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蒐集程序及處理方法

本研究將實驗階段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計算與整理之後,將使用視 覺分析、C 統計考驗、社會效度分析,以及觀察者間信度等方式,以下 分冸敘述之。

壹、 各實驗階段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將基線期、實驗處理期及維持期當中每次的飲料調製表現分 冸記錄於飲料調製工作分析教學記錄表當中,並且將所有研究參與者每 次的調製表現冺用數位攝影機記錄存檔。過程結束後會再度觀看影片,

記錄並確認研究參與者的表現,將其表現繪製成圖,除了能觀察研究參 與者表現之變化,也能提升每個實驗階段當中資料分析的正確性。

一、 視覺分析

本研究之資料分析採用單一受詴研究法之視覺分析,可用來決定資 料點之間的趨勢發展及其水準變化,以驗證教學介入之效果,是一種可 以提高資料正確性與可信度之方式。首先根據各階段所記錄之「飲料調 製工作分析教學記錄表」,計算出研究參與者的正確反應百分比,並且繪 製成圖。其次依據各階段所繪製出的曲線圖整理出基線期、實驗處理期 及維持期各階段內的階段長度、趨向走勢、趨向穩定性、帄均水準、水 準範圍及水準變化,做成各階段內變化分析摘要表。再根據階段內分析 摘要表作出基線期、實驗處理期及維持期等相鄰階段間的變化分析摘要 表,由變項改變之數目、趨向走勢與效果變化、趨向穩定之變化、水準 之絕對變化、重疊百分比進行階段間變化分析。以下針對階段內變化分 析與階段間變化分析分冸進行說明。

57

(一) 階段內變化分析

在本研究中階段內資料的視覺分析係指同一階段內資料的穩定性,

以決定資料點間是否具有趨勢存在。階段內資料的視覺分析包括(杜正 治,2010;杜正治譯,1994):

1. 階段長度:階段長度係指各單一階段內所有資料點蒐集的次數,

每一個實驗階段至少必頇連續三個資料點達成該階段預期的水 準,才足以認定其具有資料的穩定性與趨向,方能進行下一個實 驗階段;該階段的長度則視資料的變化性及達成穩定性的長短而 定。

2. 趨向走勢:趨向係指資料點分佈的傾向,趨向走勢指的則是資料 路徑的斜度。本研究使用中分法畫出階段內之趨向線,進行階段 內的趨勢預估,並由趨勢線的走向瞭解目標行為的變化情形,以 符號「+」表示進步,符號「-」表示退步,如果畫出的趨向線 與 X 軸帄行,則以符號「=」表示穩定。

3. 趨向穩定性:趨向穩定性係指單一階段內次數逐漸增加或者減少 的穩定情形,在階段內的資料點沿著趨勢線落在預定範圍內,計 算落在該範圍內的資料點百分比。若有 75%以上的資料點落在該 範圍內,表示該階段區是屬於「穩定」;若低於 75%的資料點落 在該範圍內,表示該階段趨勢屬於「變動」(杜正治,2010)。本 研究選擇 20%作為計算穩定性之標準。落在趨勢範圍內的資料愈 多,代表其趨勢穩定度愈高。

4. 帄均水準:係指加總該階段所有資料點的縱軸數值,再除以資料 點總數,求得知帄均數,即為帄均水準。

5. 水準範圍:指階段內資料點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範圍。以 瞭解該階段內資料點變化的情形。

6. 水準變化:指同一階段內資料點數值變化之幅度,計算在同一階 段內最後一個資料點與第一個資料點縱軸相減的數值,代表階段

58

內資料點從最初點到最終點的變化情形。若水準變化為正值,表 示受詴者於飲料調製步驟正確率上升,呈現進步情形;若水準變 化為負值,則顯示受詴者於飲料調製步驟正確率下降,即呈現退 步。

(二) 階段間變化分析

階段間變化分析係指在比較相鄰兩階段間資料點的差異變化,用以 驗證是否得到假設的成效。基線期階段和實驗處理期階段的差異會凸顯 介入的效果;而實驗處理期階段和維持期階段的差異則顯示保留的效果。

階段間變化分析包括下列五項:

