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的主旨在於透過對臺中市國中教師的調查研究,來了解教師對於全球 化議題的認知以及專業承諾兩者之間的相關,本章總共有五節,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待答問題,第四節名詞解釋,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九七O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興起、經濟的自由化、知識的爆炸以及大量 的資訊流通,加上日新月異的交通和科技造成的時空壓縮,使得國際之間的交流 愈加頻繁,世界也變得愈來愈小。國家之間的界線趨於模糊,且在政治、經濟、

文化、教育以及軍事上呈現同質化(homogenisation)的趨勢,「地球村」或者「天 涯若比鄰」等語詞,在現今已成既定的事實,不再是想像或誇飾的修辭。吳清山、

林天佑( 2003)指出全球化(globalization)包含兩種意涵,第一是指世界人口跨越現 行國家界線從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的程度;第二是指一個國家的人民從事 跨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程度。《紐約時報》專欄作家Friedman, T.L.(2005)認 為「扁平化」的世界正在出現,科技、經濟以及政治革命正在剷除各種壁壘,世 界上各國家的人們在嶄新的平台上競爭和合作。

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的相關逐漸形成,世界各地逐漸變 成一命運的共同體,全球關連的現象在生活中上演,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2013 年全球H7N9防疫大作戰,極端異常的天氣威脅生態問題,皆反映事務解決因果的 複雜性,並非單一國家或地區根據特定條件就可負擔,它們成為全球共同的挑戰。

駐日內瓦代表Rene Wadlow認為,全球化對於我們真實的生存世界有重大的影響,

他認為全球化是由多種經濟、文化、政治及意識形態力量所推動世界整合的過程,

此等情形反映在市場通路膨脹、全球生產模式和文化的融合之下更龐大的合作及 相互依賴在經濟、政治、科技、環境或健康等領域中;國際會議、一般貿易協定

2

及多國的專案,也積極解決長久以來單國或區域無法解決的困難(佚名譯, 2002)。

同時全球化強烈凸顯出國家政治活動無法解決的種種限制(沈宗瑞、高少凡、許湘 濤、陳淑鈴譯本,2004),國家之間似乎是彼此競爭、彼此受限。

為了克服全球化所帶來的全球性危機,教育成為使人具有應付全球變遷知能 的途徑(楊國賜,1995),所以世界各國相當重視全球教育,並期待透過教育的歷程 使人們具有解決全球性危機的知能。Tye (1991)認為學校教育必須回應全球教育的 需求,並使學校成為促進國際交流的溝通平台。全球教育的假設在於破除疆界迷 失,提昇全球化素養,以解決全球相互連結的問題。全球教育的前提乃是認為教 育有其責任幫助學生發展全球教育,以適應與理解今日真實生活世界,全球知能 乃是教育應有的內涵,應發展積極的公民教育與和平文化,才能促進世界溝通(顏 佩如,2003)。

面對全球化銳不可擋的風潮,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樣貌亦有所改變,中小學教 育是國家的基礎教育,而教師是教育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身為教育現場的 工作者,研究者欲從熟悉的教育現場著手,來探討一般國民中學教師的全球化認 知現況,了解國民中學教師的全球視野以及對全球議題的敏銳度如何?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一。

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無可抗拒的課題,不論在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 各方面是既合作且競爭,知識的創新及應用成為生根國際的基礎、創造國際視野 的平台以及拓展學術領域的根據地,知識成為區隔經濟強國與弱國、核心與邊陲 的鴻溝,而教育不但是立國的根基,更是傳遞知識與價值的活動。現今多位國外 學者積極投入全球化影響的研究(Merryfield, Jarchow&Pickert,1997;Robertson,1992;

Waters,1995;Tye,1991;Wiseman,1995;Gardner,2004;Taylor&Francis,2008),國內 研究者亦相繼順應此潮流,在全球化下有關教育的研究(林淑宛,2002;林文竹,

3

2004;洪雯柔,2001;陳玫妤,2005;陳季鈴,2006;許雅婷,2006;廖昱琮,2006;

