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

Copied!
2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 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 Survey Research on Current Aesthetic Instruction by Kaohsiung City Preschool Educators. 指導教授:陳惠珍 博 士 研 究 生:楊 麗 芬 撰 中華民國 一 0 三 年 一 月.

(2)

(3) 謝. 誌. 能夠實現於屏教大完成碩士學位的夢想,彷彿夢一般,艱辛路上, 如果沒有許多貴人的相助,就無法有美麗耀眼的果實!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歷經二年台南、屏東與高雄三地奔波的 進修考驗,著實辛苦;工作、比賽、論文同進退的日子,想起當時的焦 頭爛額與淚水,不覺莞爾。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惠珍老師,在多年 後的相逢仍記得我,細心的指導、包容與鼓勵,在專業知識的啟發與傳 授,始能完成論文。感謝鄭瑞菁教授溫暖精闢的審閱與建議,讓我更有 信心,有更多的啟發與收穫。感謝樹科大李淑惠主任,不辭辛勞遠道而 來,提供寶貴意見與鼓勵,為論文注入更完整的力量。論文仍有許多需 要再辯證的空間,可是請您們相信我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實踐它。 最感謝我摯愛的雙親,一路上的支持、鼓勵與照顧,因為看出您們 心中的不捨,而讓我更努力向前,謝謝您們!我愛您們!謝謝姐姐和哥 哥永遠的加油打氣!謝謝姊妹淘一路相隨、不離不棄的陪伴與鼓勵!謝 謝親愛的總是給我滿滿的力量,要我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謝謝研究所 班的可愛同學們,因為互相支持,路雖然遠,但走的甜蜜!謝謝我班上 這群可愛的孩子們,讓老師可以充滿力量。謝謝支持我的宗教力量;基 金會的朋友;學校的搭擋、同事們。謝謝我自己,因為,我真的做到了! 麗芬 I. 謹致 2014.01.18.

(4) II.

(5)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對於實施美感教學之現況,藉 由探討國內外關於美感教學的文獻、教育政策與相關研究,以自編「高 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問卷」作為本研究使用之工具。 研究對象為高雄市公私立幼兒園 450 位教保服務人員,共發出 550 份問卷,總計回收問卷 505 份(92%)。以量化研究分析不同個人背景 與不同學校背景的教保服務人員,對美感教學現況之認同度的差異情形 與現況。並輔以問卷之開放性答題,深入了解教保服務人員對於美感教 學實施困境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教保服務人員認同「美感教學」,且肯定其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二、 在不同個人背景之教保服務人員認同度部份:不同「性別」、「年 齡」 、 「教育程度」 、 「學歷」、 「職稱」之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學 上達顯著差異。 三、 在不同學校背景之教保服務人員認同度部份:不同「園所區域」 、 「班 級數」 、 「園所屬性」 、 「教學模式」 、 「教材」 、 「師生比例」 、 「有無實 施新課綱」之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學上達顯著差異。 四、. 在不同美感教學實施狀況之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學的差異部 III.

(6) 份:不同「美感認知」、 「教學與實施原則」、「教學內容」、「教學評 量」、「教學情境設計與佈置」實施現況之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 學上均達顯著差異。 五、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對於實施美感教學的看法與建議包含:肯定美 感教學在教育上的價值;認為美感太過於抽象、難懂;相關專業知 識與美感知能不足;易淪為狹義的藝術活動;專業進修與相關研習 缺乏;特殊教育的適用性;家長因素;對美感教學的刻板印象;活 動時間有限、難以掌握與控制;行政與社區資源短少等。. 關鍵字:美感、美感領域、美感教學、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 IV.

(7) Survey Research on Current Aesthetic Instruction by Kaohsiung City Preschool Educators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aesthetic instruction by preschool educators in Kaohsiung City. It discusses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education policy and previous studies related to aesthetic instruction, and compiles the “Questionnaire on Current Aesthetic Instruction by Preschool Educators in Kaohsiung City” as a research tool.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450 educators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pre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A total of 550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with 505 (92%) copies returned.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current aesthetic instruction among preschool educators from different personal and school backgrounds. In addition, the open-ended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facilitate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iculties that preschool educators encountered during aesthetic instruction and their suggestion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Preschool educators recognized aesthetic instruction and its valu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 The degree of identification among preschool educators from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esthetic instruction among preschool educators of different genders, ages, level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academic degrees, as well as job titles.. 3.. The degree of identification among preschool educators from different school background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exhibited in aesthetic instruction among preschool educators who worked for preschool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V.

(8)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s, had different numbers of class, adopted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 used different teaching materials, taught classes with different student-teacher ratios and chose to or not to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outlines. 4.. Differences in aesthetic instruction among preschool educators who taught aesthetic perception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shown in aesthetic instruction by preschool educator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where the levels of aesthetic cognition,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ontents of instruc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sessments as well as design and arrangement of classroom scenarios are different.. 5..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provided by preschool educators in Kaohsiung City regarding the aesthetic instruction involve the following aspects: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aesthetic instruction in education; aesthetic perception being too abstract and incomprehensible; lack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expertise and aesthetic knowledge; the likelihood of becoming narrowly defined art activities; lack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relevant training; applicabil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parental factors; stereotype toward aesthetic instruction; limited activity time that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in tim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administrative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so on.. Keywords: aesthetic, aesthetic domain, aesthetic instruction, provisional outlines of preschool educare activities and curricula. VI.

(9) 目. 次. 謝 誌 ………………………………………………………………………….…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VII 表次…………………………………………………………………………….X 圖次………………………………………………………………………..…X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美感教學內涵及其影響 ................................................................... 9. 第二節. 幼兒教育中的美感教學 ................................................................. 34. 第三節. 美感教學推行現況…………………………………………….....40. 第四節. 美感教學相關研究 ......................................................................... 55. VII.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 ............................................................................ 6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7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7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79.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 8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 95 第二節 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實施現況之結果分析 ................................ 104 第三節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差異分析 ................... 118 第四節 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實施困境之結果分析 ................................ 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5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74 第三節 結語...................................................................................................180.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183 貳、 英文文獻 …………………………………………………………….191 VIII.

(11) 附錄 附錄一.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問卷 .. ……………..192. 附錄二. 專家內容效度意見結果彙整表……………………………...196. 附錄三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定義偏遠地區鄉鎮名稱(「區域弱勢」 之行政區範圍)…………………………………………………………….202 附錄四. 問卷開放式部份答題整理(一)………………………………..203. 附錄五. 問卷開放式部份答題整理(二)…………………………...........204. IX.

(12) 表. 次. 表 2-1-1. 美感領域「探索與覺察」學習範圍要點………………………..21. 表 2-1-2. 美感領域「表現與創作」學習範圍要點…………………….…21. 表 2-1-3. 美感領域「回應與欣賞」學習範圍要點………………….…….23. 表 2-1-4. 美感領域關注面向分析表…………………………………......26. 表 2-1-5. 幼稚園課程標準音樂、工作與美感領域比較……………..…28. 表 3-2-1. 高雄地區公私立幼兒園總數一覽表………………………......75. 表 3-2-2. 高雄地區公私立教保服務人員總數一覽表………………..…75. 表3-2-3.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樣本數一覽表……………………..…….76. 表3-2-4. 教保服務人員預試問卷樣本回收表…………………………77. 表3-4-1. 專家效度審查內容效度名單…………………………………80. 表 3-4-2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預式問卷」之「美 感認知」項目分析摘要表 ……………………………………82 表 3-4-3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預式問卷」之「教 學與實施原則」項目分析摘要表………………………………83 表 3-4-4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預式問卷」之「教 學內容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84 表 3-4-5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預式問卷」之「教 學評量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85 X.

