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由於研究時間及經費等因素限制,仍有少數問題須待深入研究。

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壹、 本研究範圍為天下雜誌 2011 年排定 1000 大製造業所列之臺灣企業 名錄,選取臺灣北部地區 10 家高科技製造業之員工為研究對象,由於 研究時間及經費等因素限制,無法對於所有臺灣企業進行調查。因應不 同企業員工之正面思考及工作價值觀亦有差異,故建議後續研究者將研 究範圍擴大,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各構面之影響。

貳、 本研究結論是否適用於其他產業員工,則需其他研究實證。因組織創新 氣候與職場網路霸凌內容未達顯著影響,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依不同職場 網路霸凌內容之構面與量表分析各構面之關聯性。

參、 針對研究對象之個人屬性而言,因本研究是以 10 家高科技製造業之員 工為研究對象,其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及工作年資之職場網路霸凌等構 面是否有顯著差異,仍有待驗證,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依不同性別、

教育程度及工作年資之員工進行研究,探討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及工作 年資之員工面對職場網路霸凌有何差別。

肆、 建議企業於招募員工時,應進行職前測驗以瞭解員工之正面思考態度與 工作價值觀,進而可提升組織創新氣候;正面思考是影響網路霸凌覺知 為關鍵因素,因此,建議企業應提供更多的在職訓練,以提升員工個人 之正面思考,且工作投入價值觀應適度地調整減少,若遭受到網路霸凌 則可降低受霸凌後心理反應。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叢桂(民 82)。工作目的價值變遷的探討。測驗與輔導,119,2435-2437。

白芳榕(民 93)。創新能力與執行力對行政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大學會計室 執行專題研究計畫案作業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系統編號 092CYCU5121003)

司徒達賢(民 74)。經營理念與創新。工商雜誌,33,14-16。

任金剛(民 85)。組織文化、組織氣候及員工效能:一項微觀的探討(博士 論文)。取自國家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 084NTU00318002)

朴英培、黃俊英、郭崑謨(民 79)。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 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韓國電子業為例。管理評論,9,53-87。

吳明隆(民 90)。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民 98)。結構方程模式—AMOS 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松崗。

吳明隆(民 99)。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玲玲(民 93)。組織行為學。臺北市:智勝文化。

吳曉惠(民 99)。工作價值觀與組織生涯管理知覺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臺 灣航空業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9NTNU5037019)

吳聰賢、蕭崑杉、呂淑清(民 72)。農村青年職業興趣、工作價值與職業選 擇之關係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鐵雄、劉佑星、李坤崇、 歐慧敏(民 84)。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初步報 告。測驗年刊,42,227-244。

周敏珠(譯)(民 87)。正面思考的魔力(原作者:齊藤茂太)。臺中縣:

日之昇。(原著出版年:1997)

林淑惠(民 99)。自我價值與個人成就動機在網路霸凌知覺之研究--以高科

技產業職場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9NTNU5037019)

邱淑媛(民 82)。工作價值觀對員工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之影響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81CYCU0121011)

邱皓政(民 89)。工作動機的內生性與外生性:臺灣與美國大學生動機內涵 計量研究。應用心理學研究,7,211-215。

邱皓政(民 8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 析。臺北市:五南。

邱皓政(民 94)。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臺北市:雙葉。

邱皓政(民 98)。結構方程模式的原理與應用。北京 :中國輕工業。

洪榮昭(民 87)。創意領先。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洪榮昭(民 90)。知識創新與學習型組織。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洪瑞斌、劉兆明(民 92)。工作價值觀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季 刋,19(3),211-250。

胡蘭沁(民 95)。大學生兼職與其工作價值觀關聯性之探討。臺東大學教育 學報,17(1),35-76。

徐承宗(民 9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課程參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 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4NKNU0332001)

常國強(民 94)。組織創業精神及創新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thesis.lib.nc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

91430004#anchor

張思綺(民 93)。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張鴻文(民 75)。高科技研究機構工作群體環境與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莊修田(民 91)。室內設計業者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工作投入與改行傾 向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2),1-18。

許順旺、葉欣婷(民 99)。國際觀光旅館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態度與工作 績效之相關研究–以主管領導風格為干擾變項。企業管理學報,87,

77-110.

郭馨鎂(民 92)。保全人員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1NSYS5007020)

郭騰淵(民 80)。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冬蓮(民 97)。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個案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6YUNT5121092)

陳寅清(民 96)。國民小學兼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學校組織信任關係之研 究-以嘉義縣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5NPTTC576005)

陳順宇(民 96)。結構方程模式。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惠珍(民 93)。正向思維在原住民教育的應用。國教天地,158,28-32。

陳輝征(民 95)。高雄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學校組織文化與其知識分享 意願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etd.npue.edu.tw/ETD-db/ETD -search-c/view_etd?URN=etd-1215111-110353

陳麗琪(民 98)。企業價值理念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7CYUT5121013)

曾文志(民 95)。就算短暫,也是永恆:談正向心理學的發展。師友月刋,

465,57-63。

黃文三(民 92)。學校本位管理理念建構下:我國中等學校教師角色知覺、

工作價值觀與疏離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黃建安(民 93)。國小兼組長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

