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節說明研究的流程,包含研究動機的形成、文獻的蒐集、研究主題的擬定、選擇 研究方法、徵詢研究參與者的同意、蒐集資料及持續的進行文獻探討、資料整理與分析 及最後論文的撰寫,分別詳述如下:

一、 研究動機的形成

因研究所進修再度踏進校園的那一刻,研究者的心情是興奮的,在度過一學期的蜜 月期後,開始思索著論文的方向。隨著研究所課業的修習,研究者一邊針對有興趣的主 題進行文獻的閱讀,並從教學現場找尋研究方向,隨著 102 學年度新生入學,有著臺美 混血兒背景的小安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研究者在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決定以小安為研 究對象,並開始著手相關文獻的探討。

二、 文獻的蒐集

研究動機形成之後,研究者持續蒐集相關的文獻,透過文獻資料的閱讀與對研究對 象的初步觀察,幫助研究者釐清相關概念而形成研究的目的與問題。

三、 研究主題的擬定

研究目的與問題形成之後,研究者與指導教授進一步針對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進行 討論,並將研究問題聚焦,擬定研究主題為「跨國婚姻家庭幼兒在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 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

49

四、 選擇研究方法

「跨國婚姻家庭幼兒在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重視的是個案 在學校適應的歷程而非普遍現象,因此,選擇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法。

五、 徵詢研究參與者的同意

確定了研究對象與研究主題,首先徵詢個案家長的同意,並徵詢個案班級老師的意 見及同意,開始收集整理研究參與者的背景相關資料。

六、 蒐集資料及持續的進行文獻探討

得到研究參與者的同意之後,研究者持續蒐集相關文獻資料,針對研究者未進班觀 察期間遺失的重要資料與個案教師進行訪談,並商請老師提供個案照片及相關資料。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始,研究者以觀察、訪談及相關資料的蒐集方式,進行研究資料蒐集 的工作,蒐集資料時間為 2014 年 2 月至 2014 年 12 月。

七、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過程就像是一個沙漏,剛開始就像沙漏的頂端,必須將所有與 個案相關的資料都容納進來,隨著研究的進行,慢慢將研究縮小範圍,就像來到漏斗的 底部,研究更聚焦在研究的問題(黃瑞琴,1991)。研究者必須將每次蒐集到的資料進 行初步的整理與分析,透過仔細閱讀後,與指導教授、同事與同儕討論,並將資料進行 編碼與分類,以確保研究方向的正確性。

為避免研究流於研究者主觀的判斷,影響研究結果的客觀性,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 利用不同方法進行資料蒐集,並以多元之觀點分析資料,以三角檢證法進行自我檢測。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