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化與偏差行為

壹、社會化 一、社會化之定義

要瞭解社會化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必須先明白社會化的涵義。有關社會化的定義 甚多,比較其主要的概念之後,發現其中有相當的共通性,如蔡爾德(Irwin Child)對 社會化的定義是:「生而具有各種潛能的個人,被引導去發展出有限制的行為,使能接 受、適應其所處團體的規範,並將之內化成個人習慣的歷程」(Child,1954)。杜柏(Doob)

對社會化的界定為:「個人要成為團體或社會之一員,所必須經歷的文化內涵與行為模 式的學習過程」(Doob,1985)。另有學者(Elkin,F.,& Handel,G.)歸納各個定義的 相通處之後,將社會化的涵義統整為五個要點(Elkin & Handel,1960):

1.社會化是個人學得其所處社會的生活方式,而能在其中正常運作的歷程。換句話說,

社會化可以解釋個人何以能在一個社會中正常地生活,而無適應困難的原因。

2.社會化是由負有教導之責的人所教,加上自我設法學得的部分所構成。

3.社會化是用來解釋兩個不同但又相關的現象:即個人何以能夠參與社會,以及社會的 存在或秩序何以可能。

4.社會化的歷程是終身的課題,不限於嬰兒與兒童,成人社會化的重要性已慢慢受到重 視。

5.社會化的研究只強調普遍性與相似性的主題,並不關心新分子的加入所產生新的團體 關係對於社會的衝擊,不說明個人的獨特性,也不解釋單一的社會或團體如何開始。

社會化的類型有兩種型態:一是正式社會化(formal socialization),係指成人 有意識的選擇與設計,將社會所認可的價值、態度、角色、知識、規範等,按部就班地

灌輸給兒童,如學校教育。二是非正式社會化(informal socialization),係指未經 刻意安排與訓練的社會內容,如對角色的模仿認同、同輩團體的影響等。而人類之所以 需要社會化的理由,是因為社會化對人類社會提供五個重要功能,而這五種功能都為社 會生存所必需(宋鎮照,1997:193):

1.給予個人灌輸社會紀律與規範。

2.可以引發個人抱負和自我概念的形成。

3.給予個人訓練社會的角色及其支持的態度。

4.教導個人生活技能,以及知識、思想、價值的獲取。

5.藉由社會化可以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

由微觀的觀點來看,社會化幫助我們瞭解如何行止才是合宜的,更使我們知道他人 對我們行為的期望,進而遵從社會的價值與規範;從鉅觀的觀點來看,社會化使得文化 得以承傳,並使社會得以永續地維持下去。由此看來,社會化不僅是使個人得以參與社 會,更是使社會得以延續的重要條件。換句話說,社會化是將個人由「生物的我」轉變 成「社會的我」所不可或缺的機制,社會的穩定、民族的生存所依賴的便是這個機制的 作用。因此,沒有社會化歷程的作用,人類便無法形成代代相傳的文明,也就無法產生 今日足以傲視所有其他動物的文明社會(鄭世仁,2000:161)。分析而言,社會化的重 要性有三:

1.社會化使個人成為符合社會所定義的正常人。

2.社會化使個人得以獲配適當的地位與角色。

3.社會化維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就在於人類有社會化。而人類需要社會化的原因在於下列幾 個因素:一是本能的缺乏,因為人無法像動物一樣,一脫離母體就能獨立生活,必須透 過社會化來學習社會行為。二是童年依賴時期長,必須受到家庭制度的保護,一般要到 十歲以上才能自立生活。三是人類有學習能力,因為人類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優越神 經組織,如學習力、記憶力、思考力、表達力、判斷力等,其中以學習力最為卓越,這 也是學習社會化的基礎。四是語言能力,人類因擁有語言能力作為彼此溝通互動的工具,

才有可能社會化。五是自我的獲得,人可以經由社會化的過程來塑造自己、瞭解自己,

以及自己在社會的身分與角色。六是文化的傳襲,社會化是文化傳襲的主要過程,將文 化價值、語言、技術、規範、思想、角色、生活方式等傳給下一代。七是滿足社會接觸 的需要,人類的接觸不僅是為了物質的滿足,也是為了滿足社會和心理的需要,因為如 果沒有適當的社會接觸,將會影響個人心理與生理的發展,甚至自我形成的不完全(宋 鎮照,1997:197-200)。

所以,社會化可以說是先天與後天作用的結果,即人類在進行社會化時須具有兩個 必備條件:一是先天人類的遺傳和基因,因為個人的社會化受到基因遺傳的影響,才能 學習語言、文字、思考、記憶等;但也因為基因遺傳的不同,個體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二是後天的社會文化影響,個人後天的影響主要來自社會化、後天環境的不同,致個人 社會化的情況亦有所不同。美國心理學家Watsonh曾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孩子,在我特 殊的世界裡養育他們,我可以隨意訓練他們,保證使他們變成你所期望的任何專家,如 醫生、律師、藝術家、企業家等,甚至乞丐和小偷等,不管他們的智力、嗜好、傾向、