(13) 表 3-4-6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預式問卷」之「教 學情境設計與佈置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85 表 3-4-7「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預式問卷」之整體信 度分析表………………………………………………………...86 表 3-4-8 問卷題號對照表………………………………………………....88 表 4-1-1. 教保服務人員背景變項各類別次數與百分比……………..…96. 表 4-1-2. 教保服務人員服務年資與職稱次數與百分比……………......97. 表4-1-3. 公私立園所在區域分佈次數與百分比……………………….99. 表4-1-4. 高雄市所在區域分佈次數與百分比………………………...100. 表 4-1-5. 高雄市幼兒園班級數、園所屬性、教學模式次數與百分比…101. 表 4-1-6. 學校背景變項各類別次數與百分比…………………………102. 表 4-2-1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各分量表之整 體情形………………………………………………………..104 表 4-2-2.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之「美感認知」層面百分比 分析表……………………………………………………..…107. 表 4-2-3.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之「教學與實施原則」層面百分 比分析表…………………………………………………..…109. 表 4-2-4.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之「教學內容」層面百分比分析 表……………………………………………………………..111 XI.

(14) 表 4-2-5.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之「教學評量」層面百分比分析 表…………………...…………………………………………113. 表 4-2-6. 教保服務人員評量幼兒「美感領域」方式之百分比分析表…113. 表 4-2-7. 教保服務人員評量幼兒「美感領域」形式之百分比分析表…114. 表 4-2-8.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之「教學情境設計與佈置」層面 百分比分析表……………………………………………...…115. 表 4-3-1. 不同性別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差異分析 摘要表………………………..………………………………117. 表 4-3-2. 不同年齡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118. 表 4-3-3. 不同教育程度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120. 表 4-3-4. 不同學歷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123. 表 4-3-5. 不同服務年資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125. 表 4-3-6. 不同職稱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126 XII.

(15) 表 4-3-7. 不同園所區域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128. 表 4-3-8. 不同班級數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130. 表 4-3-9. 不同園所屬性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131. 表 4-3-10. 不同教學模式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133. 表 4-3-11. 使用不同教材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134. 表 4-3-12. 不同師生比例的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136. 表 4-3-13. 有無實施新課綱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138. 表 4-3-14. 不同「美感認知」之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0. 表 4-3-15. 不同「教學與實施原則」之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 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2 XIII.

(16) 表 4-3-16. 不同「教學內容」之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3. 表 4-3-17. 不同「教學評量」之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4. 表 4-3-18. 不同「教學情境設計與佈置」之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 教學」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6. 表 4-4-1. 教保服務人員對「美感領域」的認同度百分比分析表……147. 表 4-4-2. 教保服務人員認同美感教學層面百分比分析表……………148. 表 4-4-3. 教保服務人員不認同美感教學層面百分比分析表…………150. 表4-4-4. 教保服務人實施「美感教學」遭遇困境之百分比分析表……152. XIV.

(17) 圖 圖 2-4-1. 次. 美感教育課程發展模式概念圖…………………….………….62. 圖 3-1-1 研究架構圖………………………………………………………89 圖 3-5-2 實施程序甘特圖…………………………………………………92 圖4-1-1 公私立幼兒園所在區域比例園餅圖………………………….…99. XV.

(18) 第一章. 緒論. 「每個人天生就有一種能夠感受存在事物之美好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美感的 能力。」(劉千美,2000,頁 171)。劉千美認為在充滿美感體驗下的生活,才會使 人在精神與心靈上有充滿活力、精神奕奕的最佳狀態。除了大自然中的美景對美感 能力有引發的作用外,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和平時的藝術創作活動中,美感無所 不在(劉千美,2000)。美國哈佛大學「零計劃」主持人葛德納(Howard Gardner) 博士曾強調美感在學齡前時期的重要性,他說:學齡前的幼兒就是一個藝術家,是 創作的黃金時代(引自胡郁珮,2006,頁 6)。由此可知,「美感」對於個體生活與 精神的影響和重要性,且學前階段是創作的黃金時期,教保服務人員應促進幼兒經 驗美感與體驗美感的機會,以嵌入教學的統整活動來進行美感教學。 如果你能在孩子身上發現什麼,就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在幼兒園裡,教保 服務人員對美感的敏銳度,有賴於在美感教學下建立對孩子欣賞的眼光,幫助孩子 發現自我與潛能。然而,美感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所佔比重極小,甚至是藝術教 師都自以為是教育體系中的配角。能夠直接產生心靈衝擊的就是藝術教育的成效(漢 寶德,2004,頁 1)。101 年 1 月幼托整合始起步,正式將幼托園所改制為幼兒園, 並頒佈了「幼兒教育與照顧法」與「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 。在「幼兒園教 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有許多發展領域受到重視, 「美感領域」更獨立出成為六 大領域中重要的一環。由此可知,「美感教育」在幼兒教育上有其重要的價值存 在。Adams 曾說: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長達一生一世,但他永遠也無法知道影響力將 於何時停止。」(黃慧真譯,1985,頁 23)。由此可見,教保服務人員對幼兒的學習 引導與發展啟蒙、如何進行美感教學,並運用適當媒介進行美感教學,是一個非常 重要的起點。然而,在幼兒園中,教保服務人員是否具備對美感領域的基本認知與. 1.

(19) 專業知識;如何將「美感」嵌入教學之中、進行美感教學,是一件值得研究與探討 的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托整合後,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學現況之調查。全章分成 四節,首先闡述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其次陳述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以及重要名詞加 以明確界定其義,最後則針對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天下雜誌從國民競爭力與教育的角度來看,認為有關美的學習、美感經驗、美 感能力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天下編輯,2002)。且美感教育所提供的美感經驗, 與從中獲得的感受、思考、創造等,是一種文化的精華,也是個人在生命中品質的 表現,美感教育也因此受到更多文明國家的重視(林逢祺,1998)。Szekely更指出: 「每個兒童都是獨立的藝術家」(樊琦譯,2001,頁45)。我們不難發現,台灣實 施九年一貫後,近年來的課程與教學進行了很大的改革與轉變。從過去採取較傳統 的教育工學模式,轉變為當前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而改變的非工學模式。其中,課 程開始強調概念的多元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創造性和可能性,這些儼然都已 成為課程中所重視的價值。在這些強調多元、直觀、創造與鑑賞的教育核心價值中, 「美學」漸受重視與研究,也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將「課程」視為一種「美學」 (陳 伯璋、盧美貴,2009)。 Dewey認為「美」存在於生活之中,可由生活經驗中產生美感(陳錦惠,2005, 頁2)。幼托整合後,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出現「美感」一 詞。幼兒園中的教學模式多元且豐富,並沒有一定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模式,但教育 的宗旨、目標與目的均是「以幼兒為中心」的統整教學活動。我們可以發現,孩子. 2.

