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範圍及區域概況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區域概況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目前南投市管轄之行政區域為範圍。民國 39 年 9 月 8 日頒佈施 行『台灣省各縣市行政區調整方案』,自此台灣省實施地方自治,全省行政區 域重新調整,原台中縣劃分為台中、彰化、南投 3 縣,同年 10 月 21 日,設立 縣政府於南投鎮,南投縣於焉誕生,下轄南投、埔里、草屯、竹山、集集等五 鎮,名間、鹿谷、中寮、魚池、國姓、水里、信義、仁愛等 8 鄉,計 13 鄉鎮。

本區於設縣之初隸屬南投縣南投鎮,原成立 30 里。光 華 、 光 榮 二 里 於 民 國 47 年 2 月 1 日 成 立。光 明 里 於 53 年 12 月 1 日 成 立。光 輝 里 於 58 年 1 月 1 日 成 立。永 興 里、福 山 里 於 63 年 12 月 1 日 由 武 東、武 西 里 調 整 行 政 區 域 並 改 里 名。鳳 山 里 於 67 年 9 月 1 日 由 西 嶺 里 改 名。( 西 嶺 、 鳳 鳴 里 調 整 行 政 區 改 鳳 鳴、鳳 山 里 )。民國 58 年後,南投鎮總共增為 34 個里。民國 70 年 12 月 25 日,因為本區為縣治所在地,由南投鎮改為南投 市,所轄管各里名稱分別為龍泉、康壽、三民、仁和、南投、彰仁、崇文、漳 興、漳和、軍功、東山、平和、振興、千秋、三興、三和、嘉興、嘉和、永興、

福山、鳳鳴、鳳山、平山、新興、永豐、福興、營北、營南、內興、內新、光 華、光榮、光明及光輝等共三十四個里(圖 1-4)。光復後本區的行政區劃雖 略有調整,但在本研究各觀察期中,若前後里數不同時,將依實際變動情況加 以歸併,俾便比較。

人口資料以本區目前所轄 34 個里為最小分析單位。本研究探討時期以南 投建縣 (民國 39 年) 起始,終於民國 99 年,以前後跨越 60 年的時間序列 來作研究分析。本研究將利用戶政事務所既有的人口統計資料及地方史料,對於 本區的人口變遷進行探討,也嘗試將這些人口統計數據整理成圖表,藉以解析這 些數據在人口現象的意義。雖然人口變遷可由眾多面向來觀測,但本研究係以人 口成長、人口分佈及人口組成為核心,加以分析探討。

二、區域概況

(一)自然環境概況

本區就絕對位置而言,位於東經 120 度 37 分至 43 分,北緯 23 度 53 分至 59 分之間。就相對位置而言,本區位在南投縣之西北部,西以八卦台地 與彰化縣員林鎮、社頭鄉為界,東邊與中寮鄉為鄰,北接草屯鎮、彰化縣芬園 鄉,南鄰名間鄉。本區面積 71.60 平方公里,佔整個南投縣面積的 1.7 %(周 國屏等,2002)。

圖 1- 5:南投市位置圖

對外交通,經 139 線道可至中寮鄉,沿八卦台地頂部,可至彰化市。經中 投快速道路約半小時即可至台中市。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本市有南投—中興新村 交流道)以及漢寶草屯線東西向快速道路通車後,使本區南來北往更加便捷。

本區之輪廓略成方形,由西而東分別為八卦台地、台中盆地、南投丘陵三 種地形。本區平均海拔二○○公尺,除西側台地邊緣略有起伏之外,其他區域 地勢較平緩。(鄒克萬等,2001b)

西側台地屬八卦台地之中部。八卦台地原為西部衝上斷層山地西側山麓所 形成之沖積扇,因受背斜及活斷層活動的影響而隆起,又受河流的侵蝕、堆積,

而形成目前的地貌。本區西南端的橫山,海拔 442.6 公尺,為八卦台地的最高 點。八卦台地在本區的部分,西緣為陡峻的谷頭侵蝕崖,為台地西部多個平行 順向河向源侵蝕所形成,由猴探井瞭望台可窺其貌。位於本區中部的台中盆地,

