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結果

第四節 研究者的成長與省思

在實施「小『資』女『童』服務-學習方案」過程中,透過方案設計前與特 殊生的溝通與協調,瞭解特殊生需求;服務過程中的準備期、行動期與慶賀期的 幼女童軍與特殊生的互動後的反思與回饋,以及與協同研究者共同討論與修正服 務內容;研究者教學省思日誌裡的紀錄等,都是讓研究者在服務之後,整理反思 與檢討的寶貴資料,並從中獲得成長與省思,分述如下。

壹、 研究者的成長

本研究使研究者對於服務-學習的精神更加了解,也讓研究者在教學領域的專業 上成長,透過與協同研究者觀察與訪談、服務-學習過程中與幼女童軍與特殊生 的互動、教學者的反思日誌,從中獲得許多收穫,敘述如下:

一、 研究者服務-學習專業增能

研究者有機會於碩士班課程中接觸服務-學習,黃玉(2001)提出服務-學習 五特質,協同合作、互惠、多元、學習為基礎、社會正義為焦點。並結合(陳麗 華,2011)「高學習」才能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行動更有意義,並將此關懷行動 的公民效能感內化,成為更有行動力的公民;「高服務」才能印證所學,使學習 更加深刻,並在服務中實現自我,體現公民的責任的公民行動力,成為本次研究 設計的核心概念,再加上教育部(2010)在國民中小學服務-學習手冊中,推動 國中小服務-學習,使研究者有機會,自身參與服務-學習後,重新省思服務的價 值,規畫適切的服務內容,並根據特殊生需求,調整服務內涵。讓幼女童軍能夠 在服務中,擁有公民行動力,而研究前的準備,透過書籍的閱讀,更讓研究者不 斷增能,下表 4-13 整理服務-學習相關資源分享。

120

表 4-13 服務-學習相關資源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國民中小學服務-學習手冊 教育部

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

徐明、林至善、邱筱琪、楊仕裕、

楊昌裕、劉杏元、劉若蘭

洪葉文化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 用的 36 種能力

蘇明進 寶瓶文化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嚴長壽 寶瓶

服務,改變世界的力量 謝其濬 天下雜誌

幕永不落下 李家同 九歌

故事六十八 李家同 聯經

教育部服務學習網 http://english.moe.gov.tw/mp.asp?mp=10000

二、 研究者受幼女童軍的服務行動感動

透過融合,能使障礙兒童和普通兒童達到最大、最自然的互動,獲得更多的 觀察、學習的機會,有助於發揮潛能,並增進普通兒童對身心障礙兒童的接納(謝 政隆,1998;Stainback & Stainback, 1984)。在本次的服務-學習方案中,研究者 選擇連結幼女童軍與特殊生的關係,透過融合教育的概念進行服務-學習,發現 到幼女童軍學習試著去接納與尊重,更體認到每個人都有被重視的權利。

研究者在每一次服務後的反思,總能在幼女童軍的回饋上得到滿滿的收獲,

幼女童軍們會針對自己的不足修正,也會觀察特殊生的互動反應,主動提問與分 享。

我覺得我今天好像太認真在玩遊戲了,都沒有注意到小裕 的狀況。(反 S23-120322)

今天阿翼有比較主動和我們說話,我也試著和阿翼聊天,

其實沒有這麼困難呢! (反 S09-120329)

121

蘇燕華(2000)亦在研究中發現,普通學生認為他們在融合教育中有所獲益,

例如增加對個別差異的接受、瞭解與包容,比較能覺察敏感他人的需要,有機會 與身心障礙學生建立友誼,增強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能力,也印證了融合教育對普 通學生與特殊生的雙效互惠成長。

服務-學習結束後,研究者發現,服務-學習帶給學生的不只是一段時間的付 出,更是情意態度上的成長,以及思維價值上的轉變,幼女童軍們學會了同理與 陪伴,更讓研究者感動的是,幼女童軍在未來的童軍服務中,與成員的互動,更 顯得主動積極,研究者也深信,服務-學習的轉變,將會在生活中體現,而這些 在幼女童軍身上看見的成效,也將成為研究者持續推動服務-學習的動力。

三、 研究者學會以同理心實踐服務的內涵

研究者發現,在服務的過程中,用同理心的方式去了解特殊生的需求,需要 花很多的時間,像是聽懂蔓蔓的每一句話,抑或是等待小勇獨自完成作品,但是 幼女童軍能設身處地的為特殊生著想時,進而引起幼女童軍去思考該如何用公民 行動的力量來為他們發聲。

而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也學會同理幼女童軍的想法,服務之外,給幼女童 軍更多生活上的關懷與支持,讓幼女童軍感受到研究者的陪伴,和幼女童軍分享 服務以外的學習生活與同儕互動,對幼女童軍有更深的了解,除了能得到他們的 信任與支持外,也更能瞭解他們人格特質以及在服務上遇到困境時該如何給予引 導。

