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省思

第三節 循環期

(100 年 09 月至 100 年 12 月)

此循環期的課程,為文本討論二十節課中的第十一節至第二十節課,學生九 年級上學期開學後,研究者在進行第一本文本的課程教學活動的同時,也對第二 本文本《 The School Story 》進行文本內容與課程設計的工作,選出與情意教育 和希望感內涵有相關性的單元內容,進行課程設計的工作。

循環期課程之上課方式,研究者改以小組合作學習與討論,在正式文本討論 課上課前,例如研究者兼課之家政課或第八節英語學業輔導課時間,小組同學會 利用約三十分鐘時間就該週文本內容進行文本大意、佳句與問題討論的交流與學 習。小組成員達成各項目討論共識並書寫完該組文本討論學習單後,會舉派該週 小組代表在班級文本討論時間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該組的佳句與討論問題。因此,

循環期課程的上課模式不再是筆者個人引導整個教學活動,而是師生共同參與文 本文意理解學習、佳句分享說明、提問與討論等溝通歷程。

研究者利用彈性英語課進行文本討論課,原則上排定每一週一節課,而實際 上課時間則依學校教學活動行程做適當調整。循環期間進行的各單元名稱、情意 議題與希望感相關要素如下表。

118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有志者,事 竟成

Family and Friends(1)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119

本節課首先請學生就書名《 The School Story 》說出本書大概的內容為何?

接著進入第一單元的文本內容,接著介紹 Natalie 的家庭背景並請學生就自己的 家庭背景與成長經歷分享營造親子情感的意見。學生們了解 Natalie 年幼時,父 親因車禍意外身亡,母親獨力養育她長大。母親是出版社的編輯,工作繁忙 而疲累。母女兩人每天要花將近兩小時的車程往返住家與辦公室及學校,生活 並非輕鬆自在,而且也有家庭經濟負擔的情況後,對 Natalie 的懂事與貼心都 很讚許,也由她與母親之間的互動情形而省思自己對父母親態度的適切性。

我們以《 The School Story 》書名為開始課程的話題。大家提到以學校為背 景、以學生或教師為人物,最吸引人的故事情節是什麼?學生紛紛表示會令他們 感興趣的不外乎是師生之情、同學之間的友情、學校課業與學校文化氣氛等相關 議題。因此,以他們的想法出發,他們猜想這一本書的內容大概不會太脫離他 們想看的範圍。所以,學生雖然對於無法完整看完《 The Report Card 》感到有 些遺憾,但對於《 The School Story 》的好奇心也降低了他們的失望之情。

學生談到 Natalie 寫的書《 The Cheater 》中前 12 頁的故事內容;兩位好朋 友的友情因為其中一位考試作弊而不敢承擔自己錯誤的責任,反而讓好友背負罪 名,致使兩個人的友情破裂。由此於文本討論課程的第一節課,我們在欣賞 Three Idiots 這部電影之後,就已討論過作弊在學生學習歷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原因或影 響。因此,我們在此刻並不太著眼於考試作弊的討論,而是在友情的經營與維 繫,以及背叛人或被人背叛的感覺與處理。大部分學生都回應自己若遇到類似的 問題,事發當時一定會很生氣,而且可能就會和那位好朋友絕交,不再往來,因 為被人欺騙和背叛的感覺實在太糟了,更何況是自己的好朋友。有人說:自己會 氣得想揍她,發洩生氣的情緒後轉身就不再理她。有人表述得比較含蓄:認為是 自己遇人不淑、認人不清,自認倒楣。就大家的意見彙集下,我們比較認同的想 法是;發生類似的事情,當事者生氣的情緒是人之常情,只是要注意如何控制與 調適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衝動而產生更多的事端或不好的後果,報仇、使用暴

120

力或惡言相向處理事情都不好。勇敢向老師說明事情真相,尋求家長與老師的協 助和處理是比較理性的做法。

最後一階段是談到 Natalie 的家庭背景與她和母親相處的情形。本班有 7 位學生是單親家庭,其中一位和 Natalie 一樣是父親過世(她小學三年級時,父 親因病過世,她和母親相處的情況並不如 Natalie 和其母親般地融洽)由於 同學已相處兩年餘,彼此的家庭背景與情況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此話 題的討論,筆者先請這些單親家庭的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與感覺。這些學生就文 本內容單親家庭生活的負擔與親子互動的描述,都能體會 Natalie 的貼心與孝心

,與自己的情況相對照後,反而覺得自己不如 Natalie。透過文本的討論與聆聽 同學的想法後,也省思自己應該改善的態度與做法,只是多數的學生認為自己不 可能一時就改變的了,需要時間去度過與父親或母親的磨合期。

透過同學之間想法的溝通,研究者期許學生在生活中能多站在身邊不同人的 生活背景與立場去與人交往,畢竟每一個人都是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種子,長成 何種模樣自有其型塑的環境背景,彼此多一分包容,就多一分成長的空間。

