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社會資源,使返鄉青年妥善運用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運用社會資源,使返鄉青年妥善運用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伍、 小結

蘭嶼人不希望咖希部灣一直存在,旅者也應盡一份心力責任,垃圾問題刻不 容緩,數十年後,蘭嶼恐怕極可能變成垃圾島,單靠環保團體以及志工是不夠的,

新北市文化資產守護員陳宜群(2018)指出,誠盼政府部門研議訂定「外島垃圾回 運本島解決」的基本國家政策,政府機關方得以依據此法,督導地方政府改善問 題,俾強制將「因觀光發展而衍生的蘭嶼垃圾」回運台灣處理,例如:添購相關

「環境衛生保護貨船」、補貼地方政府處理外島垃圾問題的高成本開支,做好離 島生態環境保護,秉持垃圾「零」留島的原則,先在蘭嶼將垃圾做資源分類,後 將它們裝箱成櫃,定期派遣「環境衛生保護貨船」載運,送回台灣本島處理;同 時,設定「關閉蘭嶼掩埋場」之目標。

第四節 運用社會資源,使返鄉青年妥善運用

本節以運用社會資源,使返鄉青年妥善運用,分為三部分探究,第一部分青 年除觀光業以外,還能發展的行業;第二部分為兼具現世生活條件與關懷土地之 作為;第三部分則是以自身經驗或生活,給予返鄉青年建議。

壹、 青年返鄉發展觀光業以外,還能發展的行業

近年觀光客暴增,許多在外工作的達悟年輕人回家鄉蓋民宿、從事觀光產業,

但還有其他產業值得蘭青們關注。

軍警公教、設計師、文創、醫護人員因為醫療缺乏、新聞傳播業、職業運 動人員像是游泳、潛水..等(訪 C1-107040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最希望當地人就自己的專業回鄉發揮,然後從第一級產業延伸至二三級,

形成一條龍的產業形式,不假他人之手以利產業一條龍有一至的發展模式。

但是還是希望可以擁有高度專業人才可以回家鄉,像是醫生律師。(訪 A2-1061210)

觀光產業若有合作機制,創造出小島一條龍模式,能解決島上一日旅遊團的 旅遊型態。

在地就業或返鄉青年就業的區塊,應該要有在地機關做輔導與協助就業。

蘭嶼地區主要分為一般有公部門的職業與民間工作,再者,必須應該回歸 在地的發展特色與實際需求來出發,自己本身也可從自己的專業與過去從 事的工作,來找尋與創造屬於可以在家鄉經營的行業。(訪 A1-1061210)

創業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不僅要全時工作,還須承擔極大的壓力,因此政府 應該提供協助,包括資金、管理知能及相關支援系統,讓年輕人能創業成功,創 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民間的經濟能量。

除了觀光產業,積極地復正文化,並且傳承傳統技藝與祭典是非常重要的。

可將傳統文化投入藝術文創產業,目的除了延續達悟精神,同時也吸引年 輕族人投入這塊,透過文化的演繹,藝術的呈現,過程中體會自己身上流 的血脈底乘載過去祖先們留下的精神智慧。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在地文化鮮 明,並非流於其他外島因觀光產業而失去島嶼文化特色。(訪 B1-10703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蘭嶼文化是當地珍貴的寶藏,「透過文化的演繹,藝術的呈現,過程中體會 自己身上流的血脈底乘載過去祖先們留下的精神智慧。」期待這文化認同感擴散 及他人,不只蘭嶼人,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文化傳承的使命。

貳、 兼具現世生活條件與關懷土地之作為

蘭青返鄉除了實現自我以外,還須面臨蘭嶼土地上因觀光業帶來的衝擊,在 這些危機意識下,青年提供自己的想法,以自身為出發點,願能在自己的家鄉提 升就業能量,也能兼具關懷土地。

淡季時,是自己進修的時間,去其他小島看看他們的海洋文化,增長知識,

或是出國旅遊,在旅途中吸收國外的潛水業者保護海洋的方式,或許也能放 在小島,以他們為借鏡。(訪 C1-1070405)

蘭嶼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黑潮暖流流經之處,除擁有熱帶珊瑚礁群,魚類 群聚也十分旺盛,吸引國外潛水客遠道而來只為了一睹這世界級的海底景觀,但 若沒有完善的規劃,恐影響海洋生態,一個小小的潮池擠滿浮潛的遊客,能看的 大概只剩下潛客彼此的臉。

從小地方做起,如開餐廳的同時,推廣環保餐具,開民宿推廣垃圾減量,也 搭配一些相關活動,讓觀光客也能一起身體力行。(訪 C2-1070405)

關心自己土地,不只有限於生活在自己家鄉,在外地服務與就業也同樣可以 關心自己家鄉與族人。若返鄉居住的青年與族人,要回饋與關心自己土地與 發展,任何的議題與作為都可以,例如:可以自身發起淨灘或是關心與協助 部落發展事務,提出建設性的看法,關於現實生活需視自己所要求的品質而 定,不一定現代的物質生活才能生存,亦可從事在地捕撈或耕種的方式來生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傳統蘭嶼生活型態男人捕魚,女人耕種與潮間帶採集,食材簡單又新鮮,在 台灣,產地直送的餐廳成為新的餐飲趨勢,聯合國也呼籲全球改變飲食方式,

