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傷,即使奮力揮動翅膀卻難以飛翔,彷彿一群振翅「難」飛的候鳥,誠如國際 學生在留學歷程中遭遇的挫敗,但即使失敗,挫折終究會反倒化為奮力再起的 力量,努力將自己再度推往下一個適應的階段,朝向另一個歷程的邁進。

本章主要介紹本研究之研究背景、動機、目的與問題,共分為四節。第 一節,說明研究問題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 針對本研究中關鍵名詞進行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的價值與 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現代的大學,源自歐洲中古世紀,有其深厚的傳統與獨特的精神。惟自 工業革命以來,社會變遷加速,尤其近十年來,科技進步神速,經濟成長繁 榮,政治自由民主,社會價值多元,因而衍生許多問題,形成一股洶湧澎湃 的浪潮,衝擊著大學的門牆,迫使大學走出學術的「象牙塔」(陳伯璋,1994;

引自葉至誠,2002)。而這股洶湧澎湃的浪潮,正是近年來不斷強調的「國際 化」。面對這股國際化浪潮席捲而來,大學教育的型態與體制必須有所調整,

才能跟上時代的脈動與潮流。有鑑於此,「國際化」已成為現今高等教育發展 的重點之一,政府相關單位除積極鼓勵各大學院校提升學術國際競爭力,邁 向國際化目標發展,同時放寬來台國際學生就讀限制、提供優渥的獎助學金,

目的即是希望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台就讀,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

就國際學生的交流而言,一方面基於不少學生有與日俱增尋求國際經 驗、知識、技巧及價值之需求;另一方面全球資本主義經濟考量下,不少國 家國內高教經費緊縮,不得不另闢國際學生市場來使高等教育發展能符績效

3

責任的需求(楊深坑,1999)。加上近年來,教育市場開放,各大專院校如雨 後春筍般林立,但卻受到全球少子化趨勢的威脅,許多學校面臨招收不足的 現象,以九十六學年度大學考試為例,大專院校缺額系所共有35 校系未足額 錄取高達522 人(台北訊,2007)。因此,各大專院校紛紛敞開入學大門,轉 向國際間優秀莘莘學子招手,藉由不同種族與文化之間的交流,促進高等教 育邁向國際化、多元化的發展。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及教育市場開放的影響下,我國高等教育機構也面 臨國外大學競收學生的壓力與衝擊,因而產生招收國際學生的迫切需求,因 此,吸引國際學生來台留學成為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對於 各國而言,國際學生人數之多寡,不僅是該國教育國際化以及教育國際競爭 力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該國國家吸引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的表徵,所以越先 進的國家,其國際學生人口越多,更加致力於擴大招收國際學生方面政策之 發展(張欽盛,2005)。

受到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以及國際學生人數增加的影響,教育部近年 來開始積極推動國際學生來台就讀相關政策,更於2006 年 6 月正式訂定「推 動外國學生來台就讀辦法」(教育部,2006),作為國內各大專院校招收國際 學生之依據。來台攻讀學位的國際學生與日俱增,已有顯著成長,2008 年在 我國修習學位之國際學生人數已從 2006 年之 3,735 人增加至 5,259 人;在台 研習華語文者亦成長達1,0177 人,如圖 1-1-1。

4

圖 1-1-1 歷年來台國際學生人數 資料來源:出自教育部(2008)

隨著國際學生來台人數的增加,許多國際學生在學習、生活、適應上等 種種問題也逐一浮現,來自不同國家、文化、教育方式的國際學生,來到台 灣,必定遭遇許多文化、生活上的適應問題。然而,進入大學就讀,首要面 對的挑戰就是課業學習與學習適應,因此,探究這群異鄉遊子在大學生涯中 學習適應的歷程,並瞭解國際學生在學習上所遭遇的困難及其學習需求,值 得研究者深入去發掘、探討。

貳、研究動機

一、國際學生來台求學遭遇重重困難

國際學生大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之國家,在跨文化差異下,除面臨龐 大的課業壓力之外(Ragheb & McKinney, 1993),還必須接受不同環境中所 產生心理及社會文化的壓力(Smedley & Myers, 1993 ; Wan, Chapmam, &

Biggis ; 1992 ; 引自李豐里,2000)。這群來自異國的學子們,背起行囊,

獨自一人來到異鄉求學,面對嶄新的人、事、物,必須重新適應不同於以 往熟悉的生活習慣、學習模式,內心難免產生孤獨與寂寞感,加上語言文 化上的差異,對於國際學生而言,來台生活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是一項挑

