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量化書目計量分析與質性訪談研究法,作為資料蒐集的 主要方法,並輔以文獻分析,做為研究統計與訪談資料的檢核與參 照。針對本研究所採用的各種研究方法說明如下: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有助於研究者建立研究概念,其目的在於:

(一)瞭解有關的理論背景,並與自身領域連結,以決定本研究 的價值所在;

(二)熟悉前人的研究,是主題選擇與研究論文必經的歷練;

(三)避免重複前人的努力,為使本研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研究前應先將過去文獻加以整理。

文獻分析作為本研究方法之一,旨在確保研究問題的價值 性、研究方向的正確性,以及研究模式的合理性,使研究能參考 前人累積的成果,建立本研究的概念架構,做為研究設計、書目 分析和訪談大綱等後續研究步驟的知識基礎。本研究蒐集的文獻 範圍與來源,以中、英文相關文獻為主,除了研究報告、圖書、

期刊、會議論文之外,也包括相關的網路資源。將相關文獻予以 組織分析,並與研究調查結果相互參照,以求對於研究現象有深 入之探索,使研究結果更具解釋力。

二、書目計量法

本研究以書目計量法首先分析歷史論著之研究年代、語文、合 著現象及其平均引文數,接續分析各篇論著之引用文獻特性,統計引 文資料類型、引文分布年代與語文,並針對引用之檔案資料深入剖析 被引用之檔案資料年代、檔案類型、語文、檔案全宗與檔案館藏來源。

研究過程進行如下:

(一)取樣分析之歷史論著以 2006-2010 年收錄在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門國內期刊評比之研究》成果所列 之一級歷史期刊,並同時收錄在 2011 年 THCI Core 歷史 學期刊之刊物。另根據研究者曾分析歷史學博碩士論文 結果顯示:「引用檔案文獻數量大致呈現出研究時期愈 早,引用檔案數量愈少的反比關係。」由於明鄭時期之 前現存檔案極少,史學研究者僅能引用二次資料與史 籍,故引用檔案文獻數量呈現出明鄭時期之前的研究,

幾乎無引用檔案的情形。(林巧敏,2010,頁 48)因此,

衡酌選取之刊物內容屬性以近代史研究議題為主,並考 量有與使用檔案資料關連性較為密切者。

(二)以立意抽樣方式選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台灣史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臺大歷史 學報》四份期刊為研究對象,彙整四份期刊 2006-2010

年近五年論著性質之期刊論著為研究範圍,總計有 256 篇學術期刊文獻,將期刊篇章之後參考書目加以彙整,

共有引用書目 17,332 篇,逐一建檔加以分析。

(三)分析各篇期刊論著之研究年代、語文、合著現象及其平均 引文數等書目事項,以觀察歷史期刊論著文獻特性。

(四)分析各篇期刊論著引用文獻之資料類型、研究年代與語 文,並針對被引用的檔案資料類型,分析檔案年代、檔案 類型、語文、檔案全宗與檔案館藏來源。

自 2011 年 9 月開始將四份期刊近五年卷期每一篇論著逐篇以 EXCEL 建檔,分為兩張工作表,一為期刊論著特性工作表,鍵入欄位 為期刊代碼、卷期、篇章編號、刊登年月、作者名、作者人數、研究 年代、資料語文、引文數量與引用檔案筆數等欄位值;另一為引用文 獻特性工作表,鍵入欄位為期刊代碼、卷期、論著年代、篇章編號、

書目編號、資料類別、資料子類別、資料語文、出版時間、檔案館藏 地、檔案產生時間、檔案全宗名與備註欄等欄位值,截至 2011 年 12 月完成所有論著與引用書目建檔工作,依研究目的進行研究資料分 析。

三、深度訪談法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其主要特 點是在進行訪問前會預先設計訪談大綱,將所有與研究有關聯的主題 納入其中,以作為訪談過程的基本問題或內容,並依據真實訪談的情 況及受訪者的反應,適時調整問題與內容之順序,讓受訪者以自己的 語彙做反應,表達出個人本身的經驗、感受、態度等,並以開放性問 題為主要原則。訪談大綱提供受訪者一個基本架構,促使交談內容較 能符合情境,減少疏漏,並有助於訪談內容的系統性。

本研究訪談大綱問題分為四部分:一是個人背景資訊,瞭解個人 研究領域與使用經歷;二是資訊需求動機,希望瞭解使用檔案資訊的 原因與檔案對於研究之影響性;三是資訊尋求行為,重點在於瞭解使 用者如何找尋檔案資訊與遭遇的問題;第四部分引用動機與行為,希

望瞭解使用者引用檔案的考量因素。各部分訪談問題重點如表 3-1,

詳細訪談大綱如附錄一所示。

表 3-1 訪談問題重點

問題面向 訪談內容重點

受訪者背景資訊 設計選項,提供受訪者勾選個人研究領域專 長、使用檔案年資、平均每年拜訪檔案館次 數、經常造訪之檔案館、經常使用之檢索工 具、經常使用的檔案全宗名。

資訊需求動機問題 1.產生使用檔案資料需求的時間與情況?

2.進行研究會使用檔案資料的主要原因?

3.檔案資料有別於其他資料類型的特點?

4.檔案資料對於史學研究的重要性?對於研 究的影響?

資訊尋求行為問題 1.獲取研究資訊的主要管道為?

2.經常使用的資料類型?

3.通常是如何找到所需的檔案資料?檢索途 徑或使用的工具?

4.找尋檔案過程是否會找檔案館人員詢問,通 常在何種情況下會尋求協助?

5.根據經驗認為順利找到檔案資料最有用的 找尋方式?

6.根據經驗認為找尋或使用檔案資料的主要 問題或障礙?對於檔案館作業改善的期許 與意見?

引用檔案動機與行 為問題

1.進行研究文獻蒐集時,檔案資料通常佔研究 參考資料的比例?

2.研究論著會引用檔案資料的動機?(如:佐 證史實、背景參考、證明自己觀點…)

3.影響決定引用和不引用檔案資料的原因為 何?(如:內容可信度、資料容易取得程 度…)

4.引用檔案資料遭遇過的問題,主要的困難?

解決方式為何?

5.引用檔案原件應該要註明的資料項目?

本研究進行時先擬定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待訪談大綱確認後,邀 請一至二位歷史學者協助進行前測,並根據測試後的意見修改訪談導 引。前測結束後,正式邀請符合研究對象條件之史學者受訪,徵求受 訪者同意後,進行約一小時半左右時間之深度訪談,訪談由研究人員 進行,以求達到每一次訪談的最小差異。訪談過程中,為避免重要資 料的遺漏,皆在徵求受訪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錄音設備全程記錄訪 談的內容,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並整理謄錄成文字電子 檔,以利後續內容分析。研究訪談自 101 年 1 月開始,配合受訪者同 意之時間,陸續持續進行至 101 年 5 月中旬全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