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一章 緒論

全章共分為四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問題與目的、重要名詞釋義 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語言活動深入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也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就需要語言,學習知識也脫離不了語言的介入。當學 習者學習各項科目的專業知識必然會使用語言進行訊息的傳遞,透過編碼、

發送、傳遞、接收、解碼等方式帶領學習者瞭解各類的知識。

當學生進入教室裡學習一項專業知識時,最自然的學習方式便是透過 日常生活的經驗形成對物體、事件的解釋。教師常常利用這些先備知識的 引導讓學生喚起對自身周遭事物的體驗,而教師與學生之間一來一往的溝 通便形成了大量的對話與知識的建構;這種情形在科學教育中甚為常見。

因此研究者以修習科學概論的大學生為本研究的個案,觀察大學生們在知 識建構的環境下透過對話的方式學習科學知識。藉由紀錄學生間、師生間 的對話來觀察語言在科學對話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語言為科學學習所帶 來的效果為何。

壹、 科學教育的意義

「科學」給人的印象是奧妙、精深且非常嚴謹的學科。其實科學是發 源於人類對自己生活環境的疑慮和對自然界事物的好奇所產生的求知過 程。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在自身周遭的食、衣、住、行裡已隨處可見,要我 們不接觸科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學的發展使人們不斷開創自己的知 識領域,同時科學知識的產生也促使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自然科學主要在探究大自然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形成方式需透過對事 物的觀察、分析、歸納、思索、推理、實驗、分析等過程(洪文東,1999)。

科學的目標是要解釋可觀察的事實、尋找它的定律,發掘定律中的因果關 係;以往教科書上的科學知識只傳授給學生一些重要的科學概念,要學生 相信這些重要的科學概念是不變的真理,但教科書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將 科學運用在生活及解決問題上。所以容易使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夠客觀,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

憑直覺、經驗和一些簡單的依據斷定某些事物就是事實;然而這樣的作法 容易導致偏差和迷信的信念。為避免這種迷信及非科學性思考的情況產生,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並活用科學的精神,以幫助 科學知識的成長與發展。

貳、 多元文化的教學

圖 1-1 顯示的為教育部所統計的結果。大專院校境外學生在臺留學或 研習人數自民國 95 年(西元 2006 年)到民國 100 年(西元 2011 年),來臺的 留學生人數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在臺修讀學位的外籍生,從民國 95 年的 3935 位增加到 10059 位。其結果顯示來臺修讀學位的外籍生每年至少增加 一千名左右。臺灣自民國 95 年開始逐年增加約兩千名的國際學生來臺修 習華語文,以及每年增加至少三千名境外學生至臺灣各個校園裡研習,這 突顯出臺灣各大專院校內的學生族群已不再只是單一化族群,而是偏向國 際化及多元文化的趨勢。

當世界各國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融入臺灣主流教育的同時,教師也 必須重新謹慎思考教學的模式與設計。不但要跳脫以往權威式的講授方式,

還要讓不同種族的學生培養出合作學習、交流彼此文化的默契。本研究中 所介紹的知識建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模式。它強調學習不應只是依 賴教師的講授;知識建構教學重視的是學生學習的歷程而不是結果。以科 學學習為例:學生可以用非常自由的討論方式與同儕進行討論,從生活周 遭的問題為出發點,再逐步以探究的方式一一分享對問題的看法與解釋。

知識建構教學突破以往對各學科分門別類的觀念,讓學習不再只是記憶權 威化知識的結果,而是要讓學生了解知識是可以不斷被進化及翻新的。知 識建構教學提供學生們自由的討論空間,學生們藉由知識建構學習活動可 以激盪出多樣的想法,讓知識呈現多元化的樣貌,同時也鼓勵學生間對彼 此文化的尊重與了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圖 1- 1 民國 95 年到 100 年來臺留學生人數

資料來源:http://win.dgbas.gov.tw/dgbas03/bs7/calendar/calendar.asp

參、 線上知識論壇

藉由網路平台的設計讓學生們進行知識共構的活動有助於完整記錄 學生間彼此的對話。本研究在記錄學生間的科學對話上,是透過知識論壇 (Knowledge Forum 簡稱 KF)線上平台。讓學生以問題為中心建構想法的 方式,分享科學知識及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圖 1-2 為某學生在知識論壇中 所提出的疑問:「為什麼衣服曬太陽後會退色?其他同學也針對該學生的問 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論證。」

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利用網路資源來學習的社群,同時讓我們見識到學 習已不再局限於教室裡的空間。學習者可以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無國界的 學習活動,知論壇的特色是可以讓社團裡的成員相互表達自己的觀點、觀 察他人的看法,進一步建構知識與理論。學習者主要是透過網路及電腦資 源與同儕或教學者之間進行分享和互動,同時交換彼此的資訊以共同創造 或改進社群的集體知識。學生們一開始在知識論壇中大量的提出自己的問 題及想法,參與討論活動的每位成員都能自由的發表,隨時提出疑問或是 給予他人回饋,透過不受限制的互動與知識的分享,學生從發散的問題與 解釋中逐步建構出有系統的知識。

藉由社群力量來組織科學知識的教學模式有異於臺灣傳統的教學的 方式。傳統的教育偏重記憶背誦以獲得具體的內容、尋求單一標準答案、

重視反覆的技巧熟練、也鼓勵挑戰權威。反之,在知識論壇裡,並沒有學 習內容的限制、論壇中的每位成員都是知識的創造者,知識論壇的意義不 只有提供學生討論的空間,還記錄了科學探究的歷程。每一位成員在知識 論壇中所學習到的知識並非一模一樣,學習者可依自己的需求及喜好深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自己有興趣的知識。

圖 1- 2 知識論壇介面介紹

肆、 結語

Sun,Zhang 及 Scardamalia(2008)曾在自然科學的課堂中觀察三、四年 級的學童在知識建構的環境下的學習成果。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在知識建 構的環境裡學習到的不只是科學的專業知識與提出和科學有關的想法;在 語言能力上也有明顯的不同,特別是單字量及閱讀量有特別明顯的增加。

Halliday(1993)也表示:「語言是一種互動的形式,所以人是在互動情形 下學習語言的」(第 13 頁)。過去的語言教學的核心重點是文法的使用、詞 彙的背誦。教學者往往依賴教科書的內容以統一且有規則的系統模式進行 教學,卻忽略了語言的功能性及多變性。學習者學習語言一段時間後,仍 無法發揮及使用於日常生活中,使知識及實際生活經驗產生了嚴重的斷 層。

本論文所關心的一個主要議題是:線上科學對話與知識建構對大學生 語言學習的影響。重點不只將語言視為是知識傳遞的工具,更視語言的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

習是科學教育底下的一項附屬學習。研究者想透過大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 同時,觀察學生們在自然科學課程中詞彙使用的變化。大學生們除了在科 學領域中有所收穫外,語言能力及詞彙使用的結果為何便是研究者在論文 中所要探討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