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依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之結果提出研究設計,包含 研究方法、研究架構、訪談對象、訪談大綱、質性研究之信效度、研 究倫理等分別說明。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文獻探討

研究前多閱讀有關著作,可透過參考前人的經驗,從他人的作品 中借用適當資料、概念、或研究設計,交代過往的研究或理論對類似 問題的理解,思考這些見解對目前所進行的研究有何啟發及幫助,從 中發掘不足之處或所犯毛病,並據以訂立新的研究方向,填補漏洞(香 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2002:11)。

所謂文獻,指的是我們希望加以研究的現象的任何訊息形式,根 據文獻具體來源的不同,可以把文獻分為個人文獻、官方文獻及大眾 傳播媒介三大類,也可以把它分為初級文獻和次級文獻兩大類。個人 文獻主要指個人的日記、自傳、回憶錄及信件等;官方文獻主要指政 府機構和有關組織的記錄、報告、統計、計畫、信函等;大眾傳播媒 介主要指報刊、電影、電視等;此外,書籍、歌曲、繪畫、圖片等等 也是文獻研究中常見的文獻來源;所謂初級文獻,指的是親身經歷某 一事件或行為的人所寫的資料,次級文獻是利用別人的初級文獻所編 寫或產出的新的文獻資料(袁方,2002:377-378)。

文獻探討乃針對研究主題有關的文獻進行蒐集、評鑑、分析、歸 納、統整的工作,其主要目的如下:

(一) 確 定 問 題 的 範 圍 及 定 義 , 發 展 研 究 變 項 的 概 念 性 定 義

( conceptual definition ) 及 操 作 性 定 義 ( operational definition)。

(二) 瞭解問題的研究發展趨勢及尚未解決的爭論,奠定研究的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論基礎,進而形成研究假設或待答問題。

(三) 選擇或創新研究方法:批判以往的研究設計、取樣、工具、

程序、分析方法等,選擇適當的方法及評量工具,甚或突破 界線,嘗試新的研究方法。

(四) 瞭解社會大眾對問題的意見,尤其是具爭議的意見,可激發 研究動機,使研究兼顧理論與實際。

(五) 用文獻探討的結果來對照、比較、解釋自己的研究結果;使 自己的研究與已有的文獻結合,促進該問題領域研究的成長

(黃光雄、簡茂發,1991:58-59)。

本文運用文獻探討,進行國內外有關工作壓力與生活適應的圖 書、期刊、學術論文等文獻蒐集,並將其相關概念、理論與實證研究 加以歸納分析,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文獻資料之蒐集來源如下:

(一) 相關研究報告、學術刊物、學位論文。

(二) 相關科學學說與理論。

(三) 一般論著、法令文件、政府統計資料、報刊雜誌、網路檢索、

具創造性或思考性之文章等。

二、深度訪談法

訪談是一種情境的創造,透過受訪者與研究者相互主體的互動,

讓研究經由對話進行雙向溝通,再輔以聆聽與觀察,將研究的現象與 行動透過詮釋過程還原再現,以共同建構出社會現象的本質與行動意 義(潘淑滿,2006:136)。訪談旨在發現受訪者的觀點,搜集特定的 爭論問題或事件的資訊,訪問者雖在訪問時已持有某些論題,但不預 定提問,也不限於單一的問題形式,訪問者與受訪者都是社會事件的 參與觀察者,其產生的資料也要當作特定情境中產生的社會現象加以 處理(歐用生,1989:16-17)。訪談目的在使受訪者回想曾身處之特 殊情境或經驗過的特殊事件,以蒐集其對過去情境或事件的主觀或看 法(陳介英,2005:1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根據國內外學者(Bailey,1993:188-193;朱柔若 1996:145-147;

袁方 2002:257-263;林金定等,2005:123-125;Burnham et al.,2008:

235-237;張慶勳,2011:108-111)等對訪問過程的控制程度進行分 類,可分為以下 3 種:

(一) 結構式訪問:

又稱標準化訪問,它是一種對訪問過程高度控制的訪問,受訪 者必須按照統一的標準和方法選取,對所有受訪者提出的問 題,以及對受訪問者回答的記錄方式等是完全統一的。這類型 的訪問較難以綜合性、多層次地把握問題,且嚴格的標準化程 序使訪者與受訪者的正面促進作用不易發揮,感性體驗無法深 刻。

(二) 半結構式訪問:

其保留「無結構式訪問」的彈性,同時又可令談話內容更加集 中,訪談者選取研究主題可能的涉及的範圍及重點對受訪者提 出問題,訪問過程中允許由問題所衍生的訊息或其他意外因素 進行充分探索,是為蒐集個人特定經驗的過程及其動機和情感 資料所作的訪問。

(三) 非結構式訪問:

又稱非標準化訪問,它是一種無控制的訪問,與結構式訪問相 比,它不預訂標準程序,只須事先設定主題,由訪者與受訪者 就主題自由交談,其特點是彈性大,能獲得與研究主題有關的 社會背景素材,以及深入了解受訪者個人心理特質,如動機、

態度、思想、價值觀念等,由於訪問過程是非標準化的,更須 仰賴訪員的素質、經驗和技巧,才能把握問題避免談話內容缺 乏組織或離題導致訪問結果難以綜合比較。

由於警察工作性質特殊,必須具備正面積極的人格特質及專業的 工作素養,帶領部屬達成工作績效並完成上級賦予之任務目標,才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機會獲得拔擢晉升為警察主管,以警察組織體制來看,能夠勝任警察 主管者均勘屬警界之中流砥柱。綜上所述,本文前半階段運用文獻回 顧法確立研究方向,後半階段採用半結構式之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

輔以預先擬訂之訪談大綱,與研究對象進行對話,期藉由深度訪談敘 述與解釋的功能,透過訪談者本身的說話技巧與態度,鼓勵受訪者分 享經驗,進而發掘更為深層的內在經驗或生命歷程等寶貴資料,以了 解受訪者真正的觀點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