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經由本研究的發現,研究者有以下的建議:

一、通過設置辦法,修正懲處名稱

為符合依法行政要求,建議國防部應儘速完成「國軍輔導教育中心設置、執行及管 理辦法」,才能使「國軍輔導教育中心」組織法制化,俾利軍隊輔訓教育任務推展;另目 前「陸海空軍懲罰法」第六、七條仍以「管訓」作為士官及士兵的懲處名稱,建議應修 正為「輔導教育」,才能符合部隊現況及社會期望。

二、降低收訓條件,成立懲罰法庭

為符合輔導教育之宗旨,建議應將「國軍輔導教育中心」收訓條件降低,將記大過 三次士官及士兵管訓,修正為「記大過二次」,禁閉(悔過)處罰兩次或累計達 30 天 以上,修正為「禁閉(悔過)處罰乙次或累計達 15 天以上」,以儘早矯正偏差士官兵 之觀念及行為,以免惡習已深而難以再教育,同時因應女兵的問題愈來愈多,亦應儘早 規劃女兵送訓的設施與教育,以符公平原則;另在懲罰程序上,因輔訓具有限制人身自 由的爭議,建議應在軍事法院或部隊成立懲罰法庭,經由一定的法定程序裁定,才符法 律授權及依法行政原則。

三、推動組織精簡,維持管訓懲處

由於國軍輔導教育中心的任務特殊,面對未來全募兵制的持續推動,建議國防部應 審慎評估其組織調整政策,並應以組織功能作為人員減併的參據,不應只考慮編制人數 的減少,尤應注意單位的戒護安全與輔導成效,有計畫地裁減中心的職位及工作,並將 焦點集中於能夠促進輔教成效的提升,以避免影響中心未來的任務執行;另未來 2015 年全募兵制後,志願役士兵雖有退場機制及考核汰除的規定,輔訓懲處建議仍不應廢除,

其主要原因在於輔訓於能對違犯軍紀營規者,給予即時性的懲處,並且提供矯正教育的 機會,有助其重返部隊服務。

四、修訂教化課程,建立專責認輔

從「國軍輔導教育中心」對輔訓生實施一般課程及重點課程之學習評量,可以發現 包含自尊、接納他人、生活目的、道德行為等一般課程,對輔訓生學習前、後的成效提 升並不顯著,建議教學課程內容應檢討修訂,並加強重點課程及個別教育;另為確保中 心輔導矯正之成效,建議基層部隊主要幹部都應具備基本輔導職能,並於單位建立專責 認輔制度,使結訓返回原單位學生持續得到關懷、支持與鼓勵,以使結訓學生徹底改正 偏差行為。

五、增進輔導專業,強化公私協力

目前「國軍輔導教育中心」的訓教員及輔導員,都具備矯治或輔導教育方面的專業,

但仍應定期接受進修及訓練,以持續增進輔導專業與新知,並建議加強軍、士官幹部的 輔導技能,俾使學生能接受更多的專業協助;另中心應持續加強與地區政府、民間團體 的輔導合作關係,並建議定期舉辦輔導座談會,透過研討、溝通增進輔導作為,期使學 生獲得較大的幫助與協助。

六、擴大服務宣傳,開辦孝親教育

受訪部隊長多認為管訓具即時性的懲處,就如同熱爐效應,容易達到即時的警惕效 果,但仍有許多單位主官、管對「國軍輔導教育中心」的功能和送訓方式不清楚,建議 應運用內部公文、網路及集會等時機擴大服務內容及收訓條件宣傳,以增加收訓人數;

另受訪輔訓生認為每週會客、電話聯繫及家書撰寫作法,與父母或親人的關係變近了,

很多父母也因此明顯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及改變,建議應持續開辦孝親教育。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丁明勇等譯,2009,Steven L. 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原著,《組織行為學》,台 北:智勝公司。

江岷欽、林鍾沂,2003,《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宋鎮照,1997,《社會學》,台北:五南公司。

林水波等,2001,《組織理論》,台北:智勝文化公司。

林清江,1998,《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公司。

吳定,1991,《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書局。

姜占魁,1992,《組織行為與行政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台北:一品公司。

許春金,1997,《犯罪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桂冠公司。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陳光中等譯,Smelser Neil J.原著,1991,《社會學》,台北:桂冠公司。

國防部主編,2010,《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秦文力等譯,尼爾.史美舍原著,1991,《社會學》,台北:桂冠公司。