劉永元,2006;賴炫光,2007;顏佩如,2004;陳瑞堂,2008;許玉芳,2010;黃 義勝,2011)。國小教育相關層面的研究有:陳玫妤(2005)以高雄縣市國小教師 實施全球化認知與校務參與、工作投入相關的研究;陳季鈴(2006)以台北市公立 國民小學教師全球視野認知與影響因素做探討研究;賴炫光(2007)以中部三縣市 國民小學實施全球化現況與學校競爭力之相關研究;陳瑞堂(2008)以台中縣國小 教師實施全球化認知與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黃義勝(2011)以屏東縣國小社會領域 教師實施全球化認知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中教育相關層面的有許玉芳(2010) 以桃園縣國中教師實施全球議題知能與專業發展相關之研究。上述研究中,不同 背景的教師全球化認知有顯著差異,究竟臺中市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教師其全球 化認知是否也具有差異?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我國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近十年來推行各項教育政策的改革,包括九 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學校本位課程、創新教學、強調教師專業發展、推動教師專 業評鑑...等等許多重要的教育政策,教師不但要重新調整自我的角色,而且需要 創新教學方法,發展專業知能,隨著新時代資訊傳播的進步,大幅提高家長對學 校事務的監控,教師應扮演溝通的橋梁,這其中教師對教育的專業承諾是重要關 鍵。究竟國民中學教師面對全球化的衝擊之下,其專業承諾的現況為何?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三。

張春興 (1983)認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要具備「能教、會教、願教」的條件,「能 教」是教授學科知識,「會教」是擁有專業知能,最重要的「願教」便是教師的

「專業承諾」(professional commitment)。Morrow和Goetz( 1988)認為專業承諾就是 專業精神。教育專業承諾除了是達到教育專業精神的基本要件,也可以說是對教 育工作的一份堅持與執著感。「教師的專業承諾」是教師獻身教育專業的意願及 對教育專業的認同感,在心理上表現出積極認同的態度,在行為上亦能積極投入 以求達成認同對象之目標,且有不斷研究進修提升專業能力的意願。Billingsley和

4

Cross(1994)更認為教師的專業承諾是影響教育成敗的關鍵。

Becker( 1960)是最早提出承諾(commitment)這個概念,認為承諾是支持人類 繼續從事工作的心理機制。而專業承諾(professional commitment)的定義各有不同 的詮釋方式。所謂專業承諾是一種生涯規劃的承諾,也是生涯規劃的重心;亦是 工作職業的托付(Randall&Cote ,1991)。Morrow(1993)更認為專業承諾是職業承諾的 重心所在,強調專業在人類整個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是支持個體堅守崗位的力量 來源,教師對教育專業的認同,投入與意願將會提升其專業知能與進修的動能,

這種教育專業承諾是影響教師生涯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有關教育的研究中,在國小教育相關層面的有陳玫妤(2005)、賴炫光

(2007)、陳瑞堂(2008)、李田榮(2009)、黃義勝(2011),在國中教育相關層 面的有鄭春蘭(2009)、許玉芳(2010),上述研究中全球化認知與教師教學效能、

專業成長或學校競爭力的相關性極高,且教師全球化認知對校務參與及工作投入 有顯著的預測力。教育環境因應全球化產生諸多的改變,對身處教育第一線崗位 的國中教師是否產生影響?其範圍和層面為何? 從全球化的觀點來分析教師需具備 的專業承諾,當有助於教師專業的重新定義,以符應全球化的教育發展。基於上 述緣由,國中教師的全球化認知與專業承諾的相關,確實有待深入探討,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四。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是以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個人背景變項」是自變 項,「全球化認知」以及「專業承諾」為依變項來探討其中的相關,希望透過本 研究的資料蒐集探究及問卷統計分析結果,以供作個人、學校以及教育行政機關 今後作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以上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以臺中市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之具體 目的如下:

一、了解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全球化認知的現況。

二、了解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承諾的現況。

三、探討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全球化認知及專業承諾之相關情形。

四、探討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全球化認知對專業承諾之解釋力。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整體的全球化認知之現況為何?

二、臺中市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教師在全球化認知上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整體的專業承諾之現況為何?

四、臺中市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教師在專業承諾上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全球化認知及專業承諾之相關情形為何?

六、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全球化認知對專業承諾之解釋力為何?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國民中學教師

國民中學教師係根據國民教育法設置之公私立國民中學,本研究所指「國 民中學教師」係指101學年度服務於臺中市公立國民中學(包括完全中學)的教師,

包括導師、專任教師、代理教師、及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師,但不包含實習老師。

二、教師全球化認知

6

「教師全球化認知」,指教師在交通與資訊科技發達所造成的世界壓縮,而 導致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等逐漸呈現同質化趨勢,而理解全球為「地球村」

的概念,其內涵分為五個層面:全球化的理解、全球化的議題關注、全球化的教 育改革、全球化的課程發展、全球化的教師素養。

的概念,其內涵分為五個層面:全球化的理解、全球化的議題關注、全球化的教 育改革、全球化的課程發展、全球化的教師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