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程序

依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本節將研究程序與內容分述如下:

壹、研究前準備工作

在研究前之首要準備工作,即是進行國內、外國際學生相關文獻之蒐集 與研讀,藉此形塑研究之主體概念。目前在國外文獻方面,由於全球國際化 的浪潮,各國紛紛向世界各地之優秀學子招手,使得國外求學的留學生人數 日益增多,也因此在國外文獻與研究當中,對於國際學生相關研究著作為數 不少,無論在學習抑或是適應議題上皆提供研究者在資料蒐集上的豐富度;

反觀國內的研究,多著墨於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對於國際學生「學習」的 相關主題的研究尚付之闕如,增加研究者在文獻資料收集方面的困難度。因 此,研究者在進行引導時,除了訪談國際學生以瞭解在課堂學習中的實際情 形之外,研究者同時就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專門輔導國際學生之心理諮商 師進行初步訪談,希冀透過訪談活動的進行,從不同角度與面向來了解國際 學生來台求學普遍遭遇到的問題狀況,藉此更確定本研究之方向與問題。因 此,本研究之準備工作主要是以文獻蒐集、研讀為主,輔以人物訪談相互配 合進行。

貳、研究參與者的邀請

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的邀請,以透過各大專院校國際學生專責輔導單位 推薦為主,推薦符合研究參與者條件之國際學生,請被推薦之學生填寫基本 資料(見附錄一)後,選取資料豐富之研究參與者,再以電話或 E-mail 等聯 絡方式,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問題、動機以及訪談進行之形式與保密原 則以及研究之重要性等,誠摯地邀請研究參與者參與此次的研究,在研究參

72

與者同意參與研究訪談後、正式訪談前寄送訪談問題大綱(見附錄四),並確 認參與研究之國際學生是否能完全了解題意。在簽署研究訪談同意書(見附 錄二)後,正式成為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

參、前導性訪談

爲確認訪談問題是否合宜以及是否能真正回答研究問題,故於正式訪談 前進行前導性訪談,依初步研究訪談大綱(見附錄三)問題進行訪談,將訪 談內容整理成逐字稿型式呈現(見附錄六),並進行要素抽取(見附錄七)。

本研究之前導性研究進行於民國九十七年四月八日下午六時,訪談的對象邀 請來自亞洲地區(韓國),目前就讀於某國立大學大學三年級,自幼留學於英 國,擁有豐富跨文化學習經驗之國際學生,作為本研究前導性訪談之研究參 與者。

透過此次前導性的訪談,除重新修正訪談問題初稿中語句較複雜、生澀 之字句,以及概念較模糊之問題,以利正式訪談問題的順利進行外,也讓研 究者更加確定本研究之研究問題與方向。同時,藉由前導性訪談之進行,研 究者對於研究結果有以下初步發現:(一)研究參與者來台動機為學習中文,

為了提升自己語言能力以及達成職業目標,屬於留學動機中的推力因素;選 擇以台灣做為留學國家乃因台灣政治環境穩定,則為拉力因素;(二)國際學 生來到台灣攻讀大學學位,對他們而言,學業上的壓力與台灣的教學方式是 最難適應的部分,也是最大的問題;(三)造學習適應困難的主因即是教師教 學方式;(四)面對學習適應上所造成的壓力,研究參與者主要以尋求相同背 景的人際支持做為達到正向適應策略。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進行分析,造成研究參與者難以適應的背後原因為台 灣傳統教學方式主要採教師為中心、多採講述式的教學方法,加上教師權威

73

高高在上,造成國際學生嚴重的學習適應困難,此現象以文學相關科系尤為 嚴重。台灣的教育方式與研究參與者過去在自己國家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存在 著極大的差異,由此也點出台灣與西方國家在教育文化之差異即是造成學習 適應困難之主因。除此之外,台灣教師缺乏對於國際學生的包容與瞭解也是 導致國際學生學習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前導性研究也同時發現到,研 究參與者並不熱衷參與校內相關活動、與本地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多,容易產 生與本地學生之間的隔閡。

由上述可知,文化背景差異越大所產生的適應問題越嚴重,加上就讀不 同領域科系之國際學生,其學習經驗受到所就讀的科系之教學方法影響頗 大,有鑑於此,在正式訪談對象部份則改選取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就讀不同 科系領域之國際學生進行訪談,以增加資料的豐富度與多元性。

肆、正式訪談

本研究主要採深度訪談法,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開放式的問題,

引導研究參與者暢所欲言,進而將其內在世界的經驗故事透過訪談的機會完 整呈現,藉由分享來台求學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難與適應方式,重新回顧並 檢視自己在大學的學習歷程,並且在徵求研究訪談者同意之前提下,進行錄 音與錄影。

伍、資料分析與整理

於每次訪談結束後,將訪談內容配合訪談問題大綱進行逐字稿的謄寫,

並於謄寫完成之後,反覆閱讀、仔細審核。尤其考量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之 中文表達能力,因此必須將訪談逐字稿交由研究參與者核對內容概念是否合 於參與者所言,確認無誤後,針對主題、要素等進行歸納、整理、與分析。

74

陸、歸納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當要素逐漸浮現、資料的主題顯然可見時,即可開始針對所蒐集的資料 進行研究結果之歸納,撰寫研究報告,並根據訪談內容所得到的新概念,補 充文獻探討中的理論基礎,同時隨著資料的更新與增加,不斷地重複修正研 究報告。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