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經由上述研究的結果,本研究提出各項建議,提供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 防總局與後續研究者作為參考,驥望能有所俾益。

一、水上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繁重,為國家、人民犧牲奉獻並努力達成各項社會期 望,如能利用參與虛擬社群取得實用住宿體驗等相關資訊,進而增加休閒住 宿的可能性,有效達到舒解壓力的作用,應能提高工作時的效率。

二、WIFI即時定位系統已愈趨成熟,其定位準確度較電信基地臺無線上網較高,

但宥於WIFI無線分享器有效範圍的限制,建議後續研究者搜集電信基地臺上 網相關文獻,以及以不同理論架構變項,做為其他外部變數,加入TAM模式之 中進一步討論。

三、民宿團體及虛擬社群在打卡(定位)進行促銷活動時,提高優惠額度或增加 優質服務,以增加潛在的水上警察人員客群,促進資金流動性及國家經濟繁 榮。

7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丁維新(2003)。水上警察。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1、19 頁。

2.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體驗行銷。Schmitt。台北:經典傳訊文化。

3. 王聖輝(2011)。 平價住宿體系的住宿體驗模型建構--以中華民國軍人 之友社「國軍英雄館」為例,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聞碩士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桃園。

4. 交通部觀光局(2001)。民宿管理辦法。

5. 何郁如、湯秋玲(1989)。墾丁國家公園住宿現況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

2(1),51-26 頁。

6. 吳櫻花(2008)。高雄縣警察人員休閒活動參與行為和生活滿意度之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7. 李明鴻(2011)。警察人員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生活滿意度之個案 研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8. 李松樵(2003)。中美海難救助作業系統實務之比較研究。中央警察大學 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9. 李淑梅(2007)。民宿的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關係研究-以 澎湖地區為例。澎湖科技大學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澎 湖。

10. 沈進成、王伯文(2004)。民宿體驗對遊客意象及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

-以奮起湖地區為例。旅遊管理研究,4 卷 2 期,195-213 頁。

11. 冼卉堉(2013)。FACEBOOK 適地性打卡行為對網路口碑影響之研究-以宜 蘭餅發明館為例,第九屆知識社群國際研討會。

12. 林宏澤(2008)。「RFID 在供應鏈的創新應用」,現代物流‧物流技術與戰

78

略,第 31 期, 66-68 頁。

13. 林宜甲(1998)。國內民宿經營上所面問題與個案分析-以花蓮縣瑞穗鄕 舞鶴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14. 林梓聯(2001)。台灣的民宿。農業經營管理會訊 27 卷。

15. 林淑真(2008)。民宿投宿動機、期望、旅遊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 之研究-以古坑地區民宿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

16. 林傑斌(2004),《SPSS12 統計建模與應用實務》,新北市:博碩文化。

17. 林舜涓、蔡佳燕、邱莉文(2007)。服務知覺價值的重要-以花蓮民宿遊 客為例。旅遊管理研究所,7 卷 2 期,145-164 頁。

18. 林舜涓、蔡佳燕、邱莉文(2007)。由住宿體驗提高顧客之行為意向-以 花蓮民宿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1 卷 2 期,73-92 頁。

19. 欣境工程(1990)。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發展民宿可行性之研究。台北:

交通部觀光局。

20. 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遊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 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21. 洪嘉璘(2007)。以顧客關係管理活動探討如何提升顧客忠誠度─以綠島 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22. 夏業良、魯燁(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市:經濟思潮社。(B.Joseph Pine Ⅱ& James H.Gilmore,1999)。

23. 翁翠芳(2001)。警察人員之次文化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犯 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24. 高崇倫(1999)。遊客對國營休閒農場遊憩環境體驗之研究-以武陵農場 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25. 莊順全(2005)。從體驗行銷觀點探討民宿遊客投宿動機與住宿體驗。中

79

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6. 郭永傑(1991)。山地民宿村莊之計畫理念與營運計劃。休閒農業手冊,

農委會省農會,106-111 頁。

27. 陳明縈(2004)。口碑與廣告效果配適對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之研究—以 南台灣行動電話用戶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

28. 陳建成(2006)。出入國境法規與證照問題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入出境 及管理局。

29. 陳國勝(2003)。海岸巡防法析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21-22、

45 頁。

30. 陳順宇(1998),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31. 曾琳珊、張樹之(2013)。以 APP 促進店家與消費者的互動。臺東大學 綠色科學學刊 第 3 卷第 2 期,135-154 頁。

32. 廖瑞金(2006)。遊客舒適度、感受價值與忠誠度之關係-以清境農場地 區民宿業者為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市。

33. 劉牧瀧(2009)。虛擬社群使用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34. 潘正華(1994)。台灣農村地區發展休閒農業於農牧用地上興建民宿之法 令可行性研究,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35. 蔡欣潔(2010)。民宿住宿體驗與忠誠度之關係探究-以情緒為仲介變項,

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36. 鄭雅茹(2009)。民宿體驗行銷之研究-以墾丁地區為例 。私立實踐大 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37. 謝明哲(2009)。以人性因素提昇輔助性人機互動效能之智慧型代理人介

80

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5-2221-E-143-001-MY3)。

38. 韓宜庭、李亦君、羅文坤(200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 3G 行動上網之 使用態度與意願。2010 第六屆知識社群研討會論文全集。

39. 羅惠斌(1995)。觀光遊憩區規劃與管理。台北:固地文化。

40. 龔筱媖(2007)。民宿特色與顧客住宿偏好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世 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41. 金 澤 居 (2009) 。 建 築 。 2009 年 4 月 12 日 取 自 : http://www.cis-life.com.tw/home1/house1/main.htm。

81

二、英文部分

1.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50(2), 179-211.

