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歷程

基於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研究歷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行動前-確認焦點領域

釐清研究者希望改變或改進的狀態為首要步驟(Elliott, 1991),因此,第一個步 驟首先針對沉浸式族語教學進行現場觀察,發現幼兒的學習困境,例如:研究者在之 前進行沉浸式族語教學的課程中,發現幼兒對族語學習動機低的問題,以及教師設計 之課程無法回應幼兒生活經驗,導致其不感興趣的問題。觀察到問題後,開始蒐集與 研讀沉浸式教學、多元文化課程等相關文獻,因而形成研究問題,例如:教師如何提 高幼兒學習族語的動機,以及如何以拉阿魯哇族文化融入族語課程當中。其次,聚焦 研究目的與方向,並同時確定研究進行方式與蒐集教學資源,例如:瞭解教師實施族 語課程的教學歷程及幼兒的學習歷程與成效。接著,擬定行動研究計畫與設計教學活 動,包含整學期教學計畫、教學活動、親子學習單及主題教具製作等相關事宜,並與 專家及協同搭擋討論其適當性,確認課程內容。

二、行動中-尋找諍友忠告

研究者最接近研究場域,所以不易觀察全貌,詮釋觀點無法完全客觀中立,難免 有疏漏、盲點的部分,必須藉由諍友詮釋多元的觀點來充實本研究。因此,第二個階 段則為實際進行教學活動,同時蒐集課室觀察資料與文件資料(詳見第五節),並從

55

中加以分析,不斷根據教學時,幼兒的反應(包含使用族語的頻率、使用族語的情境 場合、使用族語的主題與族語字彙量)、諍友的討論及建議(包含每日教學紀錄、省 思札記)、家長非正式的訪談資料等面向,持續對課程進行反省、修正、擬定新策略、

再實施課程、再反省、再修正、再擬定新策略實施課程,直到課程執行完畢。

三、行動後-經驗的解放

在行動研究中,任何革新改變所付出的努力,最終成果就是能使幼兒受益,又或 者從研究過程中獲得經驗的解放,改變研究者不再迫於接受和盲目相信以往的經驗

(Elliott, 1991),也就是說,終極目的是研究者與幼兒能在行動研究過程中雙受益,

獲得自我成長與增能,使研究者能在研究中的行動循環,瞭解到族語教學中,教師與 幼兒共構課程的方式及幼兒學習到族語的歷程,並實際解決文化課程融入族語教學上 所面臨的困境。是故,第三階段重點是藉由研究中資料的歸納、分析與整理,紀錄本 研究中的發現、解決問題的歷程,最後撰寫出研究論文。

依據上三階段描述,本研究之流程見圖 3-1: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