減少碳排放量 提高糧食自給率,提振蘭嶼原有的漁業與農業,小農餐廳也可結 合食材、書店、咖啡與休閒,提供多元選擇。

現有工作都不要脫離文化,脫離精神。每個工作各司其職,各有自己的本分,

但是透過工作來實行達悟精神的義務是重要的。身為民宿主人,除了賺取觀 光財並以此捐助島上無論垃圾清運或是社會運動等公益,另外可將正確文化 觀念和環境保育觀念輸導給遊客,讓他們也能將觀念帶回台灣本島並影響下 一組來蘭嶼島上的客人;老師則是積極教育年輕族人,並落實實際參與,老 人訪談與文化學習等教學活動,活絡年輕人的歸屬感與向心力,作為傳承文 化的靈魂人物。面對物質種種都是生活可以取捨,多參與文化運動,割捨自 身部分利益,人人都是關懷土地一份子。(訪 B1-1070317)

B1 認為透過旅行將正確文化觀念和環境保育觀念輸導給遊客,讓他們也能 將觀念帶回台灣本島,參與文化運動,積極教育年輕族人,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 作,都不要脫離文化本質。

前年,與我年紀相仿的青年通過原民會創業輔導計畫,獲得政府補助,是大 家值得學習的榜樣,如果每個青年返鄉創業都只從事觀光業的話,那我們的 文化很快就會消失,申請青創輔導計畫必須結合我們的文化,我們可以朝這 方向試試看。(訪 B2-1070317)

原民會的「原住民族產業創新價值計畫-輔導精實創業」提案主題主要為運 用原住民族傳統知識,開發創新商業模式之生態旅遊、文化創意、特色農業及其 他產業等,以發展部落產業、回饋部落及促進青年返鄉。返鄉的蘭青可學習其他 原民青創事業,再結合自己的文化,發展出農業、文化創意及生態旅遊。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除了原民會,文化部為協助幫助更多人實踐夢想,提出「青年創業專案」, 包括「創夢啟發」、「圓夢輔導」、「投資融資」及「創新研發」四大創業政策主軸,

塑造優質創業環境,提高青年創事業成功機率。

參、 以自身經驗或生活,給予返鄉青年建議

透過經驗分享,希望鼓勵更多蘭青返鄉,讓他們成為青春還鄉的種子,不盲 從不迷失,最重要的是要喜歡並認同自己的文化。

不 管 在 蘭 嶼 從 事 什 麼 樣 的 行 業 , 都 能 以 愛 護 土 地 作 為 優 先 考 慮 。 ( 訪 C1-1070405)

將自己所學的技能融入在地文化創新後並回饋給這片土地,而不是一頭熱的 把新穎的東西進來,不但造成了文化衝擊,熱潮過後可能又面臨失業。(訪 C2-1070405)

盧俊偉在獨立評論在天下的文章中指出,許多青年對產業發展模式不熟悉,

對於產品本身的研發則受限於本身能力和資本不足而較少投入,因此,衍生同質 競爭的問題,也可能壓縮其獲利空間而難以持續。如 A1 所說:

想返鄉之青年,應該要有長遠的規劃,無論工作或生活的條件,都必須納入 思考範圍。再者,若返鄉青年想投身與幫忙家鄉或部落,可從自身的專業與 才能做發想與規劃,找出可以協助與關心自己土地的方式。(訪 A1-1061210)

返鄉青年更得思考,有何資源、有何優勢,需要加強改善哪些缺失,結合行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多去學習,多去觀察,燃起自身對於蘭嶼的求知慾是重要的。這個島嶼是我 們的家鄉,達悟文化在此孕育一代又一代,祖先的智慧,面對海洋的文化,

造就當今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不要失去這些重要精神,即使回到島上要正 視許多嚴肅的議題,只要抱持傳統的心:互助與分享,共同攜手與其他族人 思索解決問題,互相分享成果,那便是甘之如飴。(訪 B2-1070317)

面對傳統要保持敬畏的心,善用祖先留給後代的資源,莫忘老者給我們的忠 告,海洋是達悟族人的母親,蘭嶼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吃飯時,先把飯吞進 去,再說話。」意思是,一次只專心做好一件事,如果你做事很急,好像你的生 命要結束了,所以才很趕,是對此刻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自己要愛護這個小島,家裡乾淨,別人進來自然會脫鞋子,且思考要有實踐 才是真的,也才是每個人自我終極面貌的方式。(訪 A2-1061210)

重視與親人、土地連結更甚於自我。

在外累積自己的經驗,不管在求學階段還是出社會工作,能夠學習對我們來 說都是恩典,但是切記不要迷失自己最初的決定,找出自己的定位,持之以 恆地去做,不要害怕辛苦,事情就會在一個你要的軌道上,而且越早去執行 越好。也要盡量思考你回到家鄉工作的決定,能夠貢獻的,除了自己的工作 能力之外,是不是能給這片土地另一種不同的視野。我覺得,要是你做的事 情是能回饋到你的族人、家人,在這樣的狀態下回鄉,將會是最好的。(訪 B2-1070317)

返鄉不只是個浪漫的思想,是一場紮實的生存戰,堅持自己的理念,並且 莫忘初衷,如 B2 所說的「能給這片土地的是另一種不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