黃徵男,2001,《監獄學》,台北:首席文化。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公司。

蔡文輝,2006,《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詹棟樑,1999,《教育原理》,台北:五南公司。

趙雍生,1997,《社會變遷下的少年偏差與犯罪》,台北:桂冠公司。

林茂榮、楊士隆,1997,《監獄學-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台北:五南公司。

楊孟麗、謝水南譯,Jack R.Fraenkel & Norman E.Wallen原著,2003,《教育研究法》,

台北:心理出版社公司。

鄭世仁,2000,《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五南公司。

謝高橋,2004,《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公司。

二、期刊

史美強,1997,〈公共組織再造的理論基礎〉,《研考報導》,第38卷,頁8-27。

江岷欽,1991〉〈組織文化在行政管理上的意義〉,《研考報導》,第15期,頁20-21。

江岷欽,1198,〈政府再造與顧客導向的服務觀念〉,《公務人員月刊》,第29期,頁18-32。

呂育誠,2002,〈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維: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啟示〉,《公共行政 學報》,7: 137-172。

李湧清,2002,〈警察組織再造的問題與思考〉,《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9期,頁1-12。

孫本初,1994,〈析論組織精簡之執行策略及其影響〉,《人事月刊》,第19卷,第3期,頁 3-36。

黃臺生、黃新福,1996,〈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共管理:組織設計的新原則〉,《行政管理 論文選輯》,第10輯,頁181-208。

三、碩博士論文

丁柱國,2002,論禁閉懲處之正當法律程序,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 文。

李世明,2001,我國肅貪組織結構功能之研究,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

李原華,2003,陸軍明德訓練班結訓適應良好者認知評估與因應策略之分析研究,國防 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芬,2008,軍中矯治機構輔訓教育變遷歷程-以陸軍明德訓練班為例,國防大學政治 作戰學院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正坤,2005,外役監獄矯正成效評估之研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鈴,2006,犯罪熱點、休閒參與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士林地方法院 受保護管束之青少年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慶驊,2007,國軍心理衛生〈輔導〉工作執行內容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

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頌惠,2003,台中市警察局交通組織結構與功能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 論文。

林政佑,2004,自我控制與軍隊士兵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林秋蘭,2002,我國少年矯正政策之評估研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獻情,2002,少年監獄改制少年矯正學校之評析-以明陽中學為例,中正大學犯罪防 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裕真,2007,台灣與韓國感化教育之比較,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邱意婷,2006,專業警察組織結構與功能之研究-以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四總隊為 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英鵬,2001,現役軍人之懲罰與行政救濟,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 文。

胡蕙,2002,影響空軍士官兵偏差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 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班畢業論文。

黃仁廣,2006,我國實施擴大募兵制度之研究-以國防人力資源管理觀點評析,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傳鎮,1990,「服役青年逃亡問題及預防對策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郭慧敏,2004,從家庭結構、社會控制理論、社會學習理論探討青少年不良行為,台北 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雄,2003,少年矯正學校矯治處遇評估之研究-以明陽中學為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 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登南,1998,士兵禁閉懲罰合憲性之探討,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 文。

黃維毅,2002,國軍役男逃亡者之相關心理及社會因素之分析研究」政治作戰學校軍事 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心理組碩士班畢業論文。

黃徵男,2002,少年矯正學校之回顧與前瞻,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致翔,2004,從傅柯的規訓權力觀點探討社會工作專業關係-以陸軍明德班學生為例,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坤男,2008,台灣監獄矯治工作公私協力可行性研究-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與功能,南華 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書青,1999,宗教信仰在防治青少年偏差行為之角色研究-一個實證模型之初探,南華 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雯玲,2002,廉政機構組織設計之研究-結構功能觀點,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 論文。

羅曉平,2003,我國法務部調查局組織再造之研究:結構-功能的觀點分析,台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邦治,2007,國軍輔導教育中心回訓人員適應性相關因素之探討及因應策略,中華大 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Baron, Stephen W.2003 .Self-control, social consequences, and criminal behavior: Street youth and the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Th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40

(4):403-425.

Bennis, W., and Mishe, M..1995., The 21 Century Organization: Reinventing Through Reengineering. San Diego, CA: Preffer& Company.

Brodsky, S.L. and Eggleston, N.E. 1970. “The Millitary Pris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Duignan, P. 1986. Research on effective schooling: some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improvement.

Duignan, P. 1986. Research on effective schooling: some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