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論著與引文分析結果

根據研究目的彙整建檔 2006-2010 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集刊》、《臺灣史》、《政大歷史學報》、《臺大歷史學報》四份歷史期 刊所刊載之學術論著,共計 256 篇論文,引用文獻總數 17,332 篇,

分別統計論著研究年代、語文、合著情況與引文數量分布;並分析引 用文獻之資料類型、語文與年代分布;進而針對引用之檔案資料分析 被引用之檔案資料類型、時間、語文、檔案全宗名與館藏地。各項結 果統計分析如下:

一、歷史論著書目分析

(一)論著研究年代分析

因歷史研究與時空關係密切,故將研究論著書目依其研究內容探 討之年代,區分為本國史與外國史,配合歷史學者研究議題依附時空 的特性,本國史部分再依地理位置區分為中國史與臺灣史,並分別統 計各研究主題年代的論著數量分布。

論著研究主題年代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歷史學者研究中國史部分 最多,占 59.4%;其次為臺灣史研究議題,占 28.5%,研究外國史 論著比例偏低,僅有 9.4%,顯見歷史學者仍以研究本地史為主。

進一步分析研究中國史的年代分布,發現研究早期歷史的論著較 少,「周朝」、「魏朝」、「齊朝」、「金朝」、「元朝」各只有 1 篇文獻;

「晉朝」、「隋朝」各有 2 篇文獻;研究「唐代」、「宋代」明顯增 多,各有 8 篇與 9 篇文獻;研究明清以後論著數量大增,「明代」有 14 篇文獻;「清代」有 34 篇文獻;研究年代在民國以後者最多,共 有 78 篇文獻,占整體 30.4%的比例,符合一般史學研究有詳近略遠 的情形。

研究臺灣史的論著數量統計,以探討「光復以後」者最多,有 41 篇文獻,占 16%;「荷據時期」者最少,有 7 篇文獻;「日治時期」

有 25 篇文獻。

分析研究外國史的國別分布,我國歷史學者以研究「日本」史最

(二)論著語文分析

在總數 256 篇歷史論著的撰述語文分析中,以「中文」發表者最 多,共有 243 篇文獻,占 94.9%;其次是「英文」,共有 12 篇文獻,

占 4.7%;亦有 1 篇以「日文」發表者。顯然本地歷史學者仍以中文 論述發表為主。

表 4-2 歷史論著研究年代分析表

論著語文 數量 百分比(%)

中文 243 94.9

英文 12 4.7

日文 1 0.4

總計 256 100

(三)作者合著數量分析

總數 256 篇文獻,總計有 268 位作者,分析文獻作者數量,有 96.1%的文獻是一人作者;3.1%的文獻是兩人合著;0.8%的文獻是三 人合著。顯示歷史學期刊論著超過九成的比例是個人研究發表,一人 以上的合著研究比例偏低。(表 4-3)

表 4-3 歷史論著作者合著數量統計表 合著作者數 文獻篇數 百分比(%)

一人作者 246 96.1 二人作者 8 3.1 三人作者 2 0.8 總計 256 100

有鑑於大型與整合型研究的發展,多人或跨領域合作成為趨勢,

為瞭解歷史學期刊論著近年來是否有朝向較多共同作者發表文獻的 現象,將收錄論著 2006-2010 年間的時間,分別計算各年文獻篇數與 發表作者人次。結果顯示 2006 年的平均作者人次為 1.00 人;2007 年平均為 1.12 人;2008 年為 1.00 人;2009 年為 1.06 人;2010 年 為 1.04 人。(詳如表 4-4)根據合著作者平均數量與年代的分析,並

無合作作者數量逐年增加的趨勢,可知歷史研究傾向個人研究發表,

進一步分析 256 篇歷史論著引用檔案資料的數量分布,有超過四

二、引用文獻特性分析

根據研究範圍分析之近五年(2006-2010 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集刊》、《臺灣史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臺大歷史 學報》所刊載之學術期刊論文,共計有 256 篇,引用文獻總數為 17,332 篇,平均每篇論文引用文獻數量為 67.7 篇;引用文獻中引用檔案數 量為 1,461 篇,引用檔案資料的比例僅 8.43%,與國外分析歷史學 者引用手稿資料約 10%左右的比例相較,臺灣歷史學者期刊文獻引 用檔案的比例較低。以下分別探討整體引用文獻與引用檔案資料的特 性。

(一)引用文獻類型分析

2006-2010 年歷史期刊論文引用的資料類型,以專書為主,占 57.56%;其次為引用期刊論文,占 19.07%,引用檔案者,占 8.43

%,亦不乏引用報紙者,占 5.00%的比例。(參閱表 4-8)

