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蘭嶼青年返鄉從事的行業以及如何吸引更多青年回流 的關鍵因素,探討其所遇之問題為何。依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來擬定合適的研 究方法,利用多重個案研究進行深度訪談之「半結構式訪談法」來設計訪談內容 大綱,再做訪談內容與資料整理分析,其可利用訪談資料逐字稿歸納找出共同性 及差異性,並能根據本論文的研究主軸進而衍生出相關之概念。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與教授討論後訂定研究主題,設定研究目的與目標,透過文獻探討蒐 集資料,建立初步的研究架構,並且依據文獻擬定訪談大綱,接著選定訪談對象,

執行實地訪談,訪談後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訪談內容,撰寫研究討論與分析。

資料蒐集 研讀相關論文

建立論文架構

設計訪談內容 實地進行訪談 確定研究主題

探討達悟族青年返鄉 回流後面臨的現況與 困境

訂定研究目的與目標 研究動機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料整理分析,其可利用訪談資料逐字稿歸納找出共同性及差異性,並能根據本論 文的研究主軸進而衍生出相關之概念。

本研究採非隨機抽樣,設定訪談對象為在蘭嶼工作滿兩年以上,以返鄉後的 就業類別來分為 A 組教師,B 組服務業,C 組觀光產業,共三組青年訪談資料,

研究者生活在蘭嶼四年,與當地青年利用閒暇時間進行訪談,每次訪談時間不等,

有時因聊得太起勁,還吸引其他青年共同探究,由此可知,青年知識與經驗受到 教育的洗禮,比上一代提升許多,對於政策也懂得反思其效應,青年返鄉對蘭嶼 小島不是單純回家,而是一股新浪的衝擊。

受訪者資料如下表:

表 3 蘭嶼青年訪談編碼資料 編號 訪談

代碼 姓別 年齡 學歷 返鄉

年資 居住部落 職業 1 A1 男 34 歲 研究所 6 年 椰油 教師 2 A2 女 34 歲 研究所 5 年 朗島 教師 3 B1 女 24 歲 大學 2 年 漁人 服務業 4 B2 女 38 歲 大學 9 年 漁人 餐飲業 5 C1 男 32 歲 大學 4 年 紅頭 潛水 6 C2 男 38 歲 大學 4 年 紅頭 民宿

壹、 訪談流程

訪談前準備 進行訪談 訪談中探測性處理 結束訪談 整理訪談內容 資料分析 撰寫訪談報告

與受訪者達到共識與具有合作意願後,進行訪談,研究者必須遵循調查研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影響原有想法與理念。研究者要特別注意自己的用語,避免因為動作或言語洩漏 本身的想法與意見(林南宏,2014)。整體訪談約 1.5 小時,區分四個階段,第一 階段討論受訪者返鄉的原因,第二階段探討蘭嶼開放觀光後,自身體認到蘭嶼現 接段遇到的問題,第三階段焦點在於如何自身的力量,影響其他青年,並達到凝 聚的共識,第四階段則探討目前能夠得到的社會資源,給予返鄉青年適當的建 議。

第三節 訪談問題設計

本研究使用的是半結構式訪談,研究者可預先設計好訪談內容大綱,在充 分的準備之下引導與受訪者之訪談,並可很自由的轉換議題到各式其他訪談主題 之範圍上,讓受訪者能有較高的自由度互動交流,因此在對蘭嶼青年進行訪談時,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而瞭解分析蘭嶼青年返鄉及以及如何吸引更多 青年回流之關鍵因素為何,並可探討其所遇之問題及給予適當之建議。

論文問卷訪談問題內容大綱,以下列目的為核心:

1.分析蘭嶼青年返鄉回流的關鍵因素。

2.探討蘭嶼觀光化後,青年對於蘭嶼發展所遇到的現況與困境。

3.如何透過群聚或部落組織來討論觀光化後的問題,進而達到凝聚的共 識。

4. 探究目前蘭嶼公部門與民間組織的社會資源,促使返鄉青年妥善運用。

根據上述目的而設計十個題項的訪談大綱,茲將詳細問卷內容規劃說明如下 表:

©

Michael(2001) 周建志(2009)

Martha(1999) Scheyvens(1999)

探究目前蘭嶼公部

門與民間組織的社 青年返鄉除了發展觀光產業以外,還能 鄧惠文(2007) 鍾怡箴(200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質)條件,又能實際幫助與關心自己的土 地?

鍾佳妤(2014)

請以自身經驗或生活,你會給予返鄉青

年什麼的建議? 林慧音(2016)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在訪談過程中,依據訪談大綱與實際情形提出問題,並保持中立立場進行,

利用錄音工具錄音,盡量使受訪者談話內容完整呈現,詳細檢視逐字稿內容與備 忘記事內容,最後將分類好的資料透過寫作來呈現。從訪談對象的觀點來分析蘭 青返鄉回流所面臨的現況,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表 5 研究資料編碼

項次 代號 意義說明

1 訪 A1 訪談對象 A1

2 訪 B1 訪談對象 B1

3 訪 C1 訪談對象 C1

4 訪 A1-1060901 研究者在 106 年 9 月 1 日訪談 A1 紀錄 5 ( ) 表示研究者說明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