2. Ajzen, I. (1985).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ctionControl:

FromCognition to Behavior. Springer, Heidelberg, pp.1139.

3. Albert Hayashi (2004), “The Role of Social Presence and Moderating Role of Computer Self Efficacy in Predicting the Continuance Usage of E-Learning System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Vol.15,No.2, pg.139-154.

4. Anderson, E.W.& Sullivan, M.W.,(1993).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 Marketing Science, 25-43.

5. Anderson, E. W., & Sullivan, M. W. (1993).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 Marketing Science 12(2), 125.

6. Bhattacherjee, A. (2001).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ervice continua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32(2), 201-214.

7. Bhattacherjee, A. (2001).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MIS Quarterly, 25(3), 321.

8. Bhattacherjee, A. P. (2008). Explai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 Omeg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36(1), 64-75.

82

9. Cathy S Lin, S. W., Ray J Tsai. (2005). Integrating perceived playfulness into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for web portal context.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2:5), p 10.

10.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40.

11.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ss: Addison Wesley.

12. Fishbein, M. & Ajzen, I.,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3. Gefen, D., Karahanna, E., & Straub, D. W. (2003). Trust and TAM in Online Shopping: An Integrated Model. MIS Quarterly, 27(1), 51-90.

14. Gefen, D., & Straub, D. W. (2003). Managing User Trust in B2C E-service. E Service Journal, 2(2), 7-24.

15. Hong, S., Thong, J. Y. L., & Tam, K. Y. (2006). Understanding continu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behavior: A comparison of three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mobile interne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42(3), 1819-1834.

16. Kuo, M.-H., Chen, L.-C., & Liang, C.-W. (2008). Building and evaluating a location-based service recommendation system with a preference adjustment mechanism.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6(2), 3543-3554.

17. Langerak, F., Verhoef, P. C., Verlegh, P. W. J., Valck, K. D. (2003).

The Effect of Members' Satisfaction with a Virtual Community on Member

83

Participation. ERIM.

18. Liao, C., Chen, J.-L., & Yen, D. C. (2007). 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 (TPB)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the continued use of e-service: An integrated mode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3(6), 2804-2822.

19. Roca, J. C., Chiu, C.-M., & Martinez, F. J. (2006). Understanding e-learning continuance intention: An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64(8), 683-696.

20. Schmitt, B.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15(1), pp.53-67.

21. Thong, J. Y. L., Hong, S.-J., & Tam, K. Y. (2006). The effects of post-adoption beliefs on the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64(9), 799-810.

22. Venkatesh, V., & Davis, F. D.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46(2), 186-204.

23. Weiner, Joshua L., and John C. Mowen. (1995).Source Credibility:

On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Trust and Expertise,I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3. Ed. Richard J. Lutz. Las Vegas, NV: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306-310.

84

附錄一、問卷

水上警察人員民宿住宿體驗資訊、WIFI 即時定位系統 及行為意願關係探討

親愛的先生、小姐您好:

這是一份學術研究問卷,目的在瞭解您對於虛擬社 群獲取民宿住宿體驗資訊、使用 WIFI 即時定位系統 及住宿行為意願的關係探討。

本研究採用不具名的填答方式,所有資料僅供學術 分析之用,絕不對外公開,請在詳細閱讀填答說明 後,填寫問卷。

衷心感謝您熱心的協助與支持,並敬祝您身體健 康,萬事如意。

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指導老師:羅炳和 博士

研究生:沈啟禎 填答說明:

本研究調查的虛擬社群是指,以網際網路為工具,讓人 們基於共同興趣、專業一起討論、感情交流、資訊及知 識分享的場所。例如:

●網誌(部落格):隨意窩 Xuite、痞客邦 Pixnet 等。

●社群網站:臉書 Facebook、Google+等。

●微網誌:噗浪 Plurk、推特 Twitter 等。

●其他:一般網路上常見的 WWW 討論區。

問 卷 開 始 : ( 本 問 卷 共 計 4 頁 )

===================================================

◎您最常使用的虛擬社群是:____(請單選數字 1~6)

1.臉書 2.mobile01 3.youtube 4.微博 5.google+

6.其他________

(在以下問項中將以 A 虛擬社群代稱之)

85

86

87

個人資料:

1. 性別:

□男 □女 2. 年齡:

□20 歲以下 □21 歲-30 歲□31 歲-40 歲□41 歲-50 歲

□51 歲-60 歲 □61 歲以上 3. 教育程度:

□國中(含)以下 □高中職 □警員班

□專科 □大學院校 □研究所以上 4. 婚姻狀況:

□未婚 □已婚 5. 每月收入:

□2 萬以下 □2 萬到 3 萬 □3 萬到 4 萬 □4 萬到 5 萬

□5 萬到 6 萬 □6 萬到 7 萬 □7 萬以上 6. 加入 A 虛擬社群的時間:

□1~3 個月 □3~6 個月 □6 個月~1 年

□1~2 年 □2~3 年 □3 年以上

7. 請問您每週使用 A 虛擬社群的次數?

□1~3 次 □4~6 次 □7~9 次 □10~12 次

□13 次以上

8. 請問您每次停留在 A 虛擬社群的時間?

□0.5 小時以下 □0.5 小時~1 小時 □1 小時~1.5 小時

□1.5 小時~2 小時 □2 小時以上

===================================================

問卷結束,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