表 4-8 歷史論著引用各種資料類型數量統計表 年代

資料類型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小計 百分比(%) 檔案 263 294 253 372 279 1461 8.43 專書 1615 2135 2277 1951 1998 9976 57.56 期刊論文 441 699 754 681 730 3305 19.07 學位論文 78 55 70 56 39 298 1.72 專書論文 60 91 114 158 165 588 3.39 會議論文 109 91 53 26 32 311 1.79 報紙 86 317 167 222 75 867 5.00 網路資源/電子資料庫 53 53 91 74 55 326 1.88 視聽資料/小冊子/其他 16 28 61 91 4 200 1.15 小計 2721 3763 3840 3631 3377 17332 100

(二)引用專書類型分析

歷史學者引用專書資料占多數,為進一步了解被引用的專書類 型,將 9,976 篇專書引用文獻依資料形式加以細分統計,結果以引用 史料彙編/大事紀/紀實/主題研究等史料類型圖書為主,占 63.29%,其次 為雜記隨筆與各種文集或全集占 17.21%,最少的是參考工具書占 3.06%(參閱表 4-9),如以時間觀察趨勢,各種圖書資料類型之分 布與時間並無太大關聯。

表 4-9 歷史論著引用專書文獻細分類型統計表 年代

資料類型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小計 百分比(%) 史料彙編/大事紀/紀

實/主題研究等史料圖

書 1051 1254 1475 1202 1332 6314 63.29 人物傳記類/年譜/回憶錄 123 152 141 205 100 721 7.23 方志 41 113 106 72 34 366 3.67 雜記、隨筆/文集/全集 284 405 383 261 384 1717 17.21 政府出版品/官書/公報 51 93 91 79 48 362 3.63 參考工具書/名錄 24 72 53 92 64 305 3.06 其他 41 46 28 40 36 191 1.91 小計 1615 2135 2277 1951 1998 9976 100 (三)、引用資料時間分析

將 17,332 篇引用文獻的時間自 1800 之後,以每隔 20 年為區間加 以統計,發現引用文獻時間分布以 1981-2000 年居多,有 37.27%的 比例;其次為 2000 年以後,占 22.70%;最少的是 1600 年以前的資 料,整體而言,被引用資料的數量與時間呈現反比關係(參閱表 4-10),亦即時間越近的資料被引用次數越高,可推測資料的被引用 與資料可得性有密切的關係。但 2000 年以後不升反降,此現象可反 映出文獻被引用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年代過近,反而無法真實反應 文獻被引用的情形。

表 4-10 歷史論著引用資料時間統計表

三、引用檔案資料特性分析

本研究特別關注被引用的檔案資料特性,故進一步將歷史期刊論 著引用的 1,461 篇檔案資料,分析檔案資料類型、產生時間、語文、

檔案全宗與館藏來源。

(一)檔案資料類型分析

將 1,461 篇引用檔案書目依資料類型加以細分統計,發現被引用 的檔案資料以引用公文書居多,占 45.63%;其次為檔案彙編,占 27.86%。(參閱表 4-12)

表 4-12 歷史論著引用檔案資料細分類型統計表

(二)檔案產生時間分布

分析 1,461 篇檔案資料的時間分布,以引用 1991 年以後之檔案 資料最多,占 22.18%;其次為 1981-1990 年間,占 6.84%;次之為 引用 1951-1960 年間檔案,占 6.78%,引用清朝檔案資料者,也占 有相當的比例(5.13%)。(參閱表 4-13) 值得注意的是有近四成的 檔案資料,無法由引用書目判別時間,顯然對於檔案資料的引用書目 格式因缺乏較一致的體例,多數著錄之檔案書目資訊並不完整。

年代

資料類型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小計 百分比(%) 公文書 113 114 117 223 100 667 45.63 信件 1 0 2 3 0 6 0.41 手稿 2 1 3 3 2 11 0.75 訪問紀錄 12 28 14 14 23 91 6.23 通話紀錄 0 2 1 1 0 4 0.27 日記 5 10 6 14 12 47 3.22 報告書 28 14 13 38 23 116 7.94 會議記錄 21 13 2 12 26 74 5.07 檔案彙編 74 112 88 49 84 407 27.86 其他 7 0 7 15 9 38 2.60 小計 263 294 253 372 279 1461 100

