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質性研究的研究設計是研究問題與研究結論之間的橋樑(潘淑滿,2003),透過不 同方法蒐集多元豐富的資料,並且有系統地搜尋和組織研究中所蒐集的資料,可以增加 研究者對資料的理解,並有能力向他人呈現研究者的研究發現(吳芝儀譯,2004)。黃 瑞琴(1991)認為,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必須同時進行,方能立即知道資料是否互相矛盾,

是否需要繼續蒐集更多資料,而非機械式的記錄資料而已。

本研究收集資料時間為 2014 年 2 月至 2014 年 12 月,蒐集資料的方法為參與觀察、

訪談與文件分析等方式,並對所蒐集之資料進行編碼、歸納與分析,以建構本研究的結 論與建議,以下針對研究資料的蒐集及研究資料的管理與分析說明如下。

一、研究資料的蒐集

(一)參與觀察

研究者選擇甜心國小附設幼兒園蜜蜂班(化名)之一位跨國婚姻家庭男幼童為研究 個案,研究者雖然不是班級老師,但因身處於同一個學校環境,研究者與個案在校園中 偶有交集,當研究者進入個案班級觀察時,並不會顯得突兀也更能看到個案在教室中真 實的表現,對於資料蒐集有其方便性。研究者主要以參與式觀察個案在班級的學習及人 際互動之觀察記錄,2014 年 2 月至 2014 年 6 月入班觀察時間為研究者課餘時間,而每 天的點心及午餐時間為全園一起在餐廳用餐,研究者會針對個案特殊事件加以觀察記 錄,並委請個案班級老師及特教助理員於班上活動時間幫忙攝影及拍照,研究者透過參 與資料的回顧,進行省思及資料的歸納分析。2014 年 9 月至 2014 年 12 月每週進行觀察 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的完整時段,研究者無法自行觀察的時間則使用錄影方式或委請班 級老師及特教助理員協助,以獲得更完整之資料。

45

(二)訪談

訪談是迅速取得大量資料的方法,也是質性研究人員普遍採用的蒐集資料方法(李 正賢譯,2006)。本研究訪談的對象為個案班級的燕老師、雯老師、特教助理員小芬老 師、園主任及個案家長,訪談方式採用質性研究的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以獲取 個案在學校適應上較全面性的資料。

訪談分為正式訪談及非正式訪談。正式訪談部分事先擬定訪談大綱(如附錄三、附 錄四及附錄五),依據訪談大綱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為避免資料疏漏,在徵詢受訪者同 意後,訪談過程全程錄音,隨著研究參與者敘說的同時,也記錄重要的訊息及關鍵字,

如對研究參與者的敘述有疑問時,則進行澄清或進一步探詢,並視情況彈性增加問題,

直到資料充足為止。訪談結束後,將錄音內容轉譯成逐字稿,以供資料分析之用。每位 受訪者實施一次的正式訪談,時間為一至二小時左右。

非正式訪談是針對觀察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或產生的疑問,隨時訪談研究參與者以 釐清問題。教師的非正式訪談於課餘時間進行,至於家長的非正式訪談部分,則利用家 長接送個案的時間,進行資料的蒐集。

(三)相關文件分析

葉重新(2004)認為,透過文件蒐集與剖析,可以瞭解個人或團體的想法、態度、

價值觀,甚至是不為人知的潛意識部分。黃瑞琴(1991)也提到,文件可以檢核和增強 其他資料的正確性。本研究相關文件蒐集計有教師的輔導策略紀錄、教學省思日誌、幼 兒個人學習檔案、親師溝通聯絡簿及班級網頁等,研究者期望透過這些相關資料的蒐 集,能與觀察紀錄與訪談紀錄互為佐證,讓研究者資料更為完整。

二、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資料管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讓所蒐集的資料能夠方便研究者取用(李正賢譯,

2006)。潘淑滿(2003)認為資料管理具有以下三種功能:(一)確保在研究過程能收集

46

到高品質的資料;(二)保證資料分析具有客觀中立的立場;(三)透過系統化的邏輯管 理過程,確保資料分析與詮釋的完整性。資料整理分析的步驟如下:

(一)資料整理與轉譯

先將所蒐集的觀察、訪談及相關的錄影及錄音檔案資料做初步整理、轉譯,清楚的 標示資料來源並做歸類整理以便日後分析歸納,如「觀察 C-20140301」,「觀察 C」表示 個案的觀察紀錄,「20140301」表示觀察的日期,這些編碼成為研究者在引用文本資料 時的代碼(如表 3-3-1 及表 3-3-2)。

(二)編碼

研究者仔細閱讀轉譯內容後,依內容的關鍵字或關鍵內容做註記,進行編碼工作,

並在資料旁邊寫下研究者自己的想法,並加以命名編碼。例如:個案在課程進行不到五 分鐘就在教室地板上打滾,研究者將之命名為不專心;個案上課時常常發出聲響干擾同 儕,研究者將之命名為干擾行為;收拾玩具時亂丟玩具,研究者則命名為丟玩具。

(三)分類整理

研究者在資料編碼後,將性質相近的資料編碼歸在同一類別。例如:個案在地板上 打滾,與課程進行時不斷發生聲音干擾同儕學習,皆起因於個案聽不懂中文而出現之不 遵守常規的行為,因此,研究者將之一同歸類在「語言-常規」的類別;丟玩具的行為 則因還想繼續再玩,研究者將之歸類為「情緒-常規」的類別。

(四)歸納研究結果

根據資料編碼的類別加以統整,挑選最可彰顯研究主題概念的資料。例如:研究者 在選擇個案學習適應之生活常規表現的例子時,則會選用「語言-常規」類別中的實例 來佐證,而「情緒-常規」的實例則用來佐證個案生理適應之「情緒表達因無法溝通而 哭鬧及反抗」。研究者配合文獻資料的反覆閱讀、歸納統整,最後加以詮釋,整理出研 究結果。

47

表 3-3-1

研究資料管理表

資料來源 編碼舉例 編碼說明

觀察紀錄 觀察 C-20140301 觀察紀錄+對象+年月日 軼事紀錄 軼事 C-20140301 軼事紀錄+對象+年月日 教學日誌 教學日誌 T1-20140301 教學日誌+撰寫者+年月日 正式訪談 正訪 T1-20140301 正式訪談+對象+年月日 非正式訪談 非訪 T1-20140301 非正式訪談+對象+年月日 錄影 錄影 C-20140301 錄影+對象+年月日

幼兒輔導紀錄 輔導 C-T1-20140301 幼兒輔導紀錄+幼兒+撰寫者+年月日 親師聯絡紀錄 親師 T1-P1-20140301 親師聯絡紀錄+撰寫者+對象+年月日 幼兒作品 作品 20140301 幼兒作品+年月日

幼兒學習單 學習單 20140301 幼兒學習單+年月日

表 3-3-2

轉譯符號說明表

符號 說明 符號 說明

T1 班級教師-燕老師 T2 班級教師-雯老師 T3 特教助理員-小芬老師 T4 研究者本人 T5 幼兒園主任 T6 代課老師

P1 個案父親 P2 個案母親

C 個案幼兒 …… 省略中間部分內容

〔 〕 補充說明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