(20) 透過美感領域教學可以涵養情性、增加美感經驗、促進表達能力與提升建構學習能 力,重要的是,美感能促進幼兒在課程中較易忽略的情意部份,且美感即是幼兒與 教育間最佳的媒介。然而,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領域的認知較缺乏,對美感相關活 動缺乏自信,且「美感」一詞在幼教領域實屬新穎,教保服務人員易將美感視為一 種狹義的「藝術課程」、「創作活動」、「美勞活動」等,而非將美感嵌入教學的 統整課程。 柏拉圖說:「在教導幼兒辨別真與不真、善與不善之前,必須先教導幼兒領略 美與不美」。蔡元培先生亦提出:「要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他認為培養國民 完美的道德是目標,美感教育是達成此目標的途徑或方法(張俊傑,1992,頁25)。 民國六十八年頒布的國民教育法中也指出:「國民教育依憲法第一五八條之規定, 以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 (國民教育法,1979)。 由此可見「美感教育」已漸成為當前教育重要的領域與指引。美國教育學者曾提出: 「啟發想像力與創造力應是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為孩子們塑造創造 性人格是很重要的;「藝術教育」不是階級的妝點、不是人格的培養,而是人人都 不可缺少的教育(漢寶德,2006,頁7)。 教育政策中也逐漸提倡「美感」,2004年教育部提出「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 提倡重視藝術教育,但此時對美感尚未有著墨,亦僅實施於中小學階段。2005年的 「教育政策藍圖」,開始將美學教育列為推動的主要策略;但仍以中小學階段為主。 終於,在2013年5月,教育部提出「美感教育中長程計劃」,將「學前階段」列為重 點階段,學前的美感教育始被重視。 綜合上述,從「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教育政策與國內外學者相關 主張與論述中得知, 「美感教育」已是當前教育中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教育部(2013) 並指出國內缺乏美感教育之研究。教保服務人員在幼兒園中,如何實施「美感教學」 有其研究的價值。在當前教育思潮下,「美感教育」的重要性與價值、政策轉型與 改變以及對美感的興趣,開啟了研究者對此研究的興趣。本研究旨在調查教保服務. 3.

(21) 人員美感教學之現況,期許未來能作為未來幼兒教育中美感領域教學的實施與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之現況。藉由問卷調查方 式,對幼兒園中的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學現況作分析與探討,作為「幼兒園教保 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美感領域課程實施的參考,期許促使新課綱能真正落實,達 成「促進幼兒喜歡探索事物的美、享受美感經驗與藝術創作、展現豐富的想像力、 回應對藝術創作的感受和喜好」等目標。具體言之,本研究目的有二: 一、 瞭解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對於美感教學實施現況。 二、 探討高雄市不同個人背景、不同學校背景之教保服務人員對實施美感教學 的現況差異情形。. 貳、. 待答問題. 一、 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實施美感教學現況為何? 二、 不同個人背景之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對實施美感教學是否有差異情形? 三、 不同學校背景之高雄市教保服務人員對實施美感教學是否有差異情形?.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包含的重要名詞,有「美感」、「教學」、「美感教學」、「美感領域」、「教. 4.

(22) 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分別說明如下: 一、美感 由個體內心深處主動建構的一種感知美好事物的體驗。關於美的一切感受或體 會。美感是人接觸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種感動,是一種賞心悅目、怡情悅性的心 理状態,是人對美的認識、評價與欣賞。「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美感 的定義為:「美感」指的是由個體內心深處主動建構的一種感知美好事物的體驗(教 育部,2012,頁 119)。. 二、教學 教學是施教者運用適當的方法,來促進受教者學到有關認知意義或是有價值的 目的活動(歐陽教,1986)。沈翠蓮(1994)則認為教學是教學者必須透過教學設 計,運用適當教學方法,使學習者學習到有和認知、情意和技能有關的教與學互動 歷程。綜合上述,教學應是教師在以學生的興趣與經驗為主,運用適當的教學設計 與方法來引導學生主動建構學習,獲得認知、情意、技能以及教學領域中有關的教 與學互動的歷程。. 三、美感教學 「美感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受教者增進美感經驗,並可以使個體時 常融入於美的感受之中的一種教育活動(李雄揮,1979)。陳木金(1999)則提出: 美感教學是受教者能夠完成關於美的欣賞力和感受力,並從中可以產生自己對美的 創造力而言。綜合上述, 「美感教學」即是運用教學來引導幼兒主動建構與學習和美 感相關的活動,以促進幼兒美感經驗建立與美感能力的培養,且讓幼兒時常沐浴於 感受美好的感覺之中的一種教學活動。本研究所指「美感教學」並非狹義的「美術」 、 「美勞」與「藝術」 ,且研究中所指「美感教學」與「美育」 、 「美感教育」為同義詞。. 5.

(23) 四、 美感領域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的「美感領域」中指出:美感領域,包括「探 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及「回應與賞析」三項能力的培養(教育部,2012, 頁119)且須透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情意」與「藝術媒介」的面向。因此,美感 領域應涵蓋所有領域,以遊戲的方式來培養「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及「回 應與賞析」三項能力,以學習情意與藝術的面向,並獲得自我的對美的欣賞力、感 受力與創造力。. 五、. 教保服務人員 依照教育部100年公布之「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中明訂:「教保服務人員」係指. 在幼兒園服務之園長、教師、教保員及助理教保員。本研究對象以高雄市教保服務 人員為對象,其中包含公私立幼兒園所。. 六、. 美感教學現況 為瞭解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教學之現況,本研究將美感教學現況作操作行定. 義,以便進行量化統計。其中定義為:美感認知、教學與實施原則、教學內容、教 學評量、教學情境設計與佈置等五個層面。.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究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實施現況,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 分別說明如下:. 6.

(24) 壹、. 研究範圍 茲將研究範圍分為研究時間與區域、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等三部分, 分別敘述. 如下: 一、. 研究時間與區域 本研究之研究時間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止,以高雄市為研究區域。.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探討高雄市公私立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 調查以高雄市公私立教保服務人員為研究對象。. 三、. 研究變項 本研究探討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與實施情形,就教保服務人員而言,其. 個人背景變項為自變項,共分成「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個人背 景變項」包括性別與年齡、教育程度、學歷、服務年資與職稱;「學校背景變項」 包括學校所在區域、園所規模、公私立設置屬性、課程模式、使用教材、師生比例 與有無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教保服務人員美感教學現況」為 依變項,分為「美感認知」、「教學與實施原則」、「教學內容」、「教學評量」、 「教學情境設計與佈置」等五大層面,分別探討各變項彼此之間的差異情形。然而, 造成其中差異的層面非常廣泛, 無法涵蓋全面,為避免問卷問題太多,影響受試者 的填答意願,因此,未能將更多的教保服務人員美感素養、美感教學信念與教學設 備、課程評鑑、學校特色、行政支援等控制因素納入其中。. 7.