屬於台中盆地之南部。台中盆地北起大甲溪,南至名間,東自豐原、南投丘陵 之西麓,西接大肚、八卦台地之東緣,面積約有四百平方公里,為台灣最大的 盆地。盆地形成後,因地勢低窪,成為眾水匯聚之所,各條河流帶來的泥、沙、

礫,便堆積在此,展開形成沖積扇。本區主要有烏溪沖積扇、樟平溪沖積扇、

坪林溪沖積扇。本區東部的南投丘陵,屬於南投丘陵或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之一 部分。高度在四百公尺以下,由各山丘頂部大致等高就可推知,昔日曾為紅土 緩起伏面,後經車籠埔斷層間歇活動而使砂頁岩互層抬升並東傾,後又經長期 的風化侵蝕形成許多層階地形。九二一地震時,樟平溪谷口東側隆起 30 至 40 公分,樟平溪南岸的氾濫平原,在九二一地震時被車籠埔斷層活動而隆起 50 公 分。(周國屏等,2002)

(二)氣候概況

本區位於臺灣中部西側山麓區,氣溫及濕度均高,夏季多雨較為潮濕,秋 冬季則較乾旱,年平均氣溫攝氏 23 . 2 度,年平均相對濕度約 80%。本市年 降雨量約 1765 公釐,雨量豐沛,降雨量隨季節而變化,夏季常有雷雨及颱風

發生降雨量達高峰,秋冬雨量較少。(南投市發展綱要計畫,2001)由表 1-5 得知,本區氣溫特徵為冬暖夏熱、年溫差約 14 ℃。

本區因南距北回歸線僅 50 公里,若依柯本氣候分類法,最冷月均溫在攝 氏 –3 至 18 度之間為暖溫帶或 C 氣候;若雨量最多月份在夏季,最少月 在冬季,兩者之比為10 以上者為夏雨冬乾或 Cw 氣候;本區最冷月為 16

℃ ,八月是最多雨月份( 352.7公釐)且為最少雨 11 月( 14.4公釐) 的 10 倍以上,最暖月均溫 30 ℃ ,超過 22 ℃ ,因此屬於暖溫帶冬乾或 Cw 氣候。(周國屏等,2002)

表 1- 5:南投市溫度、雨量、降雨強度統計表

月份 月均溫(℃) 雨量 (mm) 月份 月均溫(℃) 雨量 (mm)

1 16 36.6 7 30 305.9 2 17 72.6 8 28 352.7 3 20 88.7 9 27 150.6 4 23 121.7 10 24 18.7 5 26 237.8 11 22 14.4 6 28 340.7 12 17 24.6

年 年均溫 23.2℃ 年雨量 1765 mm 轉引自:周國屏等,2002

(三)發展過程 1.鄭氏時期(含以前)

荷人據台自 1624 年至 1661 年,共 38 年之久,其志在於商業之利而不在 開疆闢土,故開發僅只稍及於台灣中部,而未及於南投縣境內。

南投縣開發始自明朝末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光復臺灣後, 鄭經之部將林圯

圯埔、社寮、東埔蚋等處,但本區此時未有充分史料證明其開拓歷史。

2.清領時期

清領時期本區在貓羅溪東岸有在三個村庄,由上游至下由依序為軍功寮、內 轆、營盤口。清康熙23 年(1684) 台灣正式納入版圖,於諸羅縣志中已有北 投社(今草屯鎮)、南投社(即本區)之記載。雍正元年(1723)清朝對台行 政改制,南、北投社改隸為彰化縣南北投保。南北投保的移民來自閩南,早在 雍正元年即由鹿仔港登陸。據營盤口望族許家提供之『許氏渡台始祖後裔引衍 進錄』中記載:其渡台第二代祖先許國棟與許國樑兄弟,曾分別中過文舉人與 武舉人。文舉人大宅位於大虎山下,即今省政府社會處一帶。武舉人之宅地大 土地亦多,約座落於今營盤口營南里一帶,惟已於九二一地震倒塌。足證明虎 山山麓一帶,最遲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前後即已開發,營盤口平原地帶早 已形成集居之聚落(周國屏等,2002)。

