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基於前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節尌研究範圍與限制加以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方面

由於本研究之研究者即為參與者,並以研究者目前所任教之屏東縣原住民部 落飛翔小學(化名)二年甲班學童為研究對象,所以僅以一個班級為例,參與學 童共 8 人。

二、研究學習領域方面

本研究以部編本二上「第一單元 200 以內的數」及二下「第二單元 1000 以內 的數」「第四單元 1000 以內的加減」為教學內容,探討遊戲融入數學領域教學,

學童的學習表現。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取向,資料蒐集方法用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方法進 行,研究者透過錄影、錄音、成尌測驗、數學習作、數學興趣問卷、訪談大綱、

學童上課行為觀察檢核暨評定量表、測驗卷、教師教學與省思紀錄等工具進行資 料蒐集與分析。

貳、研究的限制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僅以研究者所任教的二年級班級共 8 位學童為對象,若要將研究結果 推論到其他班級、學校或地區,需詳加考慮,不宜做過度的推論。

二、研究學習領域與範圍的限制

本研究僅以部編本二上「第一單元 200 以內的數」、二下「第二單元 1000 以 內的數」及「第四單元 1000 以內的加減」,而 1000 以內的加減只做單純的加減計 算,並不涉及其他生活上的應用問題,以及本研究結果只適合說明兒童在這些遊 戲融入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情況,因此不宜將本研究結果做過度推論。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

(一)研究者即為參與者,並且是擔任導師,所以錄影時無法時時關照每個角落,

以致或有疏忽,因此設置兩台攝影機攝影,一台錄影學童,一台錄影黑板,

並於課程結束,做簡單的上課紀錄,降低沒有參與的同伴所造成的限制。

(二)研究者本身即為被研究者和研究工具,在資料分析與詮釋可能較為主觀,

為避免不夠客觀,採用三角校正檢視,將透過上課札記、錄影觀察紀錄、學 前檢測卷、學習單、意見調查表、數學學習興趣問卷、習作、上課訪談問卷、

教學省思紀錄等,使研究的結果更客觀與中立。

(三)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研究,因時間及各版本進度不同的因素,

只能以三年級學童進行成尌測驗的詴題預詴及其成尌測驗帄均數瑝做參照 指標。

(四)本研究是單一研究對象,為解決學習成效檢核基準點,採一般教學、遊戲 融入教學交錯設計的方式,但是受限於能力與時間因素,只能實施交錯一 次的教學,若能實施多次更能深入瞭解遊戲融入教學,對學童數學學習興 趣與學習成效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