(25) 8.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與本研究有關之文獻與相關研究作詳細之探討,內容共分為四節。第一 節為美感教學內涵及其影響之探討;第二節為幼兒教育中的美感教育之探討;第三節為 美感教育現況之探討,第四節為美感教學相關研究之探討,以下分別闡明之。. 第一節. 壹、. 美感之意涵. 一、. 「美感」的定義及內涵. 美感教學內涵及其影響. 「美感的」(aesthetic)一詞最早源於希臘字(aisthesthal),原意是指「知覺」, 指是感覺的認知,較不同於理解的認知(梁福鎮,2006,頁30)。美是一種感受,而美 的體會必須從發現、了解出發(胡郁珮,2006,頁4-3) 。 「美感」的英文原文則是「aesthetic」 , 此單字在當作名詞使用時翻譯為「美學」、或「感覺學」等;但在當作形容詞使用時則 翻譯為美學的、審美的、美感的等。「美感」一詞在流行的用法裡很含糊,如弄不明確 沒有先定義清楚,就會造成很多思想上的混亂。「美感」可能有二個不同的涵意,一是 指偏向於審美中的能力,用法和道德感、正義感有關;另一個則比較抽象,意思較偏向 於審美中的情感(朱光潛,1989)。 劉昌元(1994)則認為「美感」的意義是指人們在體驗到所有事物中的美,當下所 產生的心靈的愉悅感受屬之。Baumgarten於1750年正式以「美學」(aesthetics)為名,出. 9.

(27) 版了探討審美經驗的專著。Baumgarten也因為對美學的開創性建樹,而被尊稱為「美學 之父」 (林逢祺,1999,頁123)。當時,Baumgarten所提倡的「美學」一詞,意指的就是 「感性認知之學」 。Baumgarten雖然建立了「美學」一詞,卻無更深入的研究,直到康德 (Immanuel Kant,1724-1804)才建立了更完整的體系(王秀雄,2007,頁125)。 Baumgarten更將感覺的認知視同「美感」,並以「美學」(aesthetica)來稱呼有關 美的認知研究(林素卿,2009,頁47)。「美感」指的是一種對美的體會與感受,但其 實往往也伴隨著精神層面的愉快感受。Dewey就曾指出:美感是具體的經驗與經驗的後 果,且美感能作為衡量其價值的標準。Smith也指出:美感教育的目的在促成美感經驗 的形成,且帶有享受和珍視的含意(朱光潛,1989)。我們可以發現,二位學者均強調 美感經驗的重要性,且強調美感經驗中的價值。 1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之「美感領域」中指出,「美 感」指的是由個體內心深處主動建構的一種感知美好事物的體驗(教育部,2012,頁 119)。這種「感知美」的能力,一般是透過個人的想像或經驗與敏銳的感官對外在訊 息解讀的連結,所引發出內在心靈的感動和歡欣愉悅的感受(教育部,2012,頁119)。 也就是說,個體一旦透過感官知覺來接收外在環境的刺激,與思維或想像產生連結後, 即會引發內在心靈上的感動,也因此心靈產生幸福、歡欣、愉悅的感覺,此種感受與感 覺就是「美感」。 綜合上述學者論述,在美感的歷程與源流上,Baumgarten開創了感性認知學、康德 確立了「美學」。在美感的定義與內涵上,劉昌元、Kostelnik、胡郁珮,均提出「美感」 是一種愉悅感受的歷程;朱光潛則是認為「美感」應當包含有審美的意涵於情感之中; Dewey及Smith提出「重視美感經驗」的論述。我們可以窺見,以上學者對於「美感」的 論述與主張,均強調「美感」是透過體驗得到的美好愉快感受與經驗,其中往往包含著 精神層面的享受。由此可知,「美感」最重要的乃是促使學習者經由體驗美感經驗,得 到心靈的珍視和滿足。教育部頒訂「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之「美感領域」, 強調的主動性建構、連結引發的感動等,也說明了所謂「美感」是一種主動性、透過體 10.

(28) 驗與引發而產出的心靈愉悅與感動。因此,「美感」應是由個體透過五官知能、主動探 索任何人、事、物,由內而發、建構出所有一切美好的感知覺、感動與美感經驗,並用 心感受而形成所有審美的能力和情感能力。. 二、. 美感包含之面向 幼兒天生即具備探索與感受美好事物的潛能,而這種潛能需要透過豐沛的美感經. 驗,才能逐漸發展。幼兒時期的美感經驗,主要是建立於探索與覺察的能力,幼兒對於 日常生活與周遭環境中的各類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探索及覺察其中的微妙感受(教 育部,2012,頁119)。關於美感包含的面向,我們可以從陳木金(1999)與「幼兒園教 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教育部,2012)來加以說明,如下: (一) 陳木金提出的美感三大面向 陳木金(1999)以精神教育、生活環境與歷史文化三個層面來分析美感的面向,包 含如下: 1.. 在精神教育層面 透過美感教育,可以統整各領域的均衡發展,藉以培養個體健全、完整、統整的人 格。. 2.. 從生活環境層面 從日常生活中的連結,可以藉由美感來調節身心靈的平衡,並提高生活樂趣,美感 具有情緒調節的功能。. 3.. 從歷史文化層面 美是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人們追求生活中的幸福與真善美的動力,由古至今是永 不止息的,美感教育應配合歷史文化層面來發展和推動(陳木金,1999,頁36-37)。 陳木金所提出的「美感」,是以「精神層次」為重心,且涵蓋日常生活的各層面並 與之聯結,且配合歷史發展的原理來推動。. 11.

(29) (二)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的美感面向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提到,美感領域的三大能力,如下: 1.. 探索與覺察 個體主要以感官知覺來探索周遭的環境事物,並對各式各樣美的事物產生好奇與感 動,此部份強調個體敏銳的觀察與探索能力。. 2.. 表現與創作 當個體樂於參與各種表現創作,透過各式的藝術媒介來表現自我,重現對生活事物 的體驗。其中強調個體能夠發揮想像力,並享受創作與發表的樂趣 。. 3.. 欣賞與回應 鼓勵個體回應並欣賞生活中各種藝術創作與展現,透過各種藝術與情意的美感活 動,個體便能逐步發展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偏好與品味(教育部,2012)。.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美感領域強調經由「高感性」與「高體會」培 養幼兒對環境的感知力;同時鼓勵創意及多元思考,建立幼兒積極的自我圖像(陳伯璋、 盧美貴,2009,頁9)。 綜合上述,美感包含的面向應包含情意的、生活環境與歷史文化價值三大層面,且 各面向中應涵蓋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欣賞與回應三大美感領域能力,由完整的美 感面向來引導個體主動進行美感活動。. 貳、. 美感教學之意涵. 以下提出個學者的論述,並將美感教學意涵分為「美感教學的理念和內容」 、 「美感 教學的內涵及概念」以及「美感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影響」,藉此探討「美感教學」的意 涵。. 12.

(30) 一、. 美感教學的理念和內容. (一)美感教學的緣起 「美感教育」(Aesthetic Education),最早由德國美育哲學家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所提出。席勒認為,只有透過美感教育的陶冶,才能啟發人感性、理性的和 諧發展,以造就完美人格,促進社會的和諧(梁福鎮,2006,頁51)。因此,美感教育 的目的,並不在於培養與訓練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在於美感心境的培養、促進健全人格 的發展(梁福鎮,2006)。蘇雅慧(2008)提出了美育主要說法應包括「美學教育」 、 「審 美教育」及「美感教育」三種。不同說法反映出不同學者對美感教育應有何種目的,即 對於要培養人應具有關於美的何種能力或潛能,有不同的認識及主張(頁58)。以下將 美感教學中的各論述分為「美感教學的理念」與「美感教學的定義」來說明其中的意涵: 1. 美感教學的理念 美國教育哲學家Greene曾主張美感教育是經由觀看、聆聽、律動與感受來培養省思 與情感表達,此過程通常透過參與藝術相關活動獲得。美國教育學家 Broudy也提出美 感教育的重要性,較特別的部分在於,Broudy認為美感教育應納入普通教育中,並強調 透過藝術活動可獲得美感教育中的價值,例如:情感的陶冶與建立價值觀的功能(梁福 鎮,2000)。我們可以發現,Greene和Broudy不約而同的提出了美感教育的教育價值, 均應透過藝術活動來獲得。其中,美感教育的內容,應包括一切能夠引發人們內心情感、 提昇其精神層面的活動,因為美感並不是藉由外表的美而產生的快樂,而是一種由內而 發產生的一種愉悅幸福感(徐恆醇譯,1987)。Smith則認為「審美教育」的涵意甚廣, 至少包括(1)任何藝術中的教育;(2)藝術教育的特殊途徑;(3)相關的藝術或人文課程;(4) 對於任何事物美感層面感受能力的培養(梁福鎮,2000,頁51)。從這個觀點來看美感 教育,其範圍較藝術教育為廣,而以「藝術教育」為主要領域,藝術活動為達到藝術教 育目標的媒介與方法。 美感教育(Aesthetic education)的教學內容,是一切與培養美感情意方面有關,且 13.