本單元之重點是讓學生明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犯錯後,重要的是要知 錯能改。藉由同學討論的案例,使學生體認;認錯是不容易做到的事,尤其是在 成長過程中,我們一定會經歷大小不同的錯誤,惟有在錯誤中學習改正,勇於向 善,才能改過遷善,亦才能成長地愈發成熟。

另外,作弊的情形在校園中是可見的案例,無論大小考試,總有偶發的做弊 事件,師長發現作弊問題,勢必會妥善處理。然而,有些作弊情事卻是同學之間 的非檯面化的地下行為,關於這樣的情形,就牽涉到學生的道德價值觀。透過此 題的討論,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回應中,釐清自己的是非觀念,澄清混淆的價值觀,

以培養其「莫以惡小而為之」的道德觀念。

學業是學生在生活中必須面對的事,但並非所有學生皆能適應學校或師長對 於學業的要求,若自己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考試,在學習情緒上勢必需要調整,

121

否則學生要面對的不僅只是考試,他們更需要調適身心狀態,讓自己能平穩度過 學校生活。研究者藉由學習單,和學生討論讀書的意義和態度調適問題,S4說:

「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就和自己說慢慢來,每天有讀一點就好,總比沒有去做好。」

(S4/學習單 1000923),關於讀書的不愉快經驗,S7要求自己要盡量做到:「讀 書雖然會苦、會累,但還是必須讀下去,試著收去玩念,盡量少碰電腦,免得又 起玩念」(S7/學習單 1000923)。

學生無法適性選擇在校的學習內容,對於學校環境的適應,自己就需要學習 面對現實情況,就如對於學校的九年級數理分組,學校考量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 給予適性之學習環境與教學,但學生卻不認為這樣的方式對於他們的學習是好的 設計,例如 S13說出不喜歡讀書,但這是必須做的事,他說:

就算你不喜歡,但是還是一樣要做啊。例如讀書,哪一個人會想去讀書,我是 說大部分的人如果不需要,但是這件事是非做不可的事,不是嗎?雖然很難 受,但不能幸災樂禍(S13/學習單 1000923)。

S26也表達心中的不滿,她說:

數理分組吧。雖然我現在是在原班,但是一開始聽到可能分到別班時,真的很 難面對,然後我似乎在家裡無意識裡講了很多遍,所以我爸就說了:你要知道 自己有沒有資格抱怨。然後我懂了,我沒有資格,所以只能面對接受(S26/

學習單 1000923)

由上可知,學生明白學業的挑戰是不可避免,關於自己曾經有的挫折或不愉 快經驗,學生對於讀書有了不同的處理態度,也顯示出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可 能會因過去的學習經驗影響顯在的讀書或不讀書的選擇,S29 說:「讀書。或許對

122

我來說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我曾努力試著喜歡自己討厭的科目,可是除了排斥還 是排斥」(S29/學習單 1000923),排斥讀書是情緒上的反應與做法,有些學生 即使不喜歡某些科目,但為了國中學習最後的目標(基測),他們仍會壓抑自己 的喜惡,繼續讀書。S38說:「為考基測,雖然目前的成績不太好,但也得試試看 了。畢竟那是無法改變的事,現在的我,只能無奈的努力」(S38/學習單 1000923), 而 S41以希望感鼓勵自己多努力,她說:「讀書,唸自己不擅長的科目,科目裡 面總會有自己感興趣的會摸索。不想放棄,只要有一點希望,就不會是不可能」

(S41/學習單 1000923)。

有句俗語:「人比人,氣死人」,學生在校的表現常會在不同的比較項目之 下呈現其優劣;例如成績、品性、才華或做人處事的態度等。因此,看看別人,

想想自己,才能培養見賢思齊的良好態度。學生從文本情節去思考改善讀書的態 度,學生可以明白改變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才能逐漸改善學業表現特別是在讀 書方法這一部分。學生將故事人物的經驗投射在自己的現實生活情況中,有了和 他人相似的學習經驗或感受,比較能體認面對相同問題的感覺或想法。透過敘述 自己的真實經驗,更能省思學習經驗歷程的缺失,找尋更適當的解決方式。

今天進入第二本文本討論的課程,對於上課時間的限制,研究者此時對於教 育現場中要嘗試做課程改變的難處就有了深刻的體驗,尤其是學生在九年級仍要 面臨重要學科基測的環境下,要爭取時間擴展他們英語文本閱讀的視野就顯得比 較緊迫,似乎就是要和考試與時間競賽。我們若跑在前面就有了進行下一節課的

今天進入第二本文本討論的課程,對於上課時間的限制,研究者此時對於教 育現場中要嘗試做課程改變的難處就有了深刻的體驗,尤其是學生在九年級仍要 面臨重要學科基測的環境下,要爭取時間擴展他們英語文本閱讀的視野就顯得比 較緊迫,似乎就是要和考試與時間競賽。我們若跑在前面就有了進行下一節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