四、 社團式服務-學習在推動上的挑戰與堅持

服務-學習方案的推動中,從準備期、行動期到慶賀期,最大的挑戰就是幼 女童軍常無法全員到齊,人數上的不確定性,使得服務-學習方案不斷的調整。

過程中也曾因部分幼女童軍對於參與活動的態度不積極,讓研究者失落與挫折,

不過,有團長小慧老師的支持,以及幼女童軍給予的回應正向,且持續性的在服 務過程中看見幼女童軍的成長,成為研究者堅持下去的力量。

122

社團式服務-學習不如課程的服務-學習是必修課,沒有課程進度的壓力,反 倒多了更多的彈性,幼女童軍在這樣的歷程下,更能學習到自律的態度,以及為 自己行為負責的責任感。

五、 行動研究帶來的教師專業交流

本次的行動研究,因為有教師間的協同合作,使得研究者在推動上,有更多 的專業交流機會,透過與資源班老師的訪談,使研究者自身的特教知能提升,對 於特殊生有更深度的了解;與特殊生導師的訪談與班級觀察,也讓研究者了解到 在班上有特殊生時,教師的班級經營該如何處理同儕間的人際互動,使特殊生在 班上不受到偏見的歧視,更同時讓班上同學學會友愛;研究中更有團長小慧老師 對於服務-學習方案的觀察與記錄,與小慧老師討論的過程,除了能讓活動更為 順暢與適切外,小慧老師總能激發研究者不同的想法與創意,也因為本次的研 究,小慧老師與研究者在幼女童軍的帶領上,更有共識與目標,持續朝向服務的 方向邁進。

貳、 研究者的省思

一、 研究者在行動研究中應具備反思的能力

整個研究歷程,行動研究提供研究者持續反思的機會,在服務-學習理論實 踐為實際行動的過程中,研究者詳實記錄下的省思札記,能讓研究者隨時與自己 的對話,瞭解研究的阻礙與困境,進而正向解決面臨到的難題。也因為不斷修正 與調整,也能讓研究者誠實面對在過程中的失誤,隨時改進。

研究過程中,身兼數職,研究者一方面擔任活動帶領者,一方面要關注幼女 童軍與特殊生的互動情形,以及成為活動間的引導者,容易造成角色衝突與分身 乏術的困境,但是透過行動研究,每次的紀錄,實際的改進,著實能讓教育工作 者提升專業教學能力。

123

二、 國小服務-學習發展階段應增加「賦權期」使結構更為完整

研究者在本次研究中,於評量慶賀期之後,增加延伸活動,引導幼女童軍在 服務結束後的反思與行動,延伸活動中,幼女童軍不只是被動接受服務的任務,

而能轉化成為主動思維與行動者,從服務中的成長,思考該如何持續行動,對於 服務-學習的成長,不僅止於情意態度上的培養,更有公民行動的實踐。

以此,研究者針對教育部所規畫國中小服務-學習發展階段圖,圖 4-1(p.91) 修正。

原先在服務-學習的評量慶賀期中,有「承諾」的行動,期待服務-學習 之後,服務者能夠為自己的行為作出承諾,持續進行服務,然而卻未能有持 續服務的行動。對於國小學生的服務-學習歷程,研究者增加「賦權期」,

成為「賦權型」服務-學習方案發展階段圖,修正服務-學習方案架構圖如圖 4-10(研究者編),使服務者在公民行動力上有主動實踐的機會,即將「承 諾」從評量慶賀期中拉出,增加自主行動的執行力,並將教師對學生學習的 介入指導逐漸轉為學生能自主學習的行動力,如圖 4-11(研究者編),持續 服務行動,更能完整服務-學習歷程。

124

125

三、 服務-學習需建立在雙方互惠的基礎下實踐

基於合作原則之下的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雙方是共同努力的,共享成果,兩者 都是教導者或亦是學習者(Jacoby,1996)。研究者秉持互惠的堅持,深入了解 特殊生的需求,才能夠在服務過程中,使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同樣有所成長。

許多服務常落入服務者本身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務,卻忽略被服務者是否有需 求,在服務後,極有可能造成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傷害,甚至是衝突,本研究謹 慎的從準備期的接觸與增能,在擁有足夠的知能下,才進行服務,也才能夠使幼 女童軍與特殊生,除了服務中培養情感外,更都擁有了柔軟的態度。

四、 國小階段應積極推動服務-學習方案

研究者在文獻檢閱中,發現少有國小推動服務-學習的現場行動研究方案,

僅有劉淑惠(2009)與許書維(2004)的研究。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發現,國小學 生如能有教師適當規畫服務-學習方案,與學生建立信任,在服務-學習的過程 中,引導學生反思,將會驚喜於國小學生的回饋是令人動容。每一位幼女童軍在 服務中,也許有著不同的改變,但相同的是,都擁有了更多的責任感以及主動性,

僅有劉淑惠(2009)與許書維(2004)的研究。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發現,國小學 生如能有教師適當規畫服務-學習方案,與學生建立信任,在服務-學習的過程 中,引導學生反思,將會驚喜於國小學生的回饋是令人動容。每一位幼女童軍在 服務中,也許有著不同的改變,但相同的是,都擁有了更多的責任感以及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