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分別對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俾 提供家長、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茲將研究建議分述如下。

一、對教育實務之建議

本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多數北部特教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家長 對實施性教育抱持正向態度,肯定家長在性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性知 識對其子女的重要性,唯家長在對子女實施性教育的過程中有自覺遭受 阻礙,且認為學校少有提供家長如何對子女實施性教育的相關資源。瞭 解智能障礙學生家長的實際需求,針對家長需求提供適切的親職性教育 是學校及家庭教育相關單位當前的重要課題。因此研究者對學校、教育 實務相關單位提出以下建議事項:

(一)鼓勵家長參與性教育相關課程,強化家長的親職性教育功能。

研究結果發現,北部特教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家長普遍認為對 子女實施性教育是家長的責任,但家長也表示學校並沒有提供家長相關 實施性教育的資源、家長常無法找到諮詢對象。因此建議應設計完整的 親職性教育課程,並鼓勵家長參與相關性教育課程訓練,以增進家長本 身親職性教育技巧及性教育資源運用的能力。

(二)推廣符合家長實際需求的親職性教育課程

針對處於不同教育階段智能障礙學生的家長規畫整合性、符合家長 期待的親職性教育課程。避免課程內容重疊,降低家長參與意願,造成 親職性教育服務資源的浪費,務使在有限的時間及人力下讓課程發揮最 大效率。

研究結果發現,北部地區特教學校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的家長對 於青春期生理知識、人際關係、自我保護、性與社會文化、性健康與性 行為五項親職性教育課程內容均表示有需求,其中又以自我保護課程需 求為最高,青春期生理知識課程需求次之。因此可以針對此五項內容,

109

廣邀多方專家、學者及教育實務者設計整體性的親職性教育課程計畫。

另外,針對自我保護及青春期生理知識兩項家長需求較高的課程主題,

在課程上做內容加深、加廣的延伸。課程主題切合家長實際需求,引起 家長的共鳴,避免課程重複,如此才能有效運用教育資源,真正落實推 廣親職性教育,增進家長教導子女性教育的能力。

(三)規劃多元管道的親職性教育實施方式

落實親職性教育,除了規劃完整的親職性教育課程之外,在推廣親 職性教育課程上應考量到家長對參與課程、服務取得之便利性及可及性。

必須以符合家長期待的實施方式進行,提高家長的參與意願,才能提升 親職性教育的實施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透過團體活動及傳播媒體方式實施親職性教育課程 均能符合家長需求,其中又以傳播媒體為媒介實施課程最符合家長期待。

因此可以發行親職性教育書籍,如宣導手冊、刊物、專書供家長索取、

閱覽;錄製電視節目、影音光碟,方便家長利用個人時間自我進修;架 設互動式的親職性教育網站,網站平台除了便利家長能隨時上網瀏覽、

汲取新知外,也提供家長一個討論、訊息交流的空間。此外,在團體活 動方面可邀請親職性教育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透過講座傳遞家長 正確教育子女性知識的方式,現場開放家長討論、提問,彼此經驗交流,

分享教育心得。

考量部分不希望讓大眾、社區知道家中有障礙子女,故對於排斥參 與相關團體活動的家長,可將親職性教育講座內容資料編輯成刊物或將 講座過程錄影放於教學網站中,供家長自我學習;設免費服務專線及諮 詢電話,使家長在面對較隱私性的問題而無法在講座現場當場提問時,

能有一個發問空間。

二、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以北部地區特教學校智能障礙學生的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研 究,研究受限於研究者本身人力、資源及時間等因素限制,故研究仍有 諸多待改進之處,茲就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提出

110

建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試者為北部地區特教學校智能障礙學生之家長,而特教學 校智能障礙學生障礙程度多屬中重度以上,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比率偏低,

在研究推論上因此受限。未來受試對象可擴及就讀於高中職資源班或綜 合職能科學生的家長、國中小教育階段障礙學生的家長,以瞭解不同教 育階段,甚至不同障礙程度學生家長對親職性教育的需求,使研究結果 更具推論性。

