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範圍的選擇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範圍的選擇

普寮庄

塊厝庄

一、 研究範圍與區域特徵

圖 1-1 武東堡相對位置與街庄圖

資料來源:1.總督府臺灣土地調查局(1904)《臺灣堡圖》台北:遠流出版社 2.研究者(2008)重新繪製

(一)位置

本研究區「武東堡」,為清領至日治初期的行政區域,15清雍正年間武東堡自 大武郡保分出,自此這個行政單位名稱一直沿用至日治時期大正九年。本「堡」

西與武西堡為鄰,北接燕霧下堡、貓羅堡,東臨南投堡,南有東螺東堡以及沙連 下堡(圖 1-1)。

圖 1-2 研究區武東堡現今的鄉鎮村里分布圖

資料來源:1.各鄉鎮圖 2.研究者(2008)重新繪製

15 如前文所述:「堡」的行政單位一直延用至日治時期;大正九年,日政府行政區域改革才將「堡」廢除。

武東堡呈長條狀,像一長靴,整個區域範圍跨越今彰化及南投兩縣,包括現

(二)自然環境 1、 地形:

本研究區武東堡包括:八卦台地西南角以及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的東南隅,主 要地形有:八卦台地與彰化隆起海岸平原兩種地形。16(圖 1-3)

圖 1-3 武東堡及其鄰近地區數位影像圖

資料來源: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台灣中部平埔族古書數位典藏》

http://ca.tchcc.gov.tw/pingpu/pn5.htm(2008.6)

(1) 八卦台地

八卦台地由大肚溪南(彰化市八卦山 96.9 公尺)至濁水溪北岸總長約 32 公 里,寬約 4 至 7 公里,中央部狹隘而兩端較寬,呈凸面向東之弓形切割丘陵台地。

台地地勢南高北低,從 440 公尺降至 200 公尺左右;最高點是位於西南端的橫山,

16 林朝棨(1993)《台灣地形》(台灣通志稿卷一土地誌地理篇)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頁 298-305

圖 1-4 八卦台地及其鄰近地區地形圖

資料來源:陳正祥(1991)《台灣地誌》台北市:南天書局,頁 839

高 442 公尺。17台地表面覆蓋紅色土,其下有很厚的礫石層,相當於火炎山礫層,

17 周國屏等編纂(2002)《南投市志》南投市:南投市公所,頁 34

並夾雜薄層的砂岩與頁岩。18頂部的原始平坦面保存尚佳,位於八卦山背斜軸部,

地勢最高,惟四周小溪之上切,其面積已在逐漸縮小。西緣為陡峻的谷頭侵蝕崖,

為台地西部諸平行河川向源侵蝕所形成,北部侵蝕較盛,小溪谷已深入頂部之平 坦面,只殘留狹長的坪頂,而台地南部則平坦面尚頗廣闊(圖 1-4)。19 本研究區 位於台地南半部,台地頂的平坦面較為寬闊,西側則由許多陡峻侵蝕崖所構成,

地勢往下連接彰化隆起海岸平原。

(2) 彰化隆起海岸平原

彰化隆起海岸平原位於八卦台地西側,係清水隆起海岸平原的南方延長,分 佈於大肚溪與濁水溪沖積扇北緣之麥嶼厝溪之間。平原面向南增寬與增高,全長 約 40 公里,寬約 12 至 15 公里。平原面的高度,東北端彰化市附近在 12 公尺以 下,東緣員林附近約 26.4 公尺,東南端之田中則在 45 公尺以上。20本研究區正 位於員林至田中一帶,屬於東南側地勢較高的隆起海岸平原。

2、 氣候:

清朝周璽《彰化縣志》卷一封域志的氣候篇提到:「邑治居台灣之中,寒暖 適均……狂風雖作,一、二日即休……三月以後風多南,八月以後風多北……故 夏暑而冬寒,秋暖而春和,此其氣候亦適中也。」21根據上文所述可推知:本研 究區的氣候是屬於寒暖適中的。

由於本研究區的氣候,不單屬於同一個縣市或鄉鎮,研究者按照國內近年來 的氣候學先進,對台灣的氣候分類,分別歸納出本研究所在地的氣候類別,進而 整理出本研究區武東堡的氣候特色,茲分述於下:

(1)王益厓在 1952 年依馬東尼(Eum de martonne)與柯本(W.koppen)

的方法,將台灣氣候分為北部、南部、中部及高山四個氣候區;本研究區屬於中

18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上冊、中冊)台北:南天書局,頁 839

19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上冊、中冊)台北:南天書局,頁 840

20 林朝棨(1993)《台灣地形》(台灣通志稿卷一土地誌地理篇)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頁 355

