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步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受訪者徵集和篩選的部分在上一節已有介紹,接下來從文本資料蒐集這一步 走開始,具體介紹:

一、文本資料蒐集

在對合適的受訪者進行先期接觸後,會向受訪者蒐集其近期使用的公關稿以 及據此寫成的新聞稿件。這種「同一主題下的公關稿和記者完成的相應的新聞稿」

被視為一個案例。接下來,研究者根據記者們的駐臺時間,在 Google 上蒐集了 他們在臺工作期間完成的新聞稿件。將其中明顯受到資訊津貼影響的新聞報導作 一彙整。另有一位記者提供了返回大陸之後持續接收到的郵件類型的公關資訊。

由於記者的工作性質改變,這些來自臺灣的資訊津貼未被採納成新聞報導,但研 究者認為其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也與網路管道自行蒐集記者的新聞作品,

擇其中一些典型的案例進行訪問。

受訪者提供的案例是最重要的文本資料。記者們將近期的符合研究條件的案 例材料(主要包括完成的新聞稿與相對應的公關稿)寄送給研究者。如果是電子 檔,會透過電子郵件傳送;如果是紙本文稿,則會先拍照,再將照片內容進行傳 送。在案例中,「公關稿」都有相對應的新聞稿。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公關稿 的發佈者達成了目的。本文假設,這部分被記者採納的公關稿,相比其他被放棄 的資訊津貼有著一定的優勢,令它們實現了自身價值。而這種優勢,包括其擁有 一定的新聞價值和人情,還表現在其蘊藏的「便利屬性」。這三種因素越多,優 勢越明顯,對記者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也就越大。

二、文本先期分析

對於記者提供的案例文本,研究者將進行初步的比較分析。首先需要瞭解各 自的文本結構和內容。對於公關稿文本,需要抓取其所表達的重點。分析其企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影響記者所採取的資訊策略,推測其最終目的。對於新聞文本,同樣需要梳理其 表達的內容。同時比較新聞的形式和資訊津貼文本之間的差別,有哪些取自資訊 津貼,哪些方面受其影響,新聞最終呈現的效果與消息來源所預想的是否存在落 差。透過比較分析,可以初步歸納出資訊津貼的「便利屬性」,也可以推測其間 的人情因素。

與此同時,結合通過網路蒐集到的駐台記者的新聞報導,可以對記者們報導 的新聞主題進行歸納和整理,初步探索記者的新聞價值取向。

對案例進行初步分析之結果,是下一步訪談的基礎,也關聯到訪談大綱的製 訂。在訪談中,將就這一階段初步分析的結論,向記者求證,獲得更詳細的解釋。

三、訪談資料蒐集

在這一階段,研究者將攜帶之前從記者處蒐集到的公關稿和新聞稿,對記者 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瞭解其駐台工作中遇到的公關資源 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瞭解其駐臺工作的新聞價值取向;第三部分是瞭解駐台 工作中的人情關係情況;第四部分則是結合具體案例,進一步瞭解記者在新聞產 製過程中對於重要因素的考量,這也是訪談核心的部分。最後一部分則是瞭解記 者的個人資訊。

從「文本初步分析」這一步總結出兩種文本的差異,以及新聞文本受公關稿 之巨細影響後,再透過訪談新聞文本的創作者——記者,來尋求解釋。究竟哪些 資訊在記者眼裡更具新聞價值?「便利屬性」是否真的能發揮作用?人情對記者 又有哪些影響?都可以在這一環節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

根據本章第一節的研究關鍵詞介紹,可以明白「公關稿」並不等於「資訊津 貼」。它只是資訊津貼的其中一種載具。在訪談中,除了向記者瞭解對於公關稿 的利用情況,也可以從其對整個採訪過程的描述中,找尋到其他資訊津貼載具的 蹤跡。比如,主辦方安排的一場記者見面會,包含重要新聞人物的發言,和其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訊息的發佈,那麼這場記者會所蘊含的資訊很可能比公關稿更重要,其對記者寫 稿的影響也相對要大的多。單就對公關稿和新聞文本的分析,根本得不到這部分 的內容,而對記者的訪談就可以做到這一點。此外,對客觀存在的文本做個人主 觀的解讀,很容易陷入研究者「自說自話」的窘境,而從案例中歸納出研究要點,

再向記者求以解釋,則可以得到創作者更多真實的、內心的想法與策略。

從第二節可知,本文的訪談與文本分析緊密結合。除了記者個人資料以及對 資訊津貼7基本情況的瞭解,在案例分析的部分,會依據每個記者所接觸到的不 同的資訊以及最後完成的新聞,進行大綱的製訂。當然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會 根據記者的答復,進行其他面向的引申。

四、資料深入分析

在深度訪談結束後,會對每一位受訪者做好訪談整理。在所有資料蒐集完畢 後,將進行相較於第二階段更為深入的分析。首先,總結所有案例,結合訪談,

可以歸納出駐臺記者所接觸到的資訊津貼的基本樣貌,包括形式、主題、數量等。

而透過瞭解記者們所關切之新聞主題,可以進一步推測其的新聞價值取向。接下 來則是對影響記者使用資訊津貼的三個要素進行分析。

在「便利屬性」的挖掘上,將上文發展的便利性的四個層次「決策性便利」、

「獲取性便利」、「使用性便利」、「回饋性便利」作為分析架構,來觀察案例中的 便利元素,同時佐以訪談,分析記者對於該種便利元素的態度和使用策略。

接下來透過深度訪談,來了解記者們各自的新聞價值取向。結合記者提供 的案例以及研究者通過網路蒐集到的資料,對他們駐台期間完成的新聞報導做一 個主題上的歸納,反過來審視各自的新聞價值取向,觀察這兩者是否相符,有否 存在新的價值取向。

7 在訪談中,为避免记者因「資訊津貼」的「津貼」二字产生误解,本文统一使用「公关资源」代替「資 訊津貼」,佐以口頭解釋,協助其理解研究主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在人情關係層面,首先透過對新聞稿件和公關稿件的比較分析,可以得出 記者對於資訊津貼內容的傾向。再結合訪談,瞭解記者對於資訊津貼的解讀,從 而推斷人情在其報導中的影響。

在對「便利性」、「新聞價值」、「人情」三個層面進行細緻分析後,需要把 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者根據三個要素各自影響性的強弱,從分析資料中 挑選出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就一個初探性質的研究而言,案例分析可以使 研究的內容更具體化。

通過具體案例,研究者將檢視記者對於三個要素的考量。三個因素的強弱 程度將通過雷達圖來顯示。本研究使用的雷達圖,有三個分析維度,分別是「新 聞價值」、「便利性」、「人情」。有三個同心圓組成。由圓心往外,每一個圈分別 表示低、中、高。若某一因素出於圓心,則表示該案例中這一因素幾乎沒有影響。

而越外圈說明此維度值越高,表明在該案例中,這一因素的影響越明顯。針對高、

中、低的判斷,則主要依據兩方面的考量。一是就同一案例中的三個因素進行比 較,觀察記者對於這三個要素的考量。從記者的視角出發,判斷某一因素在新聞 產製中發揮那個程度的影響;二是就幾個典型案例中的因素進行比較。通過案例 之間的比較,可以更清楚地觀察到因素之間的權重差異。

在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後,可以總結出記者在不同情境下,處理資訊津貼 的考量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