(二)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北部地區五所特教學校為研究範圍,故在研究推論上受研 究區域限制,推論僅以北部特教學校學生家長為限,無法擴及其他縣市 及地區,未來可將研究範圍擴大至其他縣市甚至臺灣地區,藉以瞭解不 同地區之家長對實施性教育的看法、親職性教育需求及其差異情形。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中探討不同背景之家長對實施性教育看法及親職性教育需求 之差異。影響看法及需求的家長背景變項除了主要照顧者、年齡、教育 程度、居住地區、障礙子女的手足人數及障礙子女性別之外,其他因素 亦可能對看法及需求造成影響,如家長職業、社經地位、子女障礙程度 等,未來研究可做進一步的探討及分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分析,量化所得結果無法深入了解家長 對實施性教育的想法及家長對親職性教育需求的建議。此外,少數家長 可能受限於本身能力,無法瞭解問卷內容而影響填答,使研究難以呈現 這些少數家長的看法及需求。因此,未來研究若能輔以「質」的方法,

採用深度訪談、開放性問卷的方式共同進行分析,研究所得結果必能更 貼近家長的真實想法及實際需求。

11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2011):身心障礙人數按成因分。2012 年 8 月 18 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毛萬儀(1991):幼兒性好奇、性與興趣及家長、教保人員對幼兒性教 育看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毛萬儀(2002):幼兒性教育。臺北市:啟英文化。

毛萬儀、晏涵文(1995):幼兒「性好奇」及家長和教保人員對幼兒性教 育之看法。臺灣性學學刊,1(2),24-42。

王瑞琪(1992):臺北市高職三年級學生避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瑞琪(1998):家庭性教育。載於江漢聲、晏涵文(主編),性教育 (431-435 頁)。臺北市:性林文化。

江芳盛、吳佳倩(2001):性教育。臺北市:國立暨南大學。

江過(2002):國中學生性知識和性態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江漢聲、晏涵文(2000):性教育。臺北市:性林文化。

何華國(1987):智能不足兒童性教育問題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 報,2,167-184。

余坤煌(1997):談國小性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16,14-17。

吳美芬(2000):美國特殊教育中實施的性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13,45-47。

杜正治(1994):智障兒童的性騷擾:預防與處理。特殊教育季刊,52,

14-17。

林燕卿(1999):親職性教育。國教之友,51(1),30-35。

林燕卿(2000):臺灣性教育歷史回顧及未來發展方向。性學研究,1

112

(2),1-14。

林燕卿(2010):影響家長及教師對智能障礙者執行性教育的因素。特殊 教育季刊,117,1-6。

林燕卿、晏涵文(1998):親職性教育介入效果之研究。教育衛生學報,

12,159-181。

林蕙菁(2007):國小學童家長親職性教育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胡乾鋒 (2003):臺中縣青春期學生色情經驗、性態度與兩性教育需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胡雅各(2003):啟智教養機構女性院生性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特殊 教育學報,18,153-179。

徐西森(2003):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市:心理。

徐郁雯(2009):苗栗縣國中智障學生家長對其子女接受性教育的看法 及親職性教育需求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

學,臺北市。

晏涵文(1982):殘障者的性教育。特殊教育季刊,4,1-4。

晏涵文(1998):性教育導論。載於江漢聲、晏涵文(主編),性教育 (3-15 頁)。臺北市:性林文化。

晏涵文(2002):性教育導論。載於江漢聲、晏涵文(主編),性教育 (14-26 頁)。臺北市:性林文化。

晏涵文(2005):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臺北市:心理。

秦玉梅、晏涵文(1987):高職三年級學生性知識、態度、行為及家長、

教師對性教育之看法調查研究。衛生教育雜誌,8,9-57。

高松景(2006):「生活技能」為主的高中生性教育介入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小芬(2011):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載於張小芬(主編),智能障礙 學生性教育教材與教學媒體(3-7 頁)。臺北市:心理。

張昇鵬(1988):淺談智能不足學生性教育。特教園丁季刊,4(2),17-20。

113

張昇鵬(1990):談智能不足學生性教育教學。特教園丁季刊,6(2),

31-35。

張昇鵬(2002):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教學實施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 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編),特殊教育教材教法與教學文集(1-19 頁)。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春興(201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珍瑜(2004):國中學生家長的性知識、性教育態度及對親職教育需求 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珏(1999):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 教育季刊,7,17-23。

張珏、葉安華(1993):有關智障者性教育問題之意見調查。中華民國公 共衛生學會雜誌,12(1),70-83。

張美皓、晏涵文(1995):臺北市國二學生與母親溝通與「性」有關主題

張美皓、晏涵文(1995):臺北市國二學生與母親溝通與「性」有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