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第三節是耙梳了有關資訊津貼的新聞價值的討論,確立了新聞價值對於記 者處理資訊津貼的重要意義。接下來回顧了若干關於新聞價值的定義。其中王洪 鈞(2000)提出的四個新聞價值要素:「時宜性」、「接近性」、「顯著性」、「影響 性」可用來檢視駐臺記者的新聞價值取向。也可以進一步觀察這種價值取向,對 他們處理資訊津貼的影響。

第四節則是關注了記者與消息來源的人情關係,首先回顧了人情關係的討論,

接下來則是探討了記者與消息來源之間的人情關係。由此,本文在之後也關注了 人情對於記者處理資訊津貼的影響。

本研究最終確立五位受訪者,採用深度訪談結合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

在資料分析過程中,首先對所蒐集到之案例文本進行通盤彙整,再結合記者的訪 談歸納出資訊津貼的基本樣貌。接下來針對性地從便利屬性、新聞價值以及人情 的層面,來探討記者對於資訊津貼的處理。最後則是透過幾個具體的案例,來觀 察記者在新聞產製中,對於以上三個因素的綜合考量。

第二節、研究發現與討論

本文想探討的是大陸駐臺記者對於資訊津貼的處理。為回答以上問題,本研 究提出兩個子問題。以下針對研究問題分別說明初步研究發現:

一、大陸駐臺記者接觸到的資訊津貼的整體樣貌:

針對這一描述性的問題,本研究主要從形式、提供方、主題以及數量角度觀 察,繪製出資訊津貼的整體樣貌。

總體而言,資訊津貼的形式多樣,常以組合的方式呈現。最常出現的是透過 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寄送的活動預告和公關稿,接下來還有各類網站呈現的多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體資訊,電話傳遞的語音通知和各種形式的記者會。在實際案例中,資訊津貼往 往以「資訊包裹」的形式出現。

記者接觸以及處理的資訊津貼以兩岸交流的主題最多,接下來是有掛台灣的 文化經濟,而政黨政治主題的相對較少。

駐臺記者接觸到的資訊津貼主要來自政府部門、政黨團體、公關公司、文化 組織、商業機構。此外雖然中央社的活動預告作為一種有償的媒體服務,不屬於 本文討論的範疇,但本研究發現中央社的活動預告平台是所有駐臺記者最常用和 固定的消息來源,其發揮的影響也最大。

總體上資訊津貼的數量已經超過了記者的處理能力,且增長的趨勢明顯。其 中關於兩岸交流合作的資訊最多,其次是臺灣的經濟與文化。政黨政治的主題因 記者本身的關注度以及報導分工,有顯著差異。

二、大陸駐臺記者對「資訊津貼」的處理

結合文獻,本文確定影響記者使用資訊津貼的要素有三,分別是「新聞價值」、

「便利屬性」以及「人情」。本研究有以下發現:

(一)、關於資訊津貼的便利屬性

資訊津貼的便利屬性按照發展順序可分為四個層面,分別是「決策性便利」、

「獲取性便利」、「使用性便利」、「反饋性便利」。

「決策性便利」指的有助於記者判斷是否使用某一資訊津貼時的便利性。主 要是以發佈活動預告的形式提供。預告內容的完整性、活動要素的簡明程度、以 及主辦方的態度都會影響記者對資訊津貼的性質判斷,從而影響其採納。總體而 言,大陸駐臺記者都能從資訊津貼處獲得較高的決策性便利。

「獲取性便利」指的是記者獲取某一種資訊津貼時的便利性。記者接收資訊 津貼最常見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消息來源主動將完整資訊遞送至記者、消息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源透過互聯網發佈資訊供記者搜尋、消息來源舉辦記者會邀請記者參與。這三種 方式在「獲取性便利」上依次遞減。當記者判斷一些新聞事件不具備緊急性與重 要性,且報導體裁為即時新聞消息時,較易受到獲取性便利的影響。

「使用性便利」是指將資訊津貼轉化為新聞稿件的便利性。記者最常採用的 有以下幾種:提供合適的拍攝畫面(針對於攝影記者);提供事件描述;提供數 據等論證資訊;提供採訪對象;提供錄音整理;提供報導對象的具體內容。