(31) 能產生快樂情緒和提高生活樂趣的教育活動,並以欣賞為重心、創作為體驗美感的途徑 (陳朝平,1986,頁3)。美感教育課程以增進參加者的審美感受性為目標,讓兒童能 經由藝術的學習,培養個人對藝術的美感回應、審美判斷、藝術創作(陳木金,1999, 頁37)。陳木金(1999)指出美感教育的教學活動,不單指狹義的知識技能傳遞,應是 包含了所有課程中任何和美感有關的各種活動與經驗,換言之,就是各領域中應含有美 感情意的學習,且應注重知性與感性的陶冶來統整。 綜合上述,以上學者均提出:美感教學的意涵多元廣泛,應重視情感與精神層面與 知性、感性的陶冶,而藝術與創作活動是獲得美感最佳的媒介。由此可知,在幼教領域 的美感教學,應該是以幼兒的興趣與經驗為主,配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 的美感領域;並包含各領域的美感面向,以嵌入教學的方式進行統整活動。此外,課程 應重視多元化,包含視覺、聽覺與戲劇,重視情感與精神的層面,融入生活經驗與歷史 文化層面,並透過藝術媒介來獲得美感經驗。 2. 美感教學的定義 梁福鎮(1999)提出「美感教育」(acsthetic education) 是指施教者以各種材料、應用 教育的方法,對受教者進行陶冶,以展開美感的相關能力,培養高尚的審美心境,形成 健全人格的活動(頁4) 。陳木金(1999)則認為:美感教育的概念分析可以歸納,所謂 「美感教育」,就是使受教者易於獲得美感經驗(aesthetic axperience),而能時常沐浴於 美的感受之中的一種教育活動(陳木金,1999,頁162)。換言之,「美感教育」即是指 能使受教者能完成對美的欣賞力、感受力,後而產生對美的創造力、審美力與美感經驗 屬之。在幼兒藝術教育中,欲透過藝術的方式建構幼兒想像、觀察與創造的能力,使幼 兒能藉由藝術活動獲得情感上抒發與學習。 Piaget以發展觀點來看視覺藝術教育,認為幼兒必須透過建立基模後,才能觀察出 物體的色彩、明暗、結構、型態、輪廓等性質(王秀雄,1990)。我們可以知道,在幼 教領域中早期的美感經驗,不論是由「幼稚園課程標準」 、 「工作教材教法」到現今的「幼 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均是以能鼓動幼兒好奇探索之心、重視正向情意之回應 14.

(32) 與創作想像能力的目標為主。然而,「美感教學」中更強調,個體如何產生與周遭環境 相連結的情感,形成未來對自然關懷、社會意識與文化認同基礎。美存在生活的每個環 節中,「美感教育」就是要保留並發展幼兒與生俱有之「感知能力」。 一個好的「美感活動」都是以師生共同分享、觀察、討論發現做開端,讓孩子能統 整新舊經驗,主動的思考,建構個人對表現方式、使用媒材、美感傳遞的認識與了解; 再透過老師適時的鷹架,激發孩子對創作能有有更深的感知、更廣的思考方式、更寬的 呈現型態(胡郁珮,2006,自序頁1)。Eisner更認為藝術帶給人類的獨特體驗是無可取代 的,藝術的呈現能感動人心、擴展人類的思維;課程是動態發展的,課程為教師與學生 共同建構與尋求意義的經驗與歷程(周淑卿,2002,頁142)。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知道,不論是「美育」 、 「藝術教學」 、 「藝術教育」 、 「美感教學」 等,其目標都是為了培養孩子在生活中對所有環境、人、事、物等,有美好的體驗及感 知,並培養其美感的能力,且美感經驗極具重要價值。因此,「美感教育」的內容除包 括視覺藝術、聽覺藝術、綜合藝術之外,也涵蓋其他課程領域及生活中一切涉及美感、 欣賞、研究、製作、發表等經驗和活動。因此,「美感教學」是教學者運用各種方法, 引導受教者主動探索與進行美感活動,並提供受教者多元、自然的素材與環境,對於任 何事物美感層面感受能力的培養創作與發揮想像力、增加美感經驗,並從中抒發對生活 經驗的美好感受、形成全人發展的一切教學活動。. 二、. 美感教學的內涵及概念 從課程總體方面來看美感教學的內容,可以從教育部76年頒布的「幼稚園課程. 標準」、教育部1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以及「我國五歲幼兒基 本能力與能力指標建構研究」等,來探討美感教學的內涵與其概念,茲說明如下:. 15.

(33) (一)76 年「幼稚園課程標準」 民國 76 年教育部頒訂的「幼稚園課程標準」之六大領域,其中工作與音樂領域, 音樂包括:唱遊、韻律、欣賞節奏、樂器;工作包括:繪畫、紙工、雕塑、工藝。在「幼 稚園課程標準」中,「工作」領域中的活動常被解釋為「美勞活動」或是「藝術活動」, 所有和創作有關的活動都歸在「工作」領域中,範圍包括繪畫、紙工、雕塑及工藝四種 活動(教育部,1987)。蘇振明等人(2000)指出:以「工作」來稱呼幼兒的繪畫、紙 工、雕塑及工藝等活動,是因「工作」比起美勞、美術、造型、視覺藝術等各層面的名 詞來說,更注重生活經驗的實際操作,強調學習活動不只是一種認知或思考,而是透過 手腦並用、實際操作、使用媒材工具完成具有形狀、色彩、可感覺的造型品(頁 36)。 「音樂」領域則是所有和欣賞音樂、樂器、音樂創作遊戲等有關的活動,所有領域 的活動均以「遊戲」來統整。當時,雖然「美感」一詞尚未出現在「幼稚園課程標準」 中,但從「工作」領域中目標「增進幼兒欣賞、審美、發表及創作的能力」以及「音樂」 領域的目標「啟發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力」,目的在於培養幼兒欣賞審美以及發表的能 力,並鼓勵創作、表現與啟發,和「美感」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幼稚園課程標 準」於民國七十六年所制訂,在教育與社會的發展與變遷下,其內容已經不符合現代的 教學理念與精神,因此教育部即頒訂「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以期更切合當 前教育與社會環境。 張翠娥(1981)提及: 「幼兒工作就是透過老師安排適當的造型活動,提供幼兒嘗 試各種材料表達的經驗,豐富幼兒的感覺,啟發創造的潛能,進而讓幼兒享受創造的喜 悅」(頁 191 )。她強調兒童的藝術課程目的重要的是透過創作的過程達到學習的效果而 非塑造出藝術家(張翠娥,1981)。在幼托整合之前,幼稚園課程標準年久未修法,已 不符合現代幼教思潮與潮流,當時少有「統整課程」之觀念與思潮,但已出現強調「透 過創作的藝術活動達到各種學習的效果」之概念,即是要將工作科課程融入式的進行, 這也與「美感教學」中的統整概念與目標一致。張翠娥(1981)提出的「工作科課程」 16.

