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津貼的來源與記者的人情關係

第四章、 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四節、 資訊津貼的來源與記者的人情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第四節、資訊津貼的來源與記者的人情關係

一、資訊津貼的來源

在資訊的來源上,中央社的活動預告發揮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需要說明的是,

中央社的活動預告平台是一種有償的資訊活動,並不屬於本文所探討的資訊津貼 範疇。在此特別提出,首先是因為其對記者的資訊獲取影響力非常大,幾乎每一 位受訪記者都表示這是他們最固定、最常用的消息來源;第二就是記者在很多情 況下,是通過中央社的活動預告,前往某一活動現場,接下來再進一步接收活動 主辦方的資訊津貼。所以中央社雖然沒有提供資訊津貼,但的確間接性幫助記者 接收到了資訊津貼。出於以上兩點的考慮,本文認為在此有必要對中央社對於駐 台記者的作用進行說明。

接受採訪的五位記者均表示中央社是他們最穩定、常用的消息來源,且往往 將其排在其他資訊津貼之前,進行考慮。記者們的排程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關 注中央社發佈的活動預告,再結合之前透過電子郵件或者是手機簡訊收到的資訊,

來排定第二天的採訪形成。大部分記者一天進行兩個報導事件。

臺灣這邊中央社國內活動預告,是出售給各個媒體的服務。每晚提 供第二天的預告。大概十點多更新。這應該是我最主要的資訊來源。內 容涵蓋政治方面,比如領導人活動啊,立法院這一塊;然後是科教文衛;

最後還有一個地方的活動。比如高雄臺北各個城市的活動。每天蒐集發 佈,資訊的準確性還是相當不錯的。(記者丙)

前一天晚上,我會接到中央社發佈的採訪線索列表,它會羅列第二 天的重要新聞事件和採訪線索,並且附有時間、地點。但是沒有具體的 聯絡人。我會根據活動的主題,判斷它的價值,以及是否適合攝影採訪,

然後挑選出 2-3 個題目,報給領隊。(記者戊)

由此可見,中央社的活動預告內容涵蓋範圍廣泛,記者丙和戊都將其當作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最可靠重要的資訊來源。查收中央社提供的資訊是他們工作的必經環節,很多時 候都決定了新一天工作的內容。

這些資訊大部分的來源是各種公關公司,也有政府的,文化團體的。

公關公司特別明顯,如果跟你有過聯繫,以後承辦的活動也會通知你。

(記者乙)

乙記者提到自己資訊津貼的來源包括政府部門,公關公司和文化團體。其中 公關公司最具積極性。

平時收到政府的資訊很少,以文化部和陸委會居多,金管會有時候 也會有通知。可能是政府聯絡都會有一個媒體聯絡的 pool,我們陸媒沒 有在這個 pool 裡面。總體來講政府資訊占十分之二三,剩下大部分都是 公司或者是文娛組織的。還有部分是來自政黨的。(記者甲)

甲記者在工作中,接觸到的來自政府的資訊有限,且是以「文化部」、「陸委 會」等與大陸聯繫較為緊密的部門為主。究其原因,可能是其尚未與其他的政府 部門建立起互動的溝通管道。總體而言是甲收到的資訊津貼是以商業文娛組織的 為主。

綜合以上,資訊津貼的來源主要有公關公司、文化組織、商業公司與政府部 門。進一步瞭解資訊來源與記者的互動,可以發現人情關係在其中的作用。不同 的消息來源與記者有不同的親疏關係。而親密程度對記者採納和處理資訊津貼會 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二、人情與資訊津貼處理

在華人社會,人情的影響力在各個領域都不容忽視,駐臺記者的工作自然也 不能避免。如第二章文獻中所歸納的,記者在工作中會主動去迎合媒介組織的要 求。所以媒介組織與消息來源之間的親密性也會直接影響到記者的工作。這樣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情況下,本文所觀察的「人情」的影響,既包括記者與消息來源之間的私人關係,

也包括媒介組織與消息來源之間的關係。接下來將分別從私人人情和媒介組織人 情這兩部分,來對駐臺記者處理資訊津貼的影響做一分析。

(一)、私人人情對於記者處理資訊津貼的影響

透過記者們的訪談,本研究發現記者私人層面的「人情」對於其處理資訊津 貼的影響因記者個人的特質呈現出較大差異。

大部分駐臺記者極少收到私人情誼的影響。

就我而言的話,沒有出於私人的原因去報導的。一來沒多少這樣的 情況,二來,我們的刊發標準是由後方新聞部決定,如選題無法達到類 似的標準,不能報導。(記者丁)

在臺灣結識了一些朋友,但是都和我的工作無關,完全不會影響到 我的工作。(記者戊)

