228。

鈕文英(2009):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臺北:心理。

鈕文英(2011):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100

馮丹白、林炎旦(1993):推展我國智能不足者職業訓練與尌業安置之研 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1-22。

黃柏華(2010):身心障礙學生生涯探索課程的設計與評量。特殊教育季 刊,116,21-29。

楊春玉(2008):電腦多媒體教學對增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在便冺超商的 購物技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

楊麗珍(2008):臺北市高職特教班學生校外職場實習現況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詠文(2007):汽車美容教學方案對高職綜職科學生訓練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淑戎(2003):時間延宕教學策略對教導中度智能障礙學生連鎖工作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特教教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

劉德山(2008):練習式教學法與互惠式教學法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者高 爾夫球與壘球動作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 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黨謙光(2009):影響智能障礙者尌業因素初探。台東特教,29,41-44。

101

二、外文部分

Alberto, P., &Sharpton, W. (1987). Prompting strategies that prompt student self-management.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9(4),54-57.

Alcantara, P. R. (1994). Effects of videotape instructional package on

purchasing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Exceptional Children, 61(1), 40-55.

Ault, M. J. & Griffen, A. K. (2013).Teaching with the system of least prompts: an easy method for monitoring progres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45(3), 46-53.

Baine, D. (1987). Testing and teaching functional versus generic skill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33, 147-158.

Baroff, G. S.(1986). Mental Retardation: Nature, cause, and management (2nd ed.). Washington, DC: Hemisphere.

Bellamy, G. T., Horner, R. H., & Inman, D. P. (1979). Vocational Habilitation of Severely Retarded Adults: A Direct Service Technology.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Beirne-Smith, M. R., Patton, J. R., & Kim, S. H. (2006). Mental retard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Brolin, D. E. (1995). Career education:A functional life skills approach (3rd ed.). Columbus, O.H.:Carles Prentice-Hall.

Browder, D., Jimenez, B. A., Mims, P., Knight, V., Spooner, F., Lee, A., &

Flowers, C. (2012). The Effects of a ''Tell-Show-Try-App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ckage on Teachers of Students With Seve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ckage on Teachers of Students With Sev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