(34) 的教育目標,如下: 1. 培養幼兒獨立性。 2. 培養幼兒審美的能力。 3. 讓幼兒獲得滿足與樂趣。 4. 幫助幼兒發洩情緒。 5. 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 6. 幫助發展肌肉的協調。 7. 培養靈活的想像、創造能力及敏銳的觀察、感覺能力。 (張翠娥,1981,頁 191-193) 「幼稚園課程標準」中提及的「工作領域目標」則是提出了重視幼兒經驗、使用材 料方法以及欣賞發表的面向,如下: 1.. 滿足幼兒對工作的自然需求。. 2.. 培養幼兒良好工作習慣與態度。. 3.. 促使幼兒認識工具材料與工具的使用方法。. 4.. 擴充幼兒生活經驗並培養工作的興趣。. 5.. 增進幼兒欣賞、審美、發表及創作的能力。 (教育部,1987,頁 52). 我們可以發現,在張翠娥與「幼稚園課程標準」中對於工作領域的目標論述中, 當時的「工作科課程」,強調在良好的習慣與創造力等的培養,以及發展幼兒肌肉、觀 察力等各方面能力等,雖提及應滿足幼兒的興趣與發洩情緒的功能,卻較少涉及在情意 與精神層面的部份;其中,審美、滿足幼兒興趣、重視想像力與創造力等觀念等,與現 今「美感教學」的目標與重要性不謀而合。若能參考舊課綱中對於工作科的目標與內涵 並融入新課綱中,將新舊課綱融合作適切的運用與調整,能更符合現代教育思潮與幼兒 需求的美感教學。. 17.

(35) (二)「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從人的陶養出發,來確立課程大綱的宗旨和總目 標,並將課程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六大領域。透過統 整各領域課程的規劃與實踐,希望達到培養幼兒擁有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 推理賞析、想像創造、自主管理等六大能力的目標(教育部,2012)。其中「美感領域」 強調主動感知事物的美及豐富愉悅的美感經驗,將會激發幼兒以正向的情意回應其向外 的探索,並且產生與生活周遭環境相連結的情感,進而形成對生活環境的關懷及社會文 化的認同(教育部,2012)。美感領域更強調目的在於培養幼兒對生活周遭環境事物的 敏感度,激發其潛能,引發其內心豐富的想像力與創作力,並可以逐漸形成個人的美感 偏好與素養(教育部,2012)。就「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美感領域的內 涵與內容」,說明如下: 1. 「美感領域」目標 包含「喜歡探索事物的美」、「享受美感經驗與藝術創作」、「展現豐富的想像 力」、「回應對藝術創作的感受與喜好」等(教育部,2012)。此目標以「能力取向」 為主,開始重視過去忽視的情意與個人價值部份。 2. 美感領域能力取向 綜觀新舊課綱的內容,「美感」領域和「工作」、「音樂」領域的不同在於,「美 感」領域已偏向一種能力取向,其領域包含了「探索與覺察」 、 「表現與創作」 、 「回應與 賞析」三項能力(教育部,2012)。說明如下: (1)「探索與覺察」 主要是指用敏銳的知覺探索生活周遭事物的美,並覺察其間的變化。 在日常生活中教保服務人員應讓幼兒常有機會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例如 樹木、花、草、落葉等各類動植物,或各種天氣及自然現象(例如彩虹等); 也應提供幼兒接觸多元的人文環境,例如社區中的裝置擺設或建築雕塑等 各類事物。在鼓勵的學習情境下,運用這些不同的美感經驗,就能引發幼 18.

(36) 兒的好奇與探索並覺察其間的變化。 (教育部,2012,頁119) (2)「表現與創作」 是指嘗試以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來發揮想像,進行個人獨特的表現與 創作。在幼兒園裡,幼兒常會以隨手可得的各項素材,例如保特瓶、紙盒、 塑膠袋等,或以自己的聲音、身體,或假裝的口語、肢體活動動等,連結 想像,並以個人獨特或群體合作的方式來表現與創作。 (教育部,2012,頁119) (3)「回應與賞析」 是指對生活環境中多元的藝術創作或表現,表達出個人或群體的感受 與偏好。強調的是以藝術的「過程能力」來統整各種藝術的媒介,重視過 程能力和情意感受的結合,才是「美感」包含的意涵。 (教育部,2012,119-120) 3. 美感領域的學習面向 由上述的論述中得知,美感教育最佳的媒介就是藝術活動,因為藝術活動有其獨 特而無法取代的美感經驗。「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將美感領域的學習面向 區分為「情意」和「藝術媒介」兩部分。所謂「情意」是指希望幼兒在不同的美感經 驗中,能連結正面的情意與產生愉悅的感受,以及樂於從事與美感有關的活動。換言 之,在從事與美感有關的活動時,教保服務人員應著重於讓幼兒享受其過程中的樂趣 (教育部,2012)。 「藝術媒介」則是指包括在探索與覺察的過程中,所運用到的一切感官知覺(如:視 覺、聽覺、味覺、嗅覺及觸覺等);以及在進行創作表現或回應欣賞時,常用的視覺 藝術、聽覺藝術及戲劇扮演等藝術媒介屬之(教育部,2012)。換言之,美感的面向 應該包含「情意」與「藝術媒介」之部份,強調「過程能力」,並以「遊戲」的方式 來統整各種媒介,從中培養「探索與覺察」 、 「表現與創作」 、 「回應與賞析」的能力(教 19.

(37) 育部,2012)。 4. 美感領域的範圍 「美感領域目標」必須透過「情意」與「藝術媒介」來達成,其中最常使用的媒介 包括「視覺藝術媒介」 、 「聽覺藝術媒介」及「戲劇扮演」 ,美感領域就「視覺藝術」 、 「聽 覺藝術」、「戲劇扮演」三方面說明如下: (1)「視覺藝術」 視覺藝術媒材是指以美術或工藝造型為主的藝術表現,所有使用的工具和素材。 「素 材」除了常見的顏料、紙張之外,應該包含許多可使用的多元素材,例如泥巴、石頭、 樹葉及花草等大自然素材;毛線、塑膠空瓶、紙箱紙盒等各種回收物品的人造素材;黏 土、積木、摺紙等立體素材(教育部,2012)。賞析視覺藝術方面的素材,主要是以幼 兒自己或同儕的藝術創作為主,也可以採用多元方式,例如:繪本、網路資訊、相關展 覽內容作為擴展幼兒欣賞視覺藝術創作的資源。在教學活動中,教保服務人員應多鼓勵 幼兒留意作品的內容、色彩、線條、形狀、材質等表現的形式與訊息,並鼓勵幼兒對個 人的感受、偏好與看法。 (2)「聽覺藝術」 是指以音樂節奏、旋律或歌唱為主的藝術表現所運用的素材或媒介。通常聽覺藝術 是經由歌唱、樂器打擊及身體動作等媒介來表現,幼兒透過這些表現回應不同的節奏或 音樂,例如快慢、強弱、高低等元素來了解(教育部,2012,頁120)。在賞析音樂方 面,欣賞的來源以多媒體音樂、兒歌唱遊及使用樂器打擊等為主。在教學活動中,教保 服務人員應以引導幼兒回應並表達其對音樂的感受力為主,鼓勵幼兒留意及欣賞音樂中 的各種變化與特色(教育部,2012)。 (3)「戲劇扮演」 通常是指以生活或故事情境中的人物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想像遊戲),其中運用 肢體動作、口語及服裝道具為媒介。幼兒時期的扮演內容多半以家庭、社區或故事中 的主角與所發生的事件為主(教育部,2012,頁120)。在戲劇扮演賞析方面,欣賞的 20.