正如記者丁分析的,一則大多數大陸記者在臺灣的人際關係較為有限,以丁 記者為例,雖然有兩次駐臺經歷,但每一次都只有兩個月時間,且兩次駐臺工作 不能連續。所以即使有和一些消息來源建立人際關係,也僅局限於最基本的工具 性關係。這種關係沒有親密到讓記者來挑戰後方新聞部的選題標準的程度。

但對於資深的駐臺記者而言,在處理資訊津貼時,就存在一定的私人情誼影 響。

我做了那麼多年的駐臺記者了,開始對臺報導這一塊我是花了很大 力氣。因為我做的早,所以在這一塊有一些人脈。……(活動資訊的處 理)當然還有一些是出於私人關係。如果是行業的朋友打個電話來讓你 支援一下,一般不是特別忙,都會顧一下別人的面子,過去採訪一下。

(記者丙)

丙作為最早一批的大陸駐臺記者,駐臺經驗豐富。相比其他記者,其在臺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人際資源要豐富很多,同時與消息來源所建立的關係也相對更加深入。所以一旦 他們主動聯繫,希望提供資訊津貼供記者使用,在沒有緊急重要的新聞報導的情 況下,丙會前去採訪報導,以「顧一下別人的面子」。

從丙的描述中,可以發現其將這部分消息來源視為「朋友」,已經從單純的

「工具性關係」,發展到了包含一定情感因素的「混合性關係」。丙作為「資源支 配者」,往往會在考慮自己與消息來源這一「請託者」是何種關係之後,做出相 應反應。因為丙將其視為朋友,自然預期將來可能會多次進行情感性交往。也可 能對方在過去曾經給自己提供過方便。所以此時記者會更願意將自己所擁有的資 源——媒體版面與對方分享。

(二)、媒介組織人情對於記者處理資訊津貼的影響

透過深度訪談,結合記者在駐臺期間完成的新聞報導,可以發現媒介組織往 往對於記者工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如果某消息來源與媒介組織形成良好的關 係,就能透過媒體作用於記者,從而影響其對資訊津貼的處理。

駐臺期間的確存在人情稿的情況,其實在大陸也有,可以說所有的 新聞生態都會存在,就看你怎麼處理。典型的就是大陸來辦的活動,比 如大陸媒體來這邊辦一個節目,跟臺灣同時錄製,我們就會去報導。就 新聞性而言,不強。更多的考量是,主辦方是大陸的媒體過來的一個活 動。而我們陸媒之間關係不錯,當然要支持。(記者甲)

甲所描述的大陸媒體來臺灣舉辦活動的事件,新聞價值有限。之所以會接受 這一資訊津貼,並進行採訪報導,甲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出於對消息來源身份的 考量。因為資訊津貼的提供方也是大陸媒體,是自己的同行。兩家媒體之間關係 良好,同處境外時自然需要互相照應,彼此支持。除了大陸的媒體同行,與駐臺 媒體關係密切的組織還有不少。

這些活動的資訊傳遞到我這裡分為好幾種形式,一種就是在大陸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時候已經跟我們機構打過招呼。比如說黃埔同學會、中國和平統一促進 會、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致公黨,這些都是跟我們部關係非常密切的 組織。還有一些省長來臺。有時候則是當地的臺辦10主任前來聯繫。當 地的媒體也會來拜託,我們省長要去,請支持報導一下。說實話有的省 長來了兩三次,這種活動現在也常態化了,其實不用多做強調了。(某 記者)

從這位記者的描述中,可以得知,像黃埔同學會、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這些 組織,與大陸媒體中涉及港澳臺報導的部門關係密切。他們往往是直接與媒體在 大陸的部門聯繫,提前告知即將在臺灣舉辦的活動。再由媒體內部轉達至駐臺記 者,進行採訪報導。至於省長來臺,一方面牽涉到地方政府與媒體的關係,另一 方面也體現了當地的媒體與駐臺媒體部門間的關係。所以縱使記者認為這樣的活 動已經常態化,在新聞價值上並不突出,沒有強調的必要,但出於以上兩種關係 的考量,仍然會接收這部分資訊津貼,進行報導。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部分對記者產生影響的資訊津貼,並非單純地只出於 媒體人情,而被記者所採用。無論是大陸媒體(非駐臺陸媒)來臺灣舉辦活動,

還是地方領導來臺參訪,亦或是類似黃埔同學會這樣的組織在臺舉辦相關活動,

這些事件本身都屬於兩岸交流的主題。而根據前文「新聞價值取向與資訊津貼」, 這一主題的新聞題材完全符合駐臺記者「兩岸關聯」的新聞價值取向。因此並非 沒有新聞價值。

本來大陸來臺灣的活動就肯定要報導,所以這其實有點難定義是不 是人情稿。總之涉及兩岸交流活動,於情於理都應該去捧場。(記者甲)

如甲記者所言,這類新聞是「於情於理」都該報導。這裡面的「情」自然指

如甲記者所言,這類新聞是「於情於理」都該報導。這裡面的「情」自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