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程序

在文檔中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頁 98-10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程序

茲就本研究的實施程序繪製如圖 3-4-1,並分述如後:

確定研究題目

擬定研究計畫

課程銜接之分析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文件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進行文獻探討

課程內涵探究 編製訪談大綱

進行訪談

圖 1-1 研究步驟 圖 3-4-1 研究程序圖

壹、 研究前之準備工作

在研究者進行研究前,先就相關文獻進行蒐集、分析、歸納、閱讀及統整,

除可確認問題的範圍與定義外,還能了解問題研究發展趨勢,並同時獲取尚待研 究之問題,藉此奠定研究的理論基礎。文獻探討的工作將隨著研究持續進行,以 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的歸納、整理與修正,直至提出研究結果為止。

貳、 研究參與者的邀請

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原則,研究對象數目不多,但其抽樣策略運用是「深而 不廣」,主要建立在以提供深度和多元資料為主。由於研究者從事國中社會學習 領域公民部分的教學工作已四年餘,在求學與任職期間也對高中課程投入一定的 關注與用心,故憑個人經驗與同儕間的交流,並與指導教授確認訪談對象後,即 透過相關人員的協助與引薦,立即與預定之研究參與者聯繫。首先運用非正式談 話方式建立友善關係,先以電子郵件或電話方式向研究參與者禮貌性問候並表明 身分與來意,之後向其說明本研究之目的與研究進行方式,徵求其同意成為本研 究之研究參與者,待正式訪談前,並寄發基本資料表與訪談大綱(附錄一~三)

給研究參與者參考,且於第一次訪談時簽署訪談同意書(附錄四),使其正式成 為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

參、 前導性訪談

為了促使研究方向釐清與訪談技巧的提升,於正式訪談前進行前導性訪談

(pilot study),並先在研究問題的基礎上擬定訪談大綱,目的在於針對回答研 究問題而設計。由於訪談是一種對話,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雙方基於平等的立 場,透過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來達到對話目的。因此形式上應該簡 潔明瞭,而又避免遺漏重要的內容。

此前導性訪談邀請一位高中公民與社會教師,男性,28 歲,公民教育相關 科系畢業,曾經擔任過國中補教業的社會科教師,對國中課程有一定程度的認

識,目前則為某高中的學生活動組組長,同時教授公民與社會課程。訪談在一獨 立、氣氛和諧的地點進行,訪談時間約 1.5 小時,此次訪談研究者獲益良多,針 對研究參與者對於訪談問題的理解程度與諸多回饋進行訪談大綱的修正,對日後 進行正式訪談有絕大的助益。

肆、 正式性訪談

正式訪談採取半結構式訪談方法,設計訪談大綱導引訪談的進行,讓對話更 加流暢,同時徵求研究參與者之同意,全程錄音紀錄。同時問題的形式或討論方 式可依照實際狀況進行修正,採取較具彈性的方式進行,在接近自然的情境下,

讓研究參與者在無拘束的氣氛下表達內心想法與感受,幫助研究參與者認知自己 的真實感覺,進而去發掘在國、高中課程安排及第一線教學現場中有關銜接的經 驗與體會。

伍、 資料整理分析

研究過程中所蒐集到的資料,包括訪談錄音內容都必須轉化為文本資料,將 所有受訪者的口語資料與非語言的溝通建立完整詳細的逐字稿,同時藉由反覆閱 讀個別受訪者的訪談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資料分析與詮釋。

陸、 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者本身對於研究現象進行全面性的了解後,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言語描述 方式,對研究參與對象表達的經驗進行詮釋,同時在撰寫過程中應該不斷自我反 思詮釋觀點的適當性,最後作出整體的結論與建議。

在文檔中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頁 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