(38) 來源主要是以幼兒在學習區中或遊戲中自發性的戲劇扮演活動為主;也可以運用多媒 體資訊與教保服務人員所安排的戲劇活動、表演等,鼓勵幼兒表達描述自己或他人戲 劇扮演的內容與特色,包括留意角色人物、故事情節、背景、角色裝扮與聲音效果等 訊息(教育部,2012)。 綜合上述,有別於過去教材教法中的「工作科」,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 綱」中的美感領域範圍更加廣泛,並強調探索、享受、展現與回應的歷程。但幼兒藝術 的學習,除了知識技能的獲得,更應提供幼兒豐富的探索環境,才能引發更高層的學習, 以及態度、情緒、社會溝通等情意方面的學習與表現。「幼稚園課程標準」頒布至今, 已不符合現今教育思潮與需求,教育部委託學者針對幼稚園課程進行新課綱的修訂,於 2000年提出初步草案,主要內容包括:總綱及六大領域(健康、語文、數學、藝術、社 會、自然),課程綱要以「藝術」取代「工作」一詞。 配合幼托整合教育政策,與歷經不斷調整修改,於民國一0一年教育部頒布「幼兒 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明訂六大領域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語文、認知、社會、情 緒、美感。其中,原新課綱草案中的「藝術」被「美感」領域所取代。「美感」領域包 含的範圍應當較為廣泛,其中,狹義的「藝術」、「創作」、「美術」、「美勞」等, 成為美感領域之中的一環,換句話說,也就是美感領域如同大圓一般,包含了所有和美 感相關的「藝術」、「創作」、「美術」、「美勞」等活動,且美感應嵌入教學之中。 換言之,原本「幼稚園課程標準」中的「工作領域」與「音樂領域」併入了美感領 域中獨立出來,可以發現對「美感領域」的重視。陳伯璋、盧美貴(2009)在探討「幼 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美感領域應用的研究中,更將美感領域範圍轉化融入有 關「視覺賞析」、「音樂賞析」與「戲劇賞析」的三個範圍之中來探討,如表2-1-1,在 「探索與覺察」學習範圍要點中,以「感官經驗」的探究為主,並強調幼兒在「視覺賞 析」、「音樂賞析」與「戲劇賞析」的三個範圍,融入自然環境、生活環境與週遭素材 的元素,來增加幼兒的美感經驗。. 21.

(39) 表2-1-1 美感領域「探索與覺察」學習範圍要點 學習領域內涵. 目標一. 視覺賞析. 音樂賞析. 戲劇賞析. 探索. 強調幼兒對自然物、人造. 強調幼兒對生活環境中聲音的. 強調幼兒對感官或情緒經. 與覺. 物與藝術作品的探索與. 探索,包括:大自然、周遭事物. 驗的探究. 察. 感受. 或樂器的聲音. 資料來源: 陳伯璋、盧美貴(2009) 「慢」與「美」共舞的課程-幼兒園新課綱「美感」內涵領域探源(頁10)。. 如表2-1-2在「表現與創作」部份,強調多元的藝術媒材與元素概念,在「視覺賞析」、 「音樂賞析」與「戲劇賞析」的三個範圍,分別以外在的訊息元素,例如:條、色彩、 形狀與空間;與多元的媒材來源,例如:人聲、樂器和身體動作;肢體的表現元素,例 如:肢體動作、聲音和口語表達等為主。. 表2-1-2 美感領域「表現與創作」學習範圍要點 學習領域內涵. 目標二. 表現 與創 作. 視覺賞析. 音樂賞析. 戲劇賞析. 不同的藝術媒介又各有其獨 特的媒材與元素。 媒材包括美勞工具和相關材 料。 元素則包括線條、色彩、形 狀與空間。. 媒材包括人聲、樂器和身體 動作。 元素則為音高、節奏、音 色、速度、力度等。. 媒材包括肢體動作、聲音和 口語表達。 元素為人物、情節、對話、 道具和其他特殊效果。. 資料來源: 陳伯璋、盧美貴(2009) 「慢」與「美」共舞的課程-幼兒園新課綱「美感」內涵領域探源(頁10)。. 如表2-1-3在「回應與賞析」部份,強調以「欣賞的形式」與「欣賞的來源」來表達 幼兒自己對於「視覺賞析」、「音樂賞析」與「戲劇賞析」的三個範圍的偏好與表現。. 22.

(40) 表2-1-3 美感領域「回應與欣賞」學習範圍要點 學習領域內涵. 目標 三. 回 應 與 欣 賞. 視覺賞析. 音樂賞析. 戲劇賞析. 1. 欣賞的來源:自 己、同儕作品、圖畫 書、畫作、藝術成品。 2. 賞析:描述所看到 的「人、物及相關內容」 或運用「線條、形狀或 色彩」等簡單詞彙來表 達自己的偏好。. 1. 欣賞的形式:自己、同儕 的音樂即興創作;古典、現 代、兒歌、在地或世界各國 等多元文化的音樂。 2. 運用「強弱、快慢、高低 或音色」等簡單詞彙來表達 自己的偏好或描述所聽到的 多元形式的音樂及其差異。. 1.欣賞的形式:在自發性的戲劇扮演 或老師引導的戲劇活動後,自己或 同儕的戲劇創作與展現。 透過影音 播放(如卡通或影片)或現場展演(如 成人戲劇表演、偶劇、兒童劇等)。 2.戲劇元素等,人物特色、故事情 節、化妝、服裝、道具、場景等視 覺表現或音效等聽覺表現。. 資料來源: 陳伯璋、盧美貴(2009) 「慢」與「美」共舞的課程-幼兒園新課綱「美感」內涵領域探源(頁11)。. 5. 美感領域的評量 美感領域的評量主要在理解幼兒是否在各類的美感探索與藝術創作的經驗中,能夠 盡情享受樂趣及累積豐富的美感經驗。著重在觀察幼兒美感情意和獨特創意的發展與表 現,不強調藝術技能的訓練或成品的展示(教育部,2012,頁129)。藉由教保服務人 員平日對幼兒的觀察與分析,亦可檢視幼兒園所的環境與教保活動,是否有達到能連結 正面的情意及提供豐富的美感經驗的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保服務人員更必須關注是 否提供能提供足夠時間、空間環境、藝術媒介與深入的引導,讓幼兒能在其中發揮想像、 運用各種素材展現自己的想法,繼而從中培養幼兒從回應中累積個人的美感經驗,是非 常重要的關鍵(教育部,2012)。 有效的教學評量應該包含三個層面:教師的教學效率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評量與 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評量。評量的內容更應包含:教學方法、技術、策略和學習結果(林 政財,2007,頁 4-91)。依據評量的特性來分,應有持續性的評量部份:如教學前實施 的「安置性評量」和「預備評量」 、教學中實施的「形成性評量」並佐以「診斷性評量」, 最後在教學後實施「總結性評量」 。藉以瞭解幼兒在教學前、中、後的學習狀況與成長。. 23.

