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節將依照研究實施程序、輔助溝通器材設計、教學內容設計與時間進度表等 依序作說明。

一、 實施程序

本實驗之實施可分為預試及正式研究階段。

(一)預試

預試階段主要是為正式實驗做瞭解,包括:攝影機是否會干擾師生互動;攝影 的角度、距離;十五分鐘的觀察記錄是否適當;溝通輔具設計的合宜性等。另外,

預試所拍攝的影帶亦做為觀察者一致性訓練時使用。

預試對象為一位五歲大之低張型腦性麻痹女生,伴隨肢體與溝通障礙。目前稍 能自行控制頭部,在協助下能維持坐姿,移行時需依賴旁人推動輪椅,上肢因張力 較低僅能小幅度左右移動。視覺功能方面,能追視與注視,聽覺部分則能正確轉向 聲源。

預試對象慣用語為國語與台語,在溝通理解方面,能聽懂自己的名字但轉頭動 作慢,雙眼會注視聲音來源處。目前個案能理解簡單指令,例如拿起來、要吃、好 棒、不可以等。在表達能力則相當缺乏,偶爾發出呢喃聲音,但無法瞭解其意思。

溝通動機薄弱,對聲光玩具動機較佳,會伸手移向目標物。午餐時間拒絕進食時會 閉唇並轉頭避開湯匙,其餘活動中極少以聲音、動作等進行要求或回應問題,但會 注視說話中的對象與目標物。

預試結果發現,預試對象上肢動作很差,常常會誤觸多格版面內容,且因上肢 穩定性不高,易將語音溝通板揮落至地上。因此為該對象設計的語音溝通板,必需 使用支架於輪椅上加強固定,避免因固定不當降低使用動機與效益。同時預試過程 中發現,原預定的四十分鐘教學時間,因腦性麻痹多重障礙幼兒注意力易分散不易

集中於整個教學過程,經研究者與班級教保員討論並且進行教室觀察後,發現二十 分鐘較為適合。因此,將教學時間調整為二十分鐘;而正式研究時之攝影機的角度、

距離、溝通板擺放的位置以及觀察記錄的時間均與預試階段相同。

(二)正式研究階段 1.基線期

基線期係指觀察輔助溝通系統尚未介入前,受試者各項溝通技能的表現,包括 自發性溝通行為的次數、適當回應他人的溝通行為次數。基線期的觀察選擇於情境 較為自然的課程,觀察尚未進行輔助溝通系統介入前,受試者與同儕、班級教保員、

助理員間的溝通互動行為。觀察時期包括每週兩次,於上午九點到十點生活自理時 間進行拍攝錄影,每次拍攝時間為 15 分鐘,共進行四次。

2.介入期

當基線期的資料穩定後逐一進行實驗教學,輔助溝通系統的介入以個別教學的 方式於受試者的教室內進行,由研究者依據教學步驟進行溝通訓練。個別教學於教 室內進行,每週兩次,每次 20 分鐘共進行十次。教學過程中均以數位攝影機進行 拍攝,做為研究資料。

3.維持期

維持期之目的在於評量輔助溝通系統的教學褪除後,受試者於教室情境中的溝 通表現,是否如同介入期的成效。本研究之維持期的資料是在介入期結束後一週進 行。資料的蒐集也是在生活自理時間進行拍攝,拍攝記錄的時間、地點和次數與基 線期相同。

二、 輔助溝通器材設計

本研究依受試者特性與溝通需求設計兩種溝通輔助器材,設計過程中請受試者

之教保員給予意見,研究者再進行修正。本實驗所使用的溝通輔助器材分別為兩 種,種類與規格詳見本章第三節之介紹。

三、 教學內容設計

依據研究者觀察受試者在教室內的行為與溝通能力評量的結果,設計教學步驟

與課程內容,茲將教學內容設計說明如下:

(一)教學內容

本實驗之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包含辨識輔助溝通器材之內容與正確使用其 內容;輔助溝通器材的內容均由研究者先說明並示範,再要求受試者練習。進行實 驗教學的時間為生活自理時間,該時間活動內容以飲食與居家生活為主,因此所設 計之版面內容以此類活動優先。教學時依受試者的反應給予不同提示,每次教學 20 分鐘,研究者在教學時將輔助溝通系統置放於桌上讓受試者練習。

(二)教學過程

本研究的教學策略為 3 秒固定時間延宕及行為改變技術中的遞增式提示協助策 略,遞增式提示為口語提示、口語加手指的動作、口語加身體示範、口語加身體協 助(李淑貞,1997)。教學過程中,每次研究者說出指令並等待 3 秒(由教學者以計時 器計秒),若受試者沒有正確反應就進入提示流程,最後一個提示方式為口語+身體 協助,若受試者仍無法正確執行該步驟,則再重複此教學步驟。當受試者能正確反 應,立即給予受試者增強物,完整的提示流程如圖 3-2。在教學過程中若受試者沒 有正確反應會給予提示,在觀察時間則不予任何提示。

重複教學步驟

四、時間進度表

本研究從 2007 年 12 月開始準備研究教學計畫後,依據研究者能力狀況擬定研

究進度表,藉此督促研究之執行並使研究設計能系統化,掌握研究中每一部分所需 的時間。本研究於 2008 年 3 月 17 日開始進行兩週的受試者基線期資料蒐集,之後 進行介入期共五週,在介入期結束後一週,即進行維持期的觀察評量兩週,過程中 若遇到國定假日與戶外教學或受試者請假時,研究進度便順延,整個研究於 2008 年 6 月 6 日結束。本研究各階段之實施日程於附錄九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