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與流程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節針對本研究所運用之研究方法及流程進行概要論述。

一、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之理論概念建構於現象學、象徵互動論和人種方法論,注重人類行 為的主觀意識、當事者的內在觀點、自然情境的脈絡以及理解人們解釋其經驗世 界的過程(黃瑞琴,1999),因此,質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蒐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 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 一種活動(陳向明,2002)。對所欲研究的事件或行為,以整體的、特殊的方法 著手,進行全面性以及深入的理解,方能引出背後真正成因。在校園推動品德教 育歷程,由校長到每位教師及行政人員,分別扮演著不同角色,而各自抱持著信 念,依循著歷程階段脈絡,發展出各階段因應推動策略,這樣隱而未現的訊息及 歷程,難以將研究對象化約單一變數,容許其孤立分解處理,研究場地非人工化 情境所能夠詮釋,需與研究主體在日常生活脈絡當中實地的實踐與互動(李政賢、

廖志恒、林靜如,2007),如此彈性及多樣的研究歷程,蒐集資料能逐漸澄清研 究相關訊息。

本研究探討主題內容,涵括學校教育人員對於品德教育相關理念及想法,此 類型資料使用訪談法,相較於問卷作答方式,受訪者與研究者在互動過程中,受 訪者更能清楚表達自身的主觀觀點,不易因標準化問題而侷限內心真實感受,再 者,本研究焦點於品德教育推動歷程,從計劃、執行到省思,其間人、事、時、

物各因素交互影響之下,所呈現之結果,單單以量化資料結果,難確實推斷事實 原貌,因此,本研究基於所需資料之緣故,選擇質性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為質性研究的一種研究策略,Yin(2003)認為,在研究問題的形 式上,質性研究焦點在於如何(How)和為什麼(why),並且研究者對研究主題 相關事件不進行操控以及關注即時事件,它可採用各種方法收集完整資料,在一 個或多個個案中特定的情境脈絡下,瞭解、分析歸納、解釋描述、以解決或改善 情境和現象間複雜的難題。個案研究常普遍應用於教育研究中,以對教育現象作 詳實而深入的分析,研究的焦點通常在於瞭解事件或現象的過程而非結果,注重 以整體的觀點來了解事件或現象的情境脈絡而非特殊的變項(引自林佩璇,2000)。

本研究焦點在於探討德德國中推行品德教育情形,試圖理解推動策略如何產生、

如何進行以及面臨之困境,每所學校實施現況,皆有其特殊因子影響著,唯有在 真實情境下,方能如實呈現,因此本研究適合採以個案研究法進行,再者,本研 究者雖為個案學校一員,但推行主導權非屬本人職務,對於事件控制性不大,且 研究者又能及時從掌握相關事件發生脈絡,將不同事件統整以串連出完整品德教 育推動之歷程,亦符應個案研究使用時機及範圍。

質性研究中訪談為最常使用研究方法之一,其主要功能歸納為(陳向明,2002,

第十章):(1)瞭解受訪者所思所想,包括他們的價值觀、情感感受與行為規範;

(2)瞭解受訪者過去的生活經歷以及他們耳聞目睹的有關事件,並且瞭解他們 對這件事件的義意解釋;(3)對研究的對象獲得一個比較寬闊、整體性的視野,

從多重角度對事件的過程進行比較深入細緻的描述,有鑑於本研究欲掌握個案學 校推展品德教育過程脈絡,期從行政人員與教師獲得多面向資訊,探知觀察不到 的事實與現象,因此,本研究以訪談作為主要方法,再輔以觀察法、文件分析進 行。

二、研究流程

茲將本研究實施流程,分別為預備階段、行動階段、資料分析、撰寫論文四 個階段,分別說明如下:

(一)預備階段:依據研究動機決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進而根據研究動機 與目的蒐集相關文獻資料以進行文獻探討,完成編制訪談大綱,

(二)行動階段:進入研究現場,選定訪談對象進行訪談,持續針對研究議題 搜集相關文件資料,同時填寫觀察記錄。

(三)資料分析:將各種資料加以整理編碼,依據資料代表之構念類別分析,

最後組織成完整資料。

(四)撰寫論文:完整資料分析歸納後,即著手撰寫論文,將研究成果呈現,

完成本次研究。

茲依據前述的研究流程,整理如圖3-2:

圖 3- 1

研究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