(41) 評量的方式有學習歷程評量(學習檔案) 、個人反省札記(教師省思)、軼事記錄、動態評 量與觀察記錄等。此外,Barbara 曾提到: 卷宗評量、孩子的作品集及觀察記錄都是大家能接受記錄孩子進步 的方法,詳實、客觀、固定的在一般教室所完成的觀察記錄是真實評估孩 子進度的方式。 (黎瓊麗、黎鴻彥譯,2006,頁 357) 教育部(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美感領域將評量分為「幼兒的 表現」、「定期分析」,其中以「平日的觀察」,藉以評量幼兒在三大領域能力下的學 習與表現與分析及教保服務人員教學省思的重點,說明如下: (1) 幼兒的表現 依據美感領域的各課程目標,教保服務人員收集的資料應包括「探索與覺察」、「表 現與創作」、「回應與賞析」三大能力的角度來觀察幼兒在美感活動中的學習與感受。 例如:幼兒是否能對事物抱持好奇之心?是否經常會興致盎然地探索周遭環境事物? (探索與覺察);幼兒在進行各種創作、扮演或音樂活動時,是否充滿了喜悅、快樂之 情?(表現與創作)。在「回應與賞析」的部分,教保服務人員主要是引發幼兒去欣賞 自己或他人的藝術創作,並從中發展自己的偏好與品味,在此部份,可以觀察幼兒是否 能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並引導與提供幼兒多元文化與社區連結。 (2)定期分析 定期分析是一個評量的重要概念,教保服務人員可以針對所蒐集幼兒在平日遊戲或 活動中所表現的行為或作品,例如扮演遊戲、音樂律動表現、樂器打擊及美勞作品等, 進行簡要的分析。一般而言,就蒐集資料的方式來看,可以是日常的觀察紀錄(軼事紀 錄)或書面作品(教育部,2012)。 a.. 「軼事紀錄」 在「軼事紀錄」方面,教保服務人員可以平時隨身攜帶便條紙和筆在身上,利用隨. 時觀察寫下幼兒遊戲的表現,整理過後有系統放入幼兒檔案中,以作為後續資料分析之 24.

(42) 用。 b.. 「學習檔案」 在「學習檔案」部分,可隨著主題及課程的發展,蒐集幼兒在各類活動中創作的作. 品或是讓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作品,放入資料夾中。 c.. 資料來源 在「視覺藝術」部分,教保服務人員可多提供與大自然有關的事物,可蒐集幼. 兒與環境互動的照片,作為幼兒接近環境與探索周遭環境事物的資料,並藉由蒐集幼兒 創作的各式作品,例如:塗鴉畫、蠟筆畫、水彩畫、拼貼、回收物創作、積木造型、沙 雕及日記圖等作品,藉此來了解幼兒藝術表現與發展。蒐集幼兒談論或分享他人或藝術 作品的錄音/軼事紀錄,亦可從中分析幼兒對美感知識的建構、表達與回應方式(教育 部,2012)。 在「聽覺藝術」方面,相關的活動可藉由多媒體記錄,如:錄音或錄影的方式保存 下來,而從上述的影音資料中,可觀察出幼兒在哼唱、樂器打擊或身體動作的創意表現 與其對於不同音樂元素(例如高低、強弱及快慢等)的感受程度。在「戲劇扮演」方面, 教保服務人員可以把幼兒在扮演區或故事戲劇創作的扮演情形,以照片或錄影多媒體動 態的方式記錄下來(教育部,2012)。 前述的評量結果,除了提供教保服務人員了解幼兒在美感領域學習的情形之外,更 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家長作為了解幼兒學習成長的參考。要特別留意的是,在與家長談論 幼兒作品時,要強調「創作的過程」而非「作品本身」,並提供美感領域課程目標的資 訊,如此更能協助家長如何與懂得欣賞幼兒的創作(教育部,2012)。換句話說,「美 感領域的評量」除了可做為親師溝通的媒介外,定期評量的結果可提供家長與幼兒共同 回顧與分享學習的機會。對家長而言,幼兒具體的學習成果,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學 習狀況與幼兒園教學的內容,亦可增加家長對教保服務人員在美感領域教學的信任感; 對幼兒而言,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與分享,可增加其自信心與成就感,促使其學習的動 力(教育部,2012)。 25.

(43) 根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之「美感領域」內容,教保服務人員可如 表2-1-4所列各個關注面向來分析觀察資料,並嘗試從中了解為何如此表現,以為調整後 續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或個別指導的參考。 表2-1-4 美感領域關注面向分析表 資料來源. 能力. 關注面向(情意). 關注面向(藝術媒介). 與大自然互動的照 片、觀察或討論紀錄. 探索與 覺察. 表現愉悅感. 五官覺察的程度. 塗鴉、蠟筆水彩、拼 貼、回收物創作、積 木造型、沙雕及日記 圖等檔案作品. 影音紀錄. 視覺藝術 視覺藝術工具素材的操作情形創作的內容:抽 象或具體、主題性 表現與 創作. 創作時情緒的狀態(是 否投入、充滿喜樂、興 致盎然). 聽覺藝術 哼唱、打擊樂器或身體動作的運用情形 感受的表現:高低、強弱、快慢的表達. 戲劇扮演或扮演 區的觀察紀錄. 幼兒談論或分享他 人或藝術作品的錄 音/軼事紀錄. 戲劇扮演 動作、玩物、口語的運用情形 扮演表現:角色、情節、互動. 回應與 賞析. 樂於接觸 個人感受的表達. 表達的程度:依個人偏好描述自己 或他人藝術表現的內容與特色,其 中包括:視覺藝術-主題、色彩、形狀等 聽覺藝術-感受、強弱、節奏等戲劇扮演-情節、 人物、音樂或視覺的表現等. 資料來源:「幼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教育部,2012,頁131)。. 教保服務人員的省思為了提供更符合幼兒美感發展的經驗課程與環境規劃,可以從 美感領域的課程目標及美感經驗的面向,在「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回應 與賞析」來做自我省思與評量。例如:是否提供幼兒親近大自然、動植物或探索各種日 常用品的經驗?(探索與覺察);是否營造幼兒自由創作的氛圍並在教室或幼兒園中經 營美感的情境?(表現與創作);是否鼓勵並支持幼兒表達自己的偏好、想法與感受?.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The five components of OLE are: Aesthetic Development, Physical Development,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Community Services, and Career-related Experiences.. learning

已參加政府主辦或委辦之 教保員、訓練員、生活服務 員、照顧服務員、家庭托顧 服務員、臨時及短期照顧服 務員或個人助理相關訓練

application in audio-visual media of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have

(1) Parents in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s, vocations, and numbers of children in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hanges dimension related to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ehaviors of a low-carbon diet among with different mother’s occupations.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gained among knowledge attitudes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ir comprehension on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