表 4-13 歷史論著引用檔案產生時間統計表

檔案產生時間 引用次數 占論文數百分比(%) 明朝(1368~1643) 9 0.62

清朝(1644~1911) 75 5.13 1912~1920 26 1.78 1921~1930 26 1.78 1931~1940 77 5.27 1941~1950 37 2.53 1951~1960 94 6.43 1961~1970 43 2.94 1971~1980 57 3.90 1981~1990 99 6.78 1991 以後 324 22.18 無法判別 594 40.66

小計 1461 100

如果將引用檔案資料時間與整體引用文獻時間分布加以比較,可 以發現引用檔案資料數量與年代遠近並無明顯關連,反而可能與研究 主題時間分布有關,與一般引用文獻年代越近引用越多之特性不同。

但整體引用文獻數量 2000 年以後不升反降,符合文獻被引用需要時 間累積的觀點,年代愈近反而無法真實反應文獻被引用應有的次數。

圖 4-1 引用檔案與引用文獻數量分布圖

(三)檔案資料語文分析

分析 1,461 篇檔案資料的語文,以中文最多,占 81.59%;其次 為英文,占 7.39%;日文亦占有 6.64%的比例。(參照表 4-14)檔案 語文分析結果與整體引用文獻的語文分布差異不大,呈現除中文為主 要語文外,其他較常被使用的是英文、日文與俄文檔案,幾乎是與中 國近代史互動頻繁的國家地區。

表 4-14 歷史論著引用檔案資料語文統計表 語言類別 篇數 百分比(%)

中文 1192 81.59 英文 108 7.39 日文 97 6.64

法文 3 0.21

德文 15 1.03 俄文 17 1.16

韓文 1 0.07

無法判別 24 1.64 小計 1461 100

(四)核心檔案全宗

分析 1,461 篇引用檔案的文獻,其中 561 篇有註明檔案引用來源 (全宗),為瞭解引用檔案來源的主要狀況,將此 561 篇檔案資料來源 加以彙整分析,取前 11 個引用次數較多之檔案全宗列表如下(參閱 表 4-15),經常被引用之檔案全宗,依序為: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篡(39 篇)、蔣中正檔案(28 篇)、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17 篇)、日本防衛 廳陸軍參謀本部檔案(16 篇)、岸裡大社文書檔案(15 篇)、蔣中正 日記(14 篇)、四川省宗教情況通報(14 篇)、光緒年間鄉試錄(10 篇)以及北平市政府、屏東土地文書與臺灣戶籍檔案(各 8 篇)。

被引用的檔案全宗相當分散,經常被引用的檔案內容顯然與研究 政治時局與國家發展之蔣中正檔案、外交國防檔案有關,日治時期的 總督府檔案也是研究者青睞的核心檔案館藏。這些被引用次數高的檔 案全宗可視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重要的檔案。

表 4-15 歷史論著引用檔案資料核心全宗統計表 全宗名稱 相關文獻篇數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篡 39

蔣中正檔案 28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 17 日本防衛廳陸軍參謀本部檔案 16 岸裡大社文書檔案 15

蔣中正日記 14

四川省宗教情況通報 14 光緒年間鄉試錄 10

北平市政府檔案 8

屏東地區土地文書 8

臺灣戶籍檔案 8

(五)檔案來源分析(館藏地)

將 1,461 篇檔案資料有註明館藏地的 713 篇加以分析,整理排名 前 10 個館藏地點如下(參閱表 4-16),依序為:國史館(84 篇)、中 研院近史所檔案館(55 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41 篇)、日本外務 省外交史料館(38 篇)、臺灣外交部檔案(27 篇)、上海市檔案館(27 篇)、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檔案(23 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3 篇)、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22 篇)以及荷蘭國家檔案館(20 篇)。 檔案主要來源館藏不乏臺灣地區重要之文史機構及行政機關,如 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國國民黨黨史館、外交部檔案、國 史館臺灣文獻館等,主要原因與臺灣目前尚無國家檔案館之設置,檔 案館藏分散存置於各行政機關與文史研究機構,史學研究者經常需要

將 1,461 篇檔案資料有註明館藏地的 713 篇加以分析,整理排名 前 10 個館藏地點如下(參閱表 4-16),依序為:國史館(84 篇)、中 研院近史所檔案館(55 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41 篇)、日本外務 省外交史料館(38 篇)、臺灣外交部檔案(27 篇)、上海市檔案館(27 篇)、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檔案(23 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3 篇)、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22 篇)以及荷蘭國家檔案館(20 篇)。 檔案主要來源館藏不乏臺灣地區重要之文史機構及行政機關,如 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國國民黨黨史館、外交部檔案、國 史館臺灣文獻館等,主要原因與臺灣目前尚無國家檔案館之設置,檔 案館藏分散存置於各行政機關與文史研究機構,史學研究者經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