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2NKNU0332038)

黃國隆、蔡啟通(民 87)。工作價值觀與領導行為對員工效能的影響。臺大 管理論叢,9(1),51-85。

黃絢質(民 100)。青少年正向思考與正向情緒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 報,36,101-132。

黃煜凱(民 98)。3C 商品銷售人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 http://etds.lib.nck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 etdun=

U0026-0812200915090946

榮泰生(民 97)。 AMOS 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臺灣資訊網路中心(民 100)。九十九年臺灣無線上網使用狀況調查分析。財 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臺北市。

趙國輝(民 98)。高雄市中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價值觀、組織適配與組織 承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7NKNU5142034)

劉麗珍(民 97)。技術創新與股價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 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6FCU05457119)

蔡明原(民 98)。國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之探究─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 度與組織承諾因素(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 號 097STU00457040)

蔡啟通(民 86)。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博士 論文)。取自國家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 085NTU00318081)

蔡啟通、高泉豐(民 93)。動機取向、組織創新氣候與員工創新行為之關係:

Amabile 動機宗孝模型之驗證。管理學報,21,571-592。

鍾佩蓁(民 93)。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2NCYU1576043)

鍾燕宜、紀乃文、陳景元(民 97)。銷售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發展與評量。臺 大管理論叢,19(1),51-82。

魏珠恩(譯)(民 91)。A great revolution in the brain world(原作者:春山 茂雄)。臺北市:創意力。(原著出版年:1997)

魏珠恩(譯)(民 95)。腦內革命-腦內賀爾蒙創造不同的人生(原作者:春 山茂雄)。臺北市:創意力。(原著出版年:1995)

顏朱吟(民 97)。大學校院行政人員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經驗學習與工 作競爭力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 編號 096NKNU5142063)

二、英文部分

Abramson, L. Y., Seligman, M. E. P., & Teasdale, J. D. (1978).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87(1), 49-74.

Adam, A., & Bray, F. (1992). Holding out against workplace harassment and bullying. Personnel Management, 24, 48-53.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ew York, NY:

Springer-Verlag.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Amabile, T. M. (1997). Motivating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 On doing what you love and loving what you do.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 39-58.

Amabile, T. M. (1998). How to kill creativ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5), 77-89.

Amabile, T. M., & Conti, R. (1999). Changes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during downsiz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2(6), 630-640.

Amabile, T. M., & Gryskiewicz, N. D. (1989). 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scales:

Work environment inventor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4), 231-253.

Amabile, T. M., & Kramer, S. J. (2010). What really motivates worker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8(1), 44-45.

Amabile, T. M., Burnside, R. M., & Gryskiewciz, S. S. (1999). User’s manual for KEYS, assessing the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 survey from the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Greensboro, NC: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Amabile, T. M., Conti, R., Coon, H., Lazenby, J., & Herron, M. (1996).

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5), 1154-1184.

Amabile, T. M., Schatzel, E. A., Moneta, G. B., & Kramer, S. J. (2004). Leader behaviors and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Perceived leader support.

Leadership Quarterly, 15, 5-32.

Argyris, C. (1958). 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 Harper.

Ayoko, O. B., Callan, V. J., & Hartel C. E. J. (2003). Workplace conflict, bullying and 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11(4), 283-301.

Ball, H. C. (1996). Management of bullying and bullying in management.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4, 114-118.

Belsey, B. (2006). Bullying.org: A learning journey. Bulletin-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Teachers Association, 49(4), 20.

Berdie, D. R. (1994). Reassessing the value of high response rates to mail surveys.

Marketing Research, 1(3), 52-64.

Bharadwaj, A. S. (2000).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M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24(1), 169-196.

Bharadwaj, A. S., & Menon, A. (2000). 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 both? 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7(6), 424-434.

Bjorkqvist, K., Osterman, K., & Lagerspetz, K. (1994). Sex differences in covert aggression among adults. Aggressive Behavior, 20, 27-33.

Branch, S., Ramsay, S., & Barker, M. (2007). Managers in the firing lin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workplace bullying by staff-an interview study.

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13(3), 264-281.

Brown, K., Jackson, M., & Cassidy, W. (2006). Cyber bullying: Developing policy to direct responses that are equitable and effective in addressing this special form of bullying.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57. Retrived 4/1/2012 from

http://umanitoba.ca/publications/cjeap/articles/brown_jackson_cassidy.html.

Campbell, M. A., & Gardner, S. (2005). Cyberbullying in high school.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hanney, R. (1968). Vocational values of children as they relate to economic community, grade level, sex and parental occupational level. Dissertation Abshacrs, 29, 2956-2957.

Cole, M., & Brooks L. (2009). Social aspects of social networ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9(4), 248.

Cowie, H., & Hutson, N. (2005). Peer support: A strategy to help by standers challenge school bullying. Pastoral Care in Education, 23, 40-44.

Damanpour, F., & Evan, W. M. (198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lag.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3), 392-409.

Daniel, P. T. K., & Pauken, P. D. (2002). The electronic media and school violence: Lessons learned and issues presented. West’s Education Law

Daniel, P. T. K., & Pauken, P. D. (2002). The electronic media and school violence: Lessons learned and issues presented. West’s Education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