「反饋性便利」指的是記者與資訊津貼的提供方進行後期聯絡的便利性。作 為接收資訊津貼的最後一個環節,其體現了提供方的處理態度,是必不可少的組 成部分。大陸駐臺記者對臺灣消息來源的追蹤性便利,普遍持滿意態度。

(二)、關於記者判斷資訊津貼的價值取向

大陸駐臺記者在基本的新聞標準之上有以下三種價值取向:「兩岸關聯」的 新聞價值取向,重點在於呈現兩岸互融互通、良好交往的狀態。;「取長補短」

的新聞價值取向,重點在於傳遞臺灣相對成熟的社會治理經驗;「重要性與服務 性兼顧」的新聞價值取向,主要關注臺灣本地重要突發事件,以及能為閱聽人提 供實用幫助的服務性資訊;在處理資訊津貼時,駐臺記者是秉持了以上的價值取 向來進行選擇和報導的。整體而言,駐臺記者以正面報導為主,塑造了和睦正向 的兩岸關係發展態勢。

(三)、人情對處理資訊津貼影響

人情能對於記者處理資訊津貼產生影響。私人層面的人情對於大部分駐臺經 歷有限的記者而言,影響力很小;但對於資深的駐臺記者,就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來自「朋友」的資訊津貼記者會更樂意採用。而媒體層面的人情對記者產生的影 響更為顯著。這部分主要是大陸的機構或者組織,赴臺舉辦活動。由於記者所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務的媒體本身與這些機構組織關係良好,所以消息來源往往透過組織,對記者施 加影響,令記者採納其提供的資訊津貼。

(四)、駐臺記者在處理資訊津貼時的綜合考量

記者在利用資訊津貼產製新聞時,定會從「新聞價值」、「便利性」以及「人 情」三個因素中的一個或者多個來考量。總體而言三種要素互相關聯,共同作用。

由此也總結出記者處理資訊津貼時會用到的考量模式:

(一)、高度新聞價值模式。只要資訊津貼的新聞價值足夠大,記者就一定 會採用。在資訊津貼具有高度的新聞價值的情況下,記者對人情和便利性的考量 降低,甚至是不加考量。

(二)、高度人情模式。只要資訊津貼的人情關係足夠大,記者一般也會採 用。在資訊津貼具有高度人情時,記者對新聞價值和便利性的考量也會降低。但 與第一種模式相比,此模式具有一定的限制。在其與新聞價值不產生衝突的情況 下,記者會更自如地選擇使用。

(三)、中度人情模式。如果資訊津貼具有一定的人情關係,但並非十分顯 著時,記者仍會考慮採納。但在此時,記者對新聞價值和便利性都會有一定的考 量。且在報導的呈現上,會更多地從新聞價值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受控於資訊津 貼本身。

(四)、中度新聞價值模式。如果資訊津貼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但並非十 分顯著,記者往往會根據其便利屬性,來決定是否採納。如果此時資訊津貼能提 供足夠的便利性,協助記者報導,就能增強記者採納的可能性。

其中「新聞價值」是記者們在新聞產製時考量的第一要素。如果資訊津貼具 備較高的新聞價值,那麼記者對「人情」和「便利性」的需求就會降低。記者甚 至願意為新聞價值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在「新聞價值」一般的情況下,記 者會優先考慮「人情」和「便利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人情」也是影響資訊津貼使用的重要因素,「私人人情」與「媒體人情」

都會對記者產生影響。如果「人情」夠強,縱使新聞價值的程度較低,記者也願 意採納。不過人情因素很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果「人情」與「新聞價值」

產生衝突(比如記者需要在高新聞價值的新聞與高人情的新聞中抉擇),記者往 往會選擇後者。而一旦「人情」因素與「新聞價值」能相輔相成,就能大大提高 對記者的吸引力。

「便利性」在大部分的資訊津貼中都表現出較高值,這也體現了臺灣消息來 源在提供資訊津貼服務時的成熟性。雖然便利性對於記者判斷是否採用新聞沒有 直接的作用力,但在資訊津貼「新聞價值」與「人情」因素都不顯著的情況下,

「便利性」能提高資訊津貼的吸引力,甚至是影響報導的呈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