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

為語言、文字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傳達概念或想法的重要工具。從學生 間對科學詞彙的運用及科學談話的內容,探求學生們對科學概念理解的深、

廣度,進而了解該科學社群是如何產生科學概念、科學理論、及科學知識 等。

陸、 知識建構理論(knowledge building)

知識的建構不是單靠個人想法的運作即可達成。知識建構強調的是社 群合作。每位成員的公平付出,從知識散發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為出發點,

對社群間的具體目標進行集體的探究。透過群體相互的質疑、對話,不斷 地促進想法的改善,使知識不斷的成長。在知識建構的環境中,教師主要 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協助學生自主規劃學習目標與進度、執行自我評量(M.

Scardamalia,2002a)。知識建構強調的是群體的概念,並重視自由創造、

分享與改善想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在研究的過程中無法全然顧及所有的問題與質疑,因此本研究的研究 範圍與限制會在下列一一做說明。

壹、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藉由線上知識論壇的環境讓學生們以對話的方式進行科學 的探究活動,同時觀察其中科學學習的歷程及變化。本研究選取了臺北某 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概論」課程的 52 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大 多是社會科及文學背景的大一學生,其中還包含了五名僑生及兩名外籍生。

個案中的研究對象為對自然科學並無太多背景知識的學生。修習課程之前,

教師不只要先指導學生如何使用知識論壇平台、進行帳號的申請及介紹平 台功等。為期 18 週的「自然科學概論」課程,每周都會由教師進行主題 性的課程引導,單元式的講述科學概念與知識,再讓學生自由於課堂上提 問題或在知識論壇上進行大量的對話及探究活動。

二、 研究內容

教師所教導的自然科學相關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的內涵與範疇、歷史 與發展趨勢,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及地球科學等的科學知識。教師的課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

的兩項軟體進行詞性分析與詞頻統計。由於詞性與詞彙分析需將大量的文 字內容逐字統計,所需耗費的時間與人力太過龐大,故本研究選用上述兩 項線上系統幫助研究者分類詞性與詞彙的使用次數。系統的優點是:減少 人力分析所耗費的人事成本、節省時間;兩者皆為線上的免費軟體,因此 取得方便,也不需支出多餘的花費。系統的缺點為:無法負荷大量的文字,

須將每篇文章分段貼於系統上,再將每段分析一一分類、彙整;上述兩樣 系統皆為開發階段,因此在操作上仍有許多功能、特殊字詞無法擴充完全。

本研究在分析的過程中仍會面臨到文章分詞有誤、詞性分析有誤差等問題;

這些問題只能仰賴人工抽樣、隨機檢查等方式解決。

四、 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選取臺北某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概論」的 52 位大學生為研究 對象,並非學習華語文的外國學生。由於知識建構的教學活動在臺灣的教 育裡屬新興的教學模式,礙於研究對象(以華語文為第二或第三外語的外國 學生)及樣本採集的數量有限,本研究只能選用主流學校裡的學生及班級中 的僑生或外籍做為研對象。本研究希望透過觀察一個特定社群的對話內容,

來找尋社群間特有的語言使用模式,進而運用至未來的華語文教學上。本 研究也期望,透過研究這種創新的教學法能對未來的語言教學或華語文教 學有不一樣的啟示及貢獻。爾後如有研究人員致力於研究相關問題,本研 究也能提供一些基本的研究資料作為日後的參考依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