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情境

壹、 研究場景

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位於臺中市都會區,與七期重劃區相接。學校創建於 民國九十七年,並於民國九十九年八月開始招生,是臺中市創校最晚、年紀最輕 的小學。目前班級數有三十五班,學生數九百多人,教職員五十七人。家長多任 職於工商、服務業。

學校創校之始,每個班級均配有班級電腦一部,互動式電子白板,以及短焦 單槍投影機,教學設備可謂先進又新穎。

本學年共有五班,班級導師均為正式教師,平均年齡為 41 歲,平均教學年 資為 15 年,教學經驗都極為豐富,平日同事之間溝通熱絡,不管是班級經營、

親師溝通或教學上的疑難雜症,都會互相交流,給彼此意見與協助。

貳、 研究對象

一、 教師研究者 (一) 學習歷程

研究者於 2001 年畢業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 理教育學系,畢業後應屆考取正式教師,之後隨即入伍服役,2003 年四月 退伍後,正式任職教師。擔任過九年導師,以及一年的自然與體育科任教師,

其中除第一年任教於四年級外,之後均擔任高年級導師與科任教師。

研究者從小就對魔術非常有興趣,但是當時並沒有良好的學習魔術環境,

要學習魔術只能透過翻閱坊間書籍,看著書中的文字描述與插圖,自行揣摩

如何表演,當然這樣土法煉鋼的學習方式,自然效果不佳,書中看起來很美 好的魔術效果,在自己手中卻慘不忍賭,因此學到最後常常就不了了之了。

真正開始接觸正式的魔術表演訓練是始於 2006 年 9 月加入博神──羅 賓所創立的輔仁大學魔術社之後,才開啟了踏入學習魔術的大門。在魔術社 裡,透過學長姐的教學與社員之間的交流,接觸到了琳瑯滿目的魔術道具,

認識了正式的魔術用語,學習到了正確的魔術手法,這才算是真正的開始學 習魔術。

此後,便經常現學現賣,將在魔術社所學習到的魔術做充分的練習之後,

經常利用課堂學習的空檔,表演給任教班級的學生看,一方面是當做練習表 演的機會,一方面也當做給學生的獎勵,即全班有優良的表現才可以欣賞老 師表演魔術,與透過班級經營的積分制度,學生累積足夠的點數,可以換取 學習某幾招魔術。

(二) 教育信念

研究者任職小學教學至今已邁入第十一個年頭,除了第一年是教四年級 之外,之後都是教高年級的孩子。這幾年來發現數學往往是多數孩子們最感 到頭痛的一科,不僅成績表現不佳,對學習數學更是視為畏途,即使是數學 成績好的孩子,也不一定對數學有興趣。雖然研究者總是鼓勵孩子們努力學 習,「不怕學不會,只怕你不學」,也竭盡心力提升孩子們的數學程度,激發 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但對於具有挑戰性的高年級數學,孩子們往往是鼓起勇 氣向前,卻屢屢敗下陣來,從此對數學再也提不起主動學習的意願。

於是研究者便極力思考:若是能將魔術與數學做結合,讓孩子們了解數 學並不是高深的學問,而是充滿神奇有趣的魔力的。讓孩子在學習魔術的同 時也能了解數學的概念與定義,如此一來,不是兩全其美嗎?何其有幸,研

究者於 2012 年 7 月順利進入臺東大學教學科技研究所就讀,趁此大好機會,

可以將理念與實務結合,讓數學與魔術做一次美好的邂逅。

二、 教學實施對象

本研究以一○二學年度,研究者所服務之學校擔任導師班級之學生,學生成 員組成為男生 16 人,女生 13 人,共計 29 人。

研究前,學生已具備之初始能力:

(一) 認識各種基本幾何圖形及其性質

如各種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 行四邊形、梯形、菱形等,並知道其構成要素與邊、角關係。

(二) 了解基本幾何圖形之性質

如兩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平面上兩線垂直與平行的意義。

(三) 能畫出各種四邊形與瞭解其簡單性質。

能畫出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等,並能口述說明各種四 邊形的簡單性質,如: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對邊等長、梯形有一組對邊平行、菱 形四邊等長等性質。

參、 教師研究者的教學諍友

參與本研究之教師研究者的諍友為同為任教五年級的李老師(後稱李師), 李師出身一般大學,透過修得小學教師師資班取得教師資格,目前正在臺中教育 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攻讀碩士班。

李師有十一年的教學年資,對教學有極大的熱忱,做事細心,常能注意到他 人不易發現的小細節,以李師做為研究者的教學諍友,能協助研究者在教案的設 計上的缺失與教學活動中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