能力、職業和種族」。這顯示社會化對個人的影響極為重要,父母親可以透過社會化的 過程,來塑造自己的小孩。對於個人而言,社會化是一種過程,但是對於父母或社會來 說,社會化無疑是一種工具與手段,培育所欲培育的個人出來。歸納個人在社會化的過 程中,主要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生物性的限制與潛能。二是所屬社會結構與社會 文化的影響。三是當時的環境與處境。四是個人過去的經驗(宋鎮照,1997:193-194)。

從上述探討中可知,每一個人自出生後,經過哺育、模仿、教育等一連串養育與學 習的過程,最後才能成為社會所接受的人,這種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社會化」的過 程。簡言之,社會化(socialization)就是將生物上的個人轉變成社會上的個人的一種 過程,個人從社會化的過程中學習到社會與文化的信仰、規範、價值和社會角色。人之 異於禽獸的主要關鍵,乃在於人類有文化與社會化,沒有獲得適當社會化的個體,基本 上不能視為是一個社會人,而是一個生物人,只徒具人的體態,卻無人的模樣與舉止表 現,通常會被人罵是沒有教養的孩子,其實就是沒有學到適當的社會要求,個人的社會 化出現了一些問題。1948年社會學家K. Davis認為:「社會化過程是社會世世代代之傳 遞,文化永存的基礎,個人透過社會化始具有人性和人格,而且透過社會化,使個人與 社會合一,並將文化的觀念與個人的需要合而為一」。因此,社會化對於個人與社會可

以發揮兩個作用:一是社會化乃是社會對個人傳遞文化、態度、價值、規範與行為之生 活方式,也就是一種制約與訓練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個人對於社會之各種期望、態度、

角色、價值與觀念等,將之內化為自己的人格。總之,社會化是個人學習社會規範,訓 練社會角色,習得生存技能,提高理性生活,以期個人與社會態度、價值、信仰、規範 結合為一的過程。

二、社會化之重要理論

對於社會化現象的解釋共有四派說法:一是庫里的鏡中自我理論、二是米德的自我 發展概念、三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觀點、四是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其中庫里

(Cooley)與米德(Mead)的理論,偏向社會學的解釋;而佛洛伊德(Freud)皮亞傑(Piaget)

的理論則偏向心理學的觀點(鄭世仁,2000:179-182)。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庫里的鏡中自我理論

庫里(Cooley,1964)認為自我是一種社會互動的產物,主要是經由別人的評估或 是如何對待自己,而知曉個人的自我。這種以人為鏡或以社會為鏡的方式,主要就是透 過社會互動,反應出自己的影像,形成個人的自我概念,通常兒童透過社會化過程,與 其他人進行互動,他會想像別人對他的看法,且表現出別人對他期待的行為。因此,庫 里認為個人獲得「自我」的概念,是經過三個連續的階段而得到的,首先是「表現」,如 何在別人面前呈現出自己,以及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建立自己的形象;其次是「判斷」,想 像別人對自己的出現之看法,評估別人是如何地判斷自己;最後是「主觀的解釋」,在想 像別人對自己的評估後,自己該如何反應別人的看法,以及個人的感受如何,這種非常 主觀的想像或解釋對方給予自己的評估,有時很容易陷入情境定義的困境,也就是自己 對別人對自己的評估,有不同的看法或解釋,有可能是正確或是扭曲對方意思,進而影 響個人與對方進一步的互動。換言之,庫里認為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是以別人的瞳 孔為鏡子,透過別人對自己的眼光而照見自己,因此稱為「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二)米德的自我發展概念

米德(Mead)的理論在大前提上是認同了庫里的見解,主張心靈與自我是社會的產 物,反對在社會之前或之外,早有一個具有心靈與自我的自然人存在。但是他認為自我

的發展並不像庫里所說的那麼簡單,光從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就能獲致,於是提出自我的 發展的三個階段,成為重要的社會化理論:第一個階段是準備期(the preparatory stage),指出生後到2、3歲的兒童,在此階段的兒童僅能模仿周遭人物的行為,尚無法 發現角色的作用,屬於未完全社會化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遊戲期(the play stage), 指4至5歲的兒童,此階段的兒童透過遊戲的過程去扮演重要他人的角色行為,並開始對 社會的角色分工有所體會;第三個階段是比賽期(the game stage),指6歲以後的兒童,

的發展並不像庫里所說的那麼簡單,光從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就能獲致,於是提出自我的 發展的三個階段,成為重要的社會化理論:第一個階段是準備期(the preparatory stage),指出生後到2、3歲的兒童,在此階段的兒童僅能模仿周遭人物的行為,尚無法 發現角色的作用,屬於未完全社會化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遊戲期(the play stage), 指4至5歲的兒童,此階段的兒童透過遊戲的過程去扮演重要他人的角色行為,並開始對 社會的角色分工有所體會;第三個階段是比賽期(the game stage),指6歲以後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