5

戰。

在研究所就讀期間,研究者有機會擔任校內國際學生接待志工,因此 接觸到不少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學生,和他們相處與對話的過程當中,發 現他們大多隻身來到台灣求學,為了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努力,在求學過程 當中遭遇不少困難與挑戰,有人樂觀堅強以對、有人背地暗自傷心,其所 不為人知的艱辛求學歷程,引發研究者強烈的研究動機。再者,國際學生 來到台灣求學,將面對的不僅是相異的社會文化、語言環境,更須適應新 的教育環境與教學模式。不同於過去在自身國家的求學經驗,這群異國學 子容易受到相當程度之困難與挑戰。

因此,深入瞭解國際學生從初到台灣的適應困難,最後達到正向學習 的適應歷程,從中發掘成功學習的經驗與策略,建立正向學習模式。藉由 經驗的傳承分享,協助更多初到台灣求學或身處學習適應困難的國際學生 達到成功學習與適應,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二、課業學習適應為國際學生首當其衝之挑戰

根據黃璉華(1996)針對外籍生適應問題及相關因素探討的研究計畫 發現,不同文化習慣的外籍學生會經歷不同程度的適應問題,大致上所面 臨的主要問題有學業問題、語言問題、經濟和住的問題、適應新的教育體 制、社會習慣和制度等,其中,在來台就學遭遇問題中,外籍學生經常和 總是遇到的問題前三名分別為:課業問題(60.1%)、考試方式(56.1%)以 及在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意見(52.6%)。在這樣的研究調查數據中清楚可知,

國際學生來到台灣首要面對的挑戰、同時最常遭遇的問題即是—「課業學習 問題」。面對語言的隔閡、教育制度、環境與教學模式之迥異,對於國際學 生而言,進入大學的第一門必修課,便是必須學習如何適應「學習」。除此

6

之外,在各大學專院校中也有不少國際學生由於課業學習嚴重適應不良,

導致成績不如預期,最後面臨無法如期畢業或遭受退學處分的學生,如:

臺灣大學96 年度國際學生休學人數 12 人,其中 9 人為大學部學生,退學生 人數6 人中 3 人為大學部學生(台灣大學,2008),而臺灣師大在 97 年度 國際學生休學人數34 人中 16 人為大學部學生,退學人數 3 人中 1 人為大學 部學生(台灣師範大學,2009),大學部學生休退學人數比例之高,突顯出 國際學生在學習適應上所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因此,本研究希冀藉由國際學生學習經驗的探究,深入瞭解國際學生 在課業學習上實際所遭遇的問題為何?困難與挑戰為何?及其學習適應的 歷程中所經歷的故事為何?將國際學生在大學教育中的課業學習面貌與困 境呈現,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二。

三、國際學生的學習需求易被忽視

近年來,政府宣示相關高等教育政策,多以「因應全球化」為內容改 革依據,並視高等教育為國家競爭力的培育場所。然而,對於高等教育中 之受教者的權益以及如何在以市場為基底所建構的體系中,給予更多的保 障及維護,實備受忽視(陳伯璋,2005)。尤其對於校園中來自不同文化背 景的國際學生,如何在校園中創造正向的學習環境,又同時兼顧學生的多 元性,成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挑戰。相對地,教師如何藉由適當又有效的 教學方法,去教授這群來自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學生,更是一道難題

(Larry, 2003)。

然而在現今高等教育的宗旨、政策以及方案的推動大多仍以主流學生 為主要考量對象。在大學校園中,有一群膚色不同的少數族群—國際學 生,他們的需求與聲音往往容易被忽視。加上目前的大學國際學生,大多

7

皆與本地學生一同上課,接受相同的課程,但教師的教學方式、課程設計 以及評量標準仍多以主流學生為主要考量依據,使得國際學生的學習需求 備受忽視。

近來政府及大專院校為了擴展大學學生視野以及強調與國際接軌,紛 紛祭出優渥入學條件、生活費補助以及各項獎助方案以吸引國際學生來台 就讀,但反觀現在台灣的教育環境,在一味地強調國際化的聲浪下,是否 真的能提供學生良好的就讀環境與發展空間?在豐厚的獎助背後,又是否 持續致力於關注國際學生來台後續的學習與發展?以協助這群來自不同文 化、背景、國度的外籍學生突破語言及文化的障礙,成功地適應台灣社會 與大學生活,值得我們關心與重視。本研究試圖從國際學生的角度出發,

呈現這群少數族群學生在大學教育環境中學習適應的真實情形。同時也藉 此檢視現今台灣整體國際學生政策制度的發展,是否符合國際學生的需 要,因為,對於台灣整體國際化環境程度感受最直接者,莫過於國際學 生。

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國際學生來台學習經驗之探究,將國際學生在 學習上的困難及其心聲真實呈現,透過傾聽學生的聲音,瞭解真正的學習

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國際學生來台學習經驗之探究,將國際學生在 學習上的困難及其心聲真實呈現,透過傾聽學生的聲音,瞭解真正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