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的信實度 壹. 研究者與參與者的關係建立

本研究資料收集的主要方式在於透過與研究參與者的深度訪談,研 究參與者所分享的內容會影響研究的結果,考量精障者的特殊身份、症 狀的影響以及對於陌生人的戒心,研究者在正式訪談前會先與參與者主 責的康家工作人員進行簡短的討論,了解參與者目前的疾病狀況以及與 陌生人互動的意願後,再經由康家老師的引介與訪談參與者進行見面,

研究者會參考自身多年與精障者互動的臨床經驗,待與參與者建立友善 的關係後才正式進入訪談,而訪談的地點與時間以研究參與者的意見為 主,以維護研究參與者的舒適度及隱密性,讓參與者在安心、信任的氣 氛中分享真實的訊息。

貳. 資料的多元核對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包含訪談逐字稿、訪談札記、復健紀錄並透過訪 談重要他人的逐字稿,利用各種不同的資料蒐集方法來增加豐富度並使 用三角校正法來檢視、補充、整合資料的真實性,且在分析的過程中透 過反覆聆聽訪談錄音檔,多次重新體會受訪者所想表達的情境與感受。

參. 同儕檢核

為增加資料的真實性,在資料收集與分析的過程中請一位復健諮商 所的同學做為協同檢核員,其為精神專科醫院的職能治療師並也以質性 研究的方式做為論文研究方式,故對於精障者及質性研究法有相當程度 的了解,共同針對訪談大綱、編碼過程及分析主題進行檢核,避免參訪 者的想法在轉譯成文字時失真,同時對於資料分析提供不同的看法及角 度,讓資料更豐富。

肆. 研究參與者檢核

研究者完成訪談資料的分析之後,利用研究分析結果檢核同意書,

與研究參與者進行面對面的討論、澄清與核對,並根據研究參與者的意 見及想法修正偏誤之處,確保研究者分析的正確性。

第六節 研究倫理

質化研究有賴研究者在一段時間裡,能參與並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 世界,但對於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來說,這種親近性和隨時間改變的特性 雖然是質化研究所必要的,但某種程度卻具有危險,特別是容易因此涉 及相關的倫理議題(張英陣,2000),且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為慢性精 障者,其身分及心理狀態比一般常人更為敏感,故本研究在整個研究過 程中遵守以下原則:

壹. 知情同意

研究者在訪談之前,會先與研究參與者說明此研究之目的、進行的 方式、資料的運用處理方式、資料公布的方式、紀錄訪談對話的錄音、

逐字稿及受訪者的權益,讓參與者可以充分了解與本研究有關之訊息並 決定參與研究後才簽訂研究參與同意書,由研究者與受訪者各留存一份,

即使已經簽署這份同意書,如在之後的受訪過程中或是不願資料的公開、

不接受記錄訪談內容的方式,都可直接拒絕並暫停訪問,全程尊重受訪

者的意願及權益,不勉強及強迫參與。

貳. 保密原則

由於精障者的特殊身分,且需進入參與者的生活事件中,深入了解 被研究者的想法、信念與價值觀,故為維護其隱私權,訪談一開始將詢 問受訪者希望研究者如何稱呼,後續的訪談過程中都以其所取名之暱稱 來稱呼受訪者,不直接稱呼受訪者姓名,而在訪談過程中提及所有的個 人資料,包含居住地、學業、工作單位、職稱等,在撰寫逐字稿時都一 並匿名處理,而研究過程中受訪者所提供之相關文件,也都以受訪者的 匿名處理不直接引用避免造成受訪者身分曝光,文本完成後再請受訪者 確認資料是否正確,確保參與者的身分獲得絕對的保密。

參. 不歧視與尊重

在研究的過程之中,研究參與者需要討論與自己個人有關的隱私,

在這樣的過程中,保持對於研究對象的高度尊重是必然且必需的,不會 因為研究參與者的身份、種族、文化、性別等因素而有態度或待遇上的 差異,秉持一視同仁、尊重不歧視之原則進行研究。

肆. 避免心理壓力及傷害

依據本研究的設計及目的,在訪談的過程中會需要參與者去回想其 在疾病及就業的歷程中所遭遇到的挫折及困難,可能會使參與者陷入負 面的情緒,為避免參與者在回想的過程中造成二次的傷害,故在訪談的 過程中,受訪者感到任何的身心不適都可直接提出並暫停或退出研究,

而研究者也會利用自身職能治療的專業知識,適時觀察受訪者的表情、

動作及說話的語氣去判斷、詢問受訪者的心理狀態而適情況進行輔導或 中止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