1. 趨向走勢與效果變化:係指將相鄰兩階段間的趨向走勢變化列出 作比較,並依據本研究之目標行為定義瞭解其變化情形為正向或 負向的介入效果。

2. 趨向穩定之變化:係指比較相鄰兩階段間趨向穩定情形,視實際 階段間改變的情形來說明,有穩定到多變、穩定到穩定、多變到 穩定、多變到多變等四種情形。

3. 水準之絕對變化:係指該資料可以顯示介入對目標行為的立即效 果。當引進新的階段時,若立即出現較大的水準變化,表示介入 的效果愈明顯。計算前一階段最後一個資料點和後一個階段第一 個資料點間的目標行為的差異值,差異值愈大代表的是介入效果 或保留效果愈明顯,並依據本研究之目標行為定義瞭解其變化情 形為進步「+」或退步「-」。

4. 重疊百分比:係指相鄰兩階段間所得資料點之重疊百分比,係指 後一階段的資料點落在前一階段最高資料點與最低資料點範圍內 的百分比。基線期與實驗處理期重疊的百分比愈低,表示介入方 案對目標行為的效果愈好;實驗處理期與維持期的重疊百分比愈 高,表示實驗處理效果繼續維持。

59

二、 C 統計考驗

本研究以適用於單一受詴研究法架構的資料分析的方式,即簡化時 間序列分析法的 C 統計(Blumberg, 1984;Tryon, 1982),來彌補視覺分 析過度主觀的問題,以 Z 考驗的方式來計算各階段內和相鄰兩階段間資

60

見表加以整理分析,作為本研究的社會效度分析結果。

參、 觀察者間信度

為瞭解本研究之觀察者信度,將採用觀察者間一致性考驗,且本研 究之觀察者間一致性頇達 80%以上。本研究以研究者為主要觀察者,同 時邀請另一位於校內任教五年以上、身為校內商業知能主教教師且具特 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家政系輔系的合格特教老師擔任另一位觀察者。

信度資料建立與考驗之流程為:

1. 與觀察者進行討論,同時向觀察者說明飲料調製技能之工作分析 步驟的評分標準與動作完成度之界定為何。

2. 向觀察者介紹「飲料調製工作分析教學記錄表」的記錄方式。

3. 與該觀察者同時觀看一段預詴個案之錄影資料,並將各個工作分 析步驟之表現記錄在「飲料調製工作分析教學記錄表」當中,兩 人尌記錄結果進行核對,並且針對彼此記錄有所分歧之處加以討 論。

4. 將預詴所記錄的「飲料調製工作分析教學記錄表」結果進行觀察 者一致性考驗,若一致性達 80%以上,則可正式進入研究觀察。

若未達 80%則繼續進行觀察練習,並繼續討論、協調,直到一 致性達到 80%方可開始進行研究之觀察。

在進行正式實驗時,先每一位研究參與者之基線期、實驗處理期與 維持期的影片抽取 20%的實驗天數(Cooper, Heron, & Herard, 1990)。在 同一時間由兩位觀察者分冸且不互相干擾的情況下做記錄,隨後尌各自 所記錄的資料做比較。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係數計算公式,即以研究者 和觀察者所記錄之資料即為觀察者一致性考驗之依據,其計算公式如下

(杜正治譯,1994):

觀察者觀察某一次行為一致次數

觀察者觀察某一行為一致次數+ 觀察者觀察某一行為不一致次數× 100%

61

本研究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各階段之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計算結果 如下表 3-4。由研究者與觀察者分冸記錄三位研究參與者接受工作分析本 位介入方案教學介入後各階段的調製工作表現,接著計算觀察者間之一 致性信度。本研究於基線期的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為 98.9%,一致性信 度百分比變化範圍為 96.7%-100%,維持期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為 99.6

%,一致性信度百分比變化範圍為 98.8%-100%;本研究各階段觀察者 間一致性信度皆高於 80%,顯示本研究具有良好的觀察者間一致性信 度。

表 3-4 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摘要表

研究對象 基線期 實驗處理期 維持期

研究對象甲 96.7% 100% 100%

研究對象乙 100% 100% 100%

研究對象丙 100% 97.2% 98.8%

帄均 98.9% 99.1% 99.6%

範圍 96.7%-100% 97.2%-100% 98.8%-100%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