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與研究構想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構想

一、研究方法

(一)蒐集資料

1.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及相關人口理論,以作為本文實證研究之依據與參考。

2.至南投市戶政事務所抄錄本區各里民國 39~99 年的人口數、出生死亡數 、 遷出 遷入數及男女性別與年齡別人口數等人口統計資料。

(二)分析資料

1.分析人口成長趨勢:將研究時期民國 39 ~ 99 年分為六個觀察期(民國 39~

49、50~59、60~69、70~79、80~89、90~99年)分析本區人口成長趨勢。

計算觀察期間之自然增加率與社會增加率 , 以分析本區自然增減與社會增減 在不同時期之概況,並釐清何者為本區人口增減的主要因素。此外,以全區 的平均人口成長率為基準指標,比較各里與全區平均人口成長率之差異,以 劃分各里的人口成長類型及其特徵。最後並歸納本區人口成長類型的時空變 遷。

2. 分析人口組成的變化:計算本區各觀察期的年齡組成、性別比例,並據以 繪製人口金字塔。討論本區幼年、壯年、老年人口變化的比率;計算扶養比 變化。再依桑巴格人口結構分類繪圖,藉以討論人口組成的時空變遷。

3. 分析人口分佈的趨勢:計算各觀察期間各里人口數占全鎮人口數的百分 率,來探討人口在各里的分佈,並以吉馬指數分析人口空間分佈的集散 變化;再計算各觀察期間各里的人口密度,以衡量各里人口疏密探討人口 分佈時空變遷。

4.分析影響人口分佈變遷之因素:

(1)分析以中興新村(現今光輝里、光榮里、光明里及光華里及其周圍里別 營北里、營南里、內新里、內興里共 8 里)設立前、後,此地與本區其 餘各里之人口成長率作變化對照。另外在凍省、精省、廢省之後,此地 與本區其餘各里之人口成長率再作一次變化對照。以分析出中興新村之

存廢是否影響本區人口分佈。

(2)比較南崗工業區所在里別及其鄰近里別於該工業區設置前 、 後之人口成長 率的變化。

(3)以本區主要聯外道路為劃分依據 , 由大比例尺地圖上找出各主要路線通 過之各里,劃分成同一軸線帶,以各軸線帶內各里的人口密度與本區主要 商街距離作迴歸分析,來分析人口密度的變化。

(4)以本區的主要市街(以公告地價最高中興新村虎山路及南投市區中山街)

為兩中心,以此兩點為中心做迴歸分析;由於 1951 年 Colin Clark 發現都 市人口密度與市中心距離密切相關 ( Newling , 1966 ),即人口密度隨市中心 距離增加而成負指數模式。因此本研究將各里的人口密度與主要商街的距離 作迴歸分析,來分析人口密度所呈現的變化並與負指數模式相比較。

(5)以本區之公立國中、小學的區位為基礎,分析國中小學所在里別於該校設立 前、後人口成長率及人口密度的變化,來探討其是否影響人口分佈或互為因 果。

二、 研究構想及流程圖

圖 1- 6:『南投市人口變遷之研究』構想圖

南投市人口變遷之研究流程

人口分布的時空變遷

南崗工業區發展的影響

影響人口變遷之因素分析

國中小學校的影響 中興新村設立的影響

交通軸線的影響 南投市街發展的影響 確立研究目的

確立研究範圍與時程

確立研究方法與架構 蒐集人口資料

人口成長的時空變遷

地方文獻及統計資料整理 理論與文獻回顧

擬定研究主題

人口組成的時空變遷

南投市人口的變遷

結 論 及 建 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