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幼兒教育是美感啟蒙之關鍵,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學」的角色為靈魂之關 鍵。依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行政主管機關、公私立幼兒園、教 保服務人員、幼生家長以及未來研究者作為參考。

壹、 對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 重視幼兒教育在「美感教學」的價值,積極推動具體規劃與配套措施 教育部 2005 年提出「藝術教育白皮書」中提及國小至大學階段的藝術教育議 題,努力在「美感教育」以「藝術與人文」課程深耕,希望能培育出具美感力的未 來人才(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白皮書」指出美感教育的現況與問題,但唯一 遺憾的在於,卻沒有涵蓋幼教領域。

終於,教育部 102 年 8 月提出「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其中提及「學前 階段」在「美感教育」的重要性:美感教育必須從幼兒園階段開始進行美感及藝術 教育紮根,啟發每位幼兒的美感經驗,達到美力終身之目標(教育部,2013)。由此 可見教育主管機關對於「美感教學」在幼教領域上重視意識的抬頭。在學前階段,

課程並無一定的標準,因此無法像國小至大學有科目的細則與辦法,但期望教育部 能肯定學前階段在「美感教育」中的重要性與價值外,並有相關的社會資源與法源、

施行細則、教材教法內容等,提供教保服務人員未來施行「美感教學」有更具體的 方向依循。

二、 辦理教保服務人員教師專業研習與國際交流研討會,提升教保服務人員「美 感教學」之專業知能

「美感教學」的施行單有教保服務人員的力量略顯單薄,若能以教育工作者、

175

藝術者與研究者三位一體的教師增能論來進行,能更有效能的推動「美感教育」(教 育部,2013)。此有賴政府機關積極辦理「美感教學」相關知能研習,提供豐富、多 元的藝術、美感資源,藉此提升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專業知能。同時,透過 教師專業研習、研討會、交流會等,可以在與會中透過與藝術專家、研究學者、現 場教育工作者做「美感教學」交流與對話,增進教保服務人員瞭解「美感教學」與 自我增能。

建議教育部未來亦可將「美感教育」納入職前教師培育的必修課程。運用國際 交流辦理相關研討會與分享,例如:芬蘭、日本等國「美感教育」分享;透過國際 資訊來培養教保服務人員對「美感教學」的資訊、國際觀與放遠世界的能力。

三、 資源整合,成立「美感教學資源中心」、「兒童藝術博物館」,辦理卓越園所 參訪

重視「美感教育」的價值外,期望政府機關能針對「美感教學」有積極的具體 作為。建議各縣市政府成立推動美感教育的支持體系,並有效能的運作;運用社會 資源分享與運用建立教育網絡。例如:成立「美感教學資源中心」,提供園所與教保 服務人員美感在社會、學校、家庭等資源的整合與運用。當前雖有「兒童美術館」,

例如:高雄市立兒童美術館,卻少有「兒童藝術博物館」,提供學校、家長、幼兒與 教保服務人員參與,在生活中培養美感經驗。

同時在施行「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後,對於積極推動「美感教學」

與績效卓越的園所,辦理相關的「美感教學」卓越園所參訪與分享,藉此提升教保 服務人員的典範學習與美感教學之專業知能。藉由園所的相互交流可提升幼教的「美 感教學」品質。

四、 傾聽現場教育工作者的聲音,檢討政策實施下的缺漏

「幼托整合」教育政策上路,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幼教領域

176

面臨一大新的改革與轉變,朝向更多元化、創意與自主的願景。教育部(2013)提 出:「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美感成為新學習的重點。然而,政策與理 論的交織下,教保服務人員也面臨許多轉變後的局面與困境。教學上面臨年齡向下 的混齡教學;行政上缺少足夠的資源支持等,面臨新的政策與體制,都必須有一段 磨合期,主管機關在此時更需要傾聽教育現場的聲音與建議,提供有效能的力量與 資源,檢討政策下的缺漏與不足,進而改善問題與解決問題,提升教育的總體品質。

貳、 對幼兒園及教保服務人員之建議 一、 幼兒園部份

1. 實施統整與嵌入式的「美感教學」,增進與強化幼兒美感經驗

實施「美感教學」應以統整式、融入式、嵌入式來進行,同時結合其他領域,

以均衡各領域的發展與學習。「美感」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學習精神;是統整各 領域最佳的力量。幼兒園應透過「美感教學」,引導幼兒在各領域學習活動中,探索、

覺察與發現,透過藝術創作與遊戲,從中獲得美好愉快的感覺、建立美感經驗。

2. 提供充分的行政資源與協助

研究結果中發現,教師及學校行政相關人員藝術與美感的專業知能與素養有待 強化。現階段的困境為:藝術與美感教育相關行政支援與資源分散;現有城鄉社會 資源未能充分運用。提供充分的行政資源與協助,將有助於幼兒園推動「美感教學」。 此外,社區為學校的一部份,運用在地特色與結合社區資源,有效推動「美感教學」。 3. 舉辦「美感」相關活動,邀請家長成為教育的力量

