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結語

美感教學在推動過程,或許會受到某些價值觀念的負面影響甚巨。因藝術長久 以來,常被認為是無涉於產值的效益。且因非考試科目,所以藝術的學習在一般成 長過程中,一直為邊緣的地位、藝術無用論,如此刻板印象普遍深植於臺灣社會一 般人的價值信念(教育部,2013)。我們更應該肯定「美感教學」在幼教領域的價值,

並積極推動。

各國在藝術與美感教育的推動上,莫不強調美感教育的積極價值,從小扎根,

改造人民的美感素養,提升社會的整體美適性與文化活力為主軸(教育部,2013,

頁 10)。美感教學需要長期性的推動與研究,以提供政策研擬、美感與藝術扎根計 劃與配套措施的參考。藝術與美感教育受升學主義及功利價值觀的負面影響,使的 一般民眾對美感的培養與成為生活態度仍有極大進步與推動的空間。

現階段「美感教學」的願景與目標,尚未有階段性課程與教學的規劃,美感教 育之推展應始自幼兒教育,並循序漸進的推展(教育部,2013)。教保服務人員應從 多方嘗試與獎勵推動、策略聯盟與協作,進行擴展全面性的美感終身學習,實踐於 生活各層面,並強調個體自發性的學習與行動,以實現美力公民的藝文社會(教育

181

部,2013)。

「美感教學」的推動已刻不容緩,教保服務人員猶如一把鑰匙,在具備「美感」

理念的專業素養下,透過不斷美感經驗的累積與自我充實,將開啟幼兒美感大門的 無限潛能與美感力,培養一個具備「美感」未來競爭力的小小種子。一位深具美感 教學理念的教保服務人員,不需專門專業的藝術技巧、鏗鏘亮眼的藝術背景與頭銜,

首要具備的,是一顆引領幼兒進入美感世界的心與感動。唯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 別人,教保服務人員必須和幼兒一起體會美感中的愉悅感動,才能引導幼兒進入「美 感教學」的美好境界。

「美感教學」是透過教學的手段,引導孩子主動探索、體驗這世界包羅萬象的 美,遊戲與藝術活動是媒介;欣賞與發表是必經的過程。當孩子透過體驗美感活動 內化為歡欣、愉悅之感動,即是「美感教學」的終極目標。在一個充滿所有事物被 標準化的世界裡,唯有美感與藝術的感動與體會,才能讓孩子保有獨特的自我。「美 感」是看不見的競爭力;而感動是到達美感最佳的途徑。 如果我們能在孩子身上發 現什麼, 就能幫助他們找到自我;且「美感教學」是引領孩子體會這世界美與感動 最佳的養份!

教保服務人員必須具備滿滿的美感熱忱與態度,相信孩子、欣賞孩子,透過藝 術活動與遊戲經驗美感、體會世界的包羅萬象之美;領悟生命與大自然的悸動與感 動,讓「美感」成為生活態度與國民運動。期許未來教育政策如期推動「幼兒園美 感及藝術扎根計畫」與一系列配套措施,將「美感教育」全面推動啟航,讓孩子透 過「美感教學」看見世界的新視野。

182

183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山本美芽著(2007)詹慕如譯。美感是最好的家教。台北:茵山外出版。

天下編輯(2002)。美的學習-捕捉看不見的競爭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王茜瑩(1999)。Rudolf Steiner 幼兒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卞娜娜等(譯)(2008)。第 56 號教室的奇蹟(原作者:Rafe Esquith)。台北:高寶 國際。

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2007)。談幼兒藝術教育。2012年12月20日,取自 http://www.seasonart.org/art%20museum/talk%20art.htm

朱光潛(1987)。美學再出發。台北:丹青圖書。

吳和堂(2011)。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台北:高等教育。

吳宜臻(2007)。台北市幼稚園藝術教育現況調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屏東

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呂佳真(2003)。高雄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調查與分析。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呂雅昕(譯)(2008)。大自然是我的美學老師(原作者:Fuse Hideto)。台北:大 雁出版。

呂燕卿(2002)。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 冊,頁367-400 )。台北市:桂冠。

李雄揮(1979)。蔡元培美感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李雅婷(2011)。建構美感教育課程發展模式之質性研究。南大教育研究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