21 周璽(1993)(原出版年 1836)《彰化縣志》(卷一封域志氣候篇)台中:台灣省文獻會,頁 32~33

部氣候的台中型,年平均溫概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22年雨量概在二千公厘以下,

且全區自十月至來年二月為乾季,六、八月兩個月雨量最高。23

(2)依照桑士偉氏的氣候修訂分類法,本研究區屬於BA′熱帶潤濕氣候,

又依有效濕度及溫度細分為B3A′ra型和B1A′ra型,24前者濕度介於 60~80,全年 不缺水或僅少量缺水;後者濕度介於 20~40,全年有少量缺水。25前者包括的應是

23 陳國彥、楊貴三(1995)《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氣候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頁 655-656

24 依照桑士偉氏所選定的一百個測候站中,有三個點位於本研究區:三塊厝及南投屬 B3A′ra 型,員林

漸出現比較大規模的開墾。29但台地上的平坦面耕地,由於無灌溉水源,30自古多

33 吳成偉(2003)《八卦山台地的人文產業》彰化市:彰縣文化局,頁 374

34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上冊、中冊)台北:南天書局,頁 840

35 參註 10

36 轉引自陳國典(1998)《社頭鄉誌》未附梓,頁 56

『大武郡社登高』 孫元衡

過海重行五百里,到山更上一層台。地留歸路還非客,秋在中原不用哀。

霜葉似花何處有,瘴雲潑墨幾時開。固應未落師人手,判卻鴻荒待後來。

『大武郡社觀落日』 孫元衡

落日海西界,一輪當我門。安知大武郡,見此好黃昏。

人定夢初覺,猶餘一線紅。不諳海上事,誤道是天東。

另外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首任巡台御史的黃叔璥,也曾到過大武郡社,

其著作《台海使槎錄》中的『番社雜詠』二十四首裡,37對此地平埔族原住民在 大武山捉野牛的情形有所描述。更難得的是,他採集了當地的『大武郡社捕鹿 歌』,並加以註釋記錄,其文及註釋如下:38

『番社雜詠』節錄 黃叔璥

未負耕犁未服輈,誰教馴狎入欄收。番兒自慣無鞍馬,大武山頭捉野牛。

『大武郡社捕鹿歌』 黃叔璥

覺夫麻熙蠻乙丹(今日歡會飲酒) 麻覺音那麻嘈斗六府嗎(明日及早捕鹿)

麻熙棉達仔斗描(回到社中) 描音那阿隴仔斗六府(人人都要得鹿)

斗六府嗎麻力擺鄰(將鹿易銀完餉) 嘎隨窪頑熙蠻乙(餉完再來會飲)

除此之外,還有乾隆九年(1744)清巡台的滿州官六十七,請畫工畫下當時 台灣平埔族生活的情形,所集結成的「番社采風圖」,其中的『舂米打獵圖』及

『刈禾圖』,兩幅圖都是描繪彰化地區的平埔族的生活狀態(附錄二)。前圖中描

37 黃叔璥(1957)《台海使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 4 種,頁 176

38 黃叔璥(1957)《台海使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第 4 種,頁 106

繪一間架高的屋宇,屋宇旁有一小糧倉,四個婦人在屋前舂米,而兩男人扛著獵 物回家;後圖則繪出當時的旱田,田中平埔族男人或婦女都徒手摘取小米禾稻,

並一起挑米穀回家的景象。

由以上的敘述可知:距今約兩百八十年前,此地即有成群的野牛和野鹿,可 以供平埔族的先住民自由自在的捕捉,更有一大片的沃野,可以供人們耕作。

而整個彰化平原的漢人開發,應始於明鄭時期:永曆十九年(1665 年)設北 路安撫司於半線,由劉國軒率兵駐之,並布屯田制;待清康熙中葉以後,才大事 墾殖,其中墾地的進展,以北部較早,清乾嘉年間再擴展至南邊的八卦台地西麓

39--即本研究區。

綜合上述可知本區平原地區由於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加上灌溉水源充足,40 耕地作物自清代漢人入墾至日治時期,大多以水稻為主,而且土地利用精密,近 來多數為兩期作水田。41

二、 研究時間尺度

「武東堡」為清領至日治初期的行政區域,清雍正十二年(1734 年)自大武 郡保分出,自此這個行政名稱一直沿用到日治時期的大正九年(1920 年);故本 研究在時間尺度的選擇上,以 1920 年以前為主要。然而由於 1920 年以後,堡的 名稱雖然已不存在,但是此地區域間歷經數百年所建立的聯結關係,並未立即消 失;因此本研究於探究武東堡生活網絡聯結關係的課題上,將時間尺度延伸至光 復前(1945 年前)--即以清代與日治時期的時間範圍來進行探討。

39 李鹿苹(1984)《臺灣小區域地理研究集》台北:國立編譯館,頁 528

40 洪英聖(1995)《源--彰化八堡圳傳奇史料圖輯》彰化市:彰化縣政府,頁 62-85 所述:康熙五十八年

(1719)灌溉彰化平原的八堡圳完成,圳水源源而至八堡農田皆潤。武東堡即屬於八堡圳的灌溉區 域。

41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上冊、中冊)台北:南天書局,頁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