舉辦美感教學及美感相關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其中,體驗與分享幼兒的學習與 過程,讓家長瞭解與肯定「美感教學」。例如:舉辦親職座談會認識美感、親子活動 體驗美的活動、結合社區與社會資源辦理藝文活動與展覽。亦可從中培養家長對美 感的興趣與美感知能,提升家長對美感的認知;更可讓家長消除對藝術與美感的刻

177

板印象,邀請家長進入教室,成為支持「美感教學」教育的夥伴與力量。

4. 結合社區資源與在地文化

幼兒園宜結合社區在地資源與文化發展特色園所,亦可經由社教館、美術館、

博物館等活動,增加幼兒對大自然美感和藝術欣賞與參與的機會。透過結合社區,

讓幼兒認識在地文化,將社區與美感與藝術活動融合,發展園所在地文化之美。

二、 教保服務人員部份

(一) 積極參與美感活動培養自我美感經驗,提升美感教學知能

Eisner(1994)提出「教師角色即是藝術家」的論述,強調教學與藝術間的關連。

將「教學視為一種藝術」,教保服務人員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自我的「美感經驗」,

例如:欣賞藝術展覽、舞台劇、傳統文化、美術館展演等,透過鑑賞與參與,增加

「美感經驗」與對美的感受力。

透過藝文活動與生活的體驗,教保服務人員進而增進對美的敏銳度與感受力;

並能將此美感經驗類化與教學活動之中,引導幼兒探索、覺察與發現生活之美、自 然之美、環境之美、人文之美等,產生「美」的力量。教保服務人員應多參與舞台 劇、音樂會欣賞;在地文化陶冶,例如:歌仔戲與布袋戲等。並從生活中培養美感 態度與習慣,兼具外在美與內在美兼具的美感素養。

(二) 「美感教學」課程規劃與設計應重視幼兒發展與需求

教育部(2013)提出「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不但強調學前階段為「美 感教育」的關鍵階段,更提及到:學前教育應進行多元感官與心靈的開發與覺知為 重點。也就是教保服務人員在學前階段,「美感教育」的重點應以多元方式,促進、

引導幼兒運用感官知能探索、學習,培養未來「美」的能力,且在課程規劃與設計 上,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傾聽幼兒的聲音,教保服務人員與幼兒培養、建立 和諧具默契的關係是很重要的。

課程中並多提供孩子探索大自然、結合學校與社區資源,提供幼兒參與藝文活

178

動的機會,並可結合在地文化或美術館、博物館等,建立美感教學資源。

(三) 著重生活應用,培養審美的人生態度

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學」的設計中,應著重幼兒在生活化的體驗與運用。

例如:體驗大自然、觀察生態,戶外教學留意週遭藝術與創作品,欣賞美的環境與 行為等。「美感教學」不進能促進個體人格的健全發展,更有助於心靈層面的提昇(梁 福鎮,2000)。因此,在心靈層次部份,由於「美感教學」重視環境與藝術作品的創 作與賞析,以促進幼兒直觀的感受與敏銳的觀察力;同時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培 養審美的人生態度。

(四) 營造充滿「美感」的身教與境教

現階段「美感教學」環境,引導幼兒學習環境的美仍有待營造,故營造充滿「美 感」的氣氛與環境是重要的關鍵。猶如「境教」,幼兒處在充滿「美感」氛圍的環境 下,自然有鑑賞力、感受力與欣賞力。教保服務人員在學習區可營造多元、豐富且 適宜的學習環境,例如:美勞區營造成「小小美術館」,充分提供創作、展示與分享 的空間,讓幼兒沉浸在「美」的環境盡情發揮自我,在充滿「美」的環境下,幼兒 可產生「美」的行為。猶如「身教」,教保服務人員自身對美的欣賞、鑑賞與體會的 態度、品味;道德的美、品格的美、教學藝術的美都可能影響著幼兒。

參、 對家長之建議

一、 打破傳統刻板印象,認同「美感教學」

受傳統刻板印象影響,社會大眾認為透過美感教育之學習概念過於狹隘,強調 藝術技能的訓練,較缺乏人文、歷史、地理及哲學等面向的關懷、認知與聯結,因 此,美感經驗歷程的體會以及人文的省思,未能落實生活中。積極參與園所舉辦之 親職活動等,瞭解「美感教學」的重要性與內涵,並認同「美感教學」。

179

二、 積極關注幼兒需求,認同幼兒在「美感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勝於結果

二、 積極關注幼兒需求,認同幼兒在「美感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勝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