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六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畫面 客家元素置入方式 出現時間

 置入方式

旁白置入、視覺置入

 情境

主持人用一段話總結該單 元的客家感動,最後嵌入行 政院客家委員會標誌

3’04”

第六節 研究發現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以《感動石客》基本資料與四個主類目分別討論之。

一、 《感動石客》

(一) 取材多來自客家族群密集地區

在研究文本基本資料分析,研究者認為《感動石客》的介紹地區比例,台灣 北部地區介紹比例 43%、台灣南部 20%;與台灣客家族群分布相呼應,此乃根據 行政院客委會於 2011 年 4 月公布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報告,桃竹苗 區分布最多客家族群,其次是台灣南部的高雄與屏東六堆。

(二) 閩南語使用比例多達 12%

雖然在《感動石客》中使用閩南語的比例不高,但部分受訪者卻能流利地使 用閩南語然闡述客家文物。研究者認為語言的交互使用,有助於更多非客家族群 了解客家文化,減少族群隔閡與排他性,更有益於同化涵化,並彰顯族群融合。

(三) 多使用男性、長輩與中社經地位者來自述客家相關經歷

根據基本資料分析,因《感動石客》對非客家族群傳遞客家文化之內涵,因 此在節目呈現手法上,多採用中社經地位的男性長輩以自述的方式來闡述自己與 客家相關等正面經歷。

(四) 置入形式以情節置入最多,沒有議題置入

在本研究文本內,情節置入多達 73%。根據鄭自隆(2008)定義,在戲劇進行中,

出現與置入單位、商品有關的情節鋪陳,讓置入單位與商品劇情扣連,即為情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置入,係屬於最容易呈現的置入形式。因此可理解情節置入在《感動石客》電視 宣導節目中的應用也最廣泛。

如第二章第二節探討電視置入理論時,根據鄭自隆(2008)定義,在戲劇節目 中,演員將話題引導至所置入的議題上。而在本研究中,如有節目主持人與受訪 者針對某一議題持續進行討論,則將計入議題討論置入。研究者建議,未來可在 節目中多置入與行政相關等議題,例如客語檢定考試、國中小鄉土語言教學等,

在行政管理層次上來顯露政府機構予傳播客家文化的多元觸角。

二、 傳統文化類目

(一) 最常出現的仍以傳統飲食為主,營生方式最少

本研究結果與李美華與劉恩綺(2008)、王雯君(2005)等研究相符,除了客家族 群正面文化特質為最常出現的客家元素外,如客家精神、硬頸等;次要的客家元 素則為客家飲食,如擂茶、柿子等。而在《感動石客》中,介紹傳統飲食相關等 篇幅高達 35%。除了 22 篇為美食類節目外,更含括旅遊 7 篇、產業 4 篇等都曾介 紹客家傳統飲食。此外,高達 60%介紹傳統飲食的節目是以北台灣為主。

在傳統文化類目中,客家傳統營生方式被提及的次數最少,僅 8 次。其中有 5 篇都是由男性主角自述式地介紹,如「苗栗公館阿煥伯」篇、「林文經-椪風茶」

篇、「天禾玉客家米」篇等。

(二) 民俗節目類別內容多描述傳統文化

如第四章研究所述,在民俗節目類別中,80%的節目討論到歷史典故與習俗制 度,其次 20%則是傳統飲食、工藝器物。看似民俗節目類別 100%與傳統文化相關,

但與其他節目類別的數量相比較,民俗類別僅有 5 篇,因此在研究結果便產生與 傳統文化較相關的數據顯示。

(三) 整體而言,無提及傳統文化相關等內容者比例高

其次,在傳統文化主類目中,總計有 32 集宣導節目是無任何與傳統文化相關 等敘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族群文化特質類目

(一) 客家族群集中地區有較高的文化流失憂患意識

在本研究中所有的負面文化特質幾乎與文化失傳相關(85.7%),而研究指出在 台灣北部(28.6%)與南部(42.9%)被提及較多次的負面文化特質。研究者認為係因為 兩個地區客家族群多,所以呈現出對文化流失有較高的憂患意識。

(二) 強化客家族群的正面文化特質

如第四章研究結果所述,於所有文本中提到正面特質有 38 次,其中以勤儉最 多,高達 10 次、硬頸 8 次、刻苦耐勞 7 次、質樸 4 次、堅忍 3 次、熱情好客 2 次;

不忘本、外圓內方、腳踏實地各 1 次。對照第二章對客家形象的相關研究整理,

研究者並無發現在本文本中有較不同於以往的客家族群正面文化特質描述,意即 客家族群的正面文化特質於《感動石客》系列電視宣導節目中再次強化。

四、 族群關係類目

(一) 整體而言,《感動石客》較少著墨於族群關係,並且完全沒有闡述與族群 衝突相關的內容

在 100 集研究文本中,有 85 集皆無著墨在族群關係上。張茂桂(1993)認為,

族群的意義在於它被當成一個社會的、歷史的建構,是經過歷史過程、競爭對立 的社會關係而建構出來的身分認同。研究者認為,《感動石客》系列電視宣導節目 係定位於介紹客家文化風情為主,也為避免族群對立等敏感議題,因此不著重在 描繪緊繃的族群關係。

(二) 在主角年齡為平輩的節目中,對族群關係並無描述

主角年齡為平輩的節目共計 17 篇,其中有 5 篇(21.3%)論及傳統文化類目,如

「邱家粄條」篇的傳統飲食,「產業客籍服飾業者」篇的傳統服飾。9 篇(52.9%)談 論正、負面族群文化特質;13 篇(76.5%)談到當代生活類目,譬如「曾雅君」篇創 新客家音樂,「客家安徒生張捷明」篇力推客語童話故事。以上三個主類目都有涵 蓋其內容,但對族群關係卻無任何相關描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研究者認為,因平輩年齡階段,不像老年長者或長者等經歷過客家在以國語 為主宰場域的抗爭歷程,因此較不適合用年輕族群以闡述關於族群關係等議題,

當然也相對無說服力。

五、 當代生活類目

(一) 文化創新最多,包含結合新科技、改良傳統文化或技術

當代生活主類目中,文化創新出現次數多達 52 次,已逾一半篇幅。研究者認 為主因係《感動石客》所呈現的是當代客家風貌,因此運用文化創新讓閱聽眾改 變固有對客家族群的認知。

(二) 旅遊節目類別多半論及村莊發展

在旅遊節目類別中,多達 55.6%的篇幅會呈當代客庄發展,研究者認為,同樣 是使用與傳統村莊衝突的現代元素,改變閱聽眾對客家的舊有形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