3.日治時期

清光緒 21 年(1895)甲午戰爭後將台灣割讓與日本,日人著手整理台灣土 地,要求土地持有者自行插界旗確認權屬。無人插界之土地被抄封為國有土地,

俗稱抄封地。南投因不靠港灣,又非位於縱貫鐵路沿線,四周盡是山岳高地,故 影響市街村落之繁榮發展。後於日本殖民經濟制度推動下,抄封地全變成甘蔗 田,且原料蔗作區廣布內轆、軍功寮、名間,日本政府成了大地主。土地由日本 政府租予製糖會社,製糖會社再將田地租予農民種甘蔗。(周國屏等,2002)

日人治臺前,貓羅溪東岸即有兩個糖廍,一個在營盤口(今營盤國小對面),

一在內轆庄東方緊鄰之新廍庄,之後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於本區現在之三和新 社區創建新式製糖工場,總攬全區糖業發展。大正元年(1912)明治製糖株式會 社於南投糖廠與農場間,修建輕便鐵路(台車軌道)運送原料甘蔗。藉由當時發

南投廳下…新式工廠二處,按出三十一萬俵。(按:一俵約六十 公斤)…明治製糖南投工場…按出二十四萬俵。台灣製糖埔里設工場…

按出七萬六千俵云。( 1916 年 11 月 20 日,第 5886 號)

明治製糖南投工場區域內栽蔗面積為三千百五十六甲分二厘…每 甲栽萬六千八百十九株…按收五萬二千五十二斤。蓋多用膏膄水田,總 計栽五千三百九萬千四百株。原料可得一億六千四百三十萬八千三百七 十斤…( 1918 年 8 月 17 日,第 6521 號)

大正 7 年( 1918 )7 月帝國製糖株式會社修建之中南線鐵路通車,聯絡 台中、霧峰、草屯、營盤口至南投,兼營貨運及客運,使營盤口之對外交通進入 黃金時期。營盤口車站為今東閔路與南營路交會口憲兵隊附近,地近營盤口鬧區

(陳泳瑞,2008)。隨著工商業者往來頻繁,大正 5 年至大正 7 年( 1916 ~ 1918 年)人口增加近 1100 人,超過一般之增加率。因工商業發達、交通改善,

會社、銀行之創設,各種事業蓬勃興盛,增加日本人遷入居住比例。本區當時以 南投堡三塊厝庄人口成長幅度最為驚人,日治時期年平均成長率高達 64.53‰,

探其原因就是糖廠之設立,促使社會增加率大幅增加。(周國屏、范舜侑,2002)

平林溪自中寮鄉西流經南投舊市街東面,蜿蜒向北流入彰化縣境。東有蜈蜙 崙、沙崙諸山,西為八卦台地所阻,形成一狹長型谷地,舊市街即位於八卦台 地邊緣。南投街原有之都市計畫則早在明治 32 年( 1899 )即已公布,只是 當時計畫區域面積僅有 70 公頃。都市發展以街役場所在地附近形成之都市化 地區規模最大,由於林業之開闢,促進經濟成長,發展快速人口日益增多,商 業亦日益繁榮。南投街原為南投廳治所在,街內區域劃分整齊,於昭和 14 年

(1939 )時已完成上下水道之設備,更由於消費市場商店蓬勃與主要馬路鋪設 瀝青路面,路燈設備亦極完善,所以逐漸形成地方中心。早期人口主要集中於 今之市中心,即仁和、南投、崇文、龍泉里一帶,後隨著經濟交通之發展而擴 及全市,或沿著交通路線作帶狀分布。(周國屏等,2002)

4.國民政府遷台後

民國 34 年台灣光復,當時南投隸屬台中縣,直至民國 39 年將原有行政 區調整之後,南投便正式成為一個縣。南投鎮為南投縣政府所在地,省公路幹道

民國 34 年台灣光復,當時南投隸屬台中縣,直至民國 39 年將原有行政 區調整之後,南投便正式成為一個縣。南投鎮為南投縣政府所在地,省公路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