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綜觀國內外的相關文獻,本研究中的「媒體素養」是依照教育部推動的《媒 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教育部,2002)中的定義,係指閱聽人不會盲目聽從 媒體訊息,能具有解讀媒體、接近使用媒體的能力。

本研究改編自「國中學生媒體識讀能力施測問卷」(郭宜婷,2011),分為三 個層面來建構媒體素養。第一層面為「認識媒體」,代表學生應該知曉媒體類型、

內容及製作技巧;第二層面為「媒體訊息解析」,指學生能思辨媒體的再現、了 解媒體背後的意識形態,分析媒體訊息內容及意義;第三層面為「媒體近用」指 學生能運用媒體表達對公共事務的的主張,並能評估、反思個人的媒體使用行 為。將施測者填答之總分作為指標,平均分數越高,代表學生在認識媒體、訊息 解析及媒體近用的程度越強,反之越弱。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調查臺東地區國中學生媒體素養為主軸,研究範圍如下:

(一)自變項:學生個人背景變項

以性別、學校所在地區、年級、學生族群別、家長教育程度、家庭社經地位、

學生學業表現作為研究變項,希望了解這些背景因素和媒體素養的呈現是否具有 關聯性。

(二)依變項

1.學生媒體使用行為

媒體使用行為部分,調查學生使用的媒體類型、使用目的、家長的管理及參 與度、使用時間(平日、假日)四部分,探討不同背景的學生媒體使用行為有何 差異、媒體使用行為和媒體素養是否有關連性。

2.媒體素養

調查臺東地區國中學生的媒體素養,量表設計分為認識媒體、媒體訊息解析 及媒體近用三層面,透過量表的統計,了解國中生媒體素養現況。

(三)研究地區與對象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以臺東縣 16 個鄉鎮區域為範圍,取樣對象為 104 學年度學籍在縣立國民中 學的七、八、九年級學生,一共 21 所學校(不含附屬中學以及私立學校)。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變項方面

因媒體素養為一抽象概念,其跨越新聞界、資訊界、傳播界、教育界等的特 質,在學術界欠缺跨領域溝通的情況下,即使參照許多國內外文獻,也鮮少能面 面俱到,或完整顯示出媒體素養的具體樣貌。因研究者工作場域在國中,因此本 研究多採用教育相關領域的文獻來界定「媒體素養」。

連帶的,在研究變項方面,本研究也只採用學生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學校 所在地區、年級、學生族群別、家長教育程度、家庭社經地位、學生學業表現),

以及媒體使用行為(使用的媒體類型、使用目的、家長的態度及參與度、使用時 間)來探討,其他變項例如:父母親原生國籍、對媒體的信賴程度等皆未列入研 究範圍。另外,因現代媒體來源相當多,本研究主要探討國中學生的媒體使用偏 好,並未延伸探討學生對個別媒體的使用行為,也是本研究的限制。

(二)研究地區方面

量化研究最大的限制在於樣本的推論性,本研究執行前,國中部分已有研究 者進行過基隆市(吳政峰,2008)、桃園地區(張毓珊,2012)、雙北地區(許心 怡,2013)的國中生媒體識讀能力調查,惟每位研究者關心的變項、衡量的指標 並不一致,加上時空差異,研究結果也不相同,因此無法整合各研究者之成果和 臺東地區國中生的表現比較。也因為研究者人力、物力、財力之限制,無法將研 究範圍擴大至全縣所有國中生,海線區域也只有針對最大校進行抽樣,更無法進 行全臺各縣市的抽樣,這是本研究的限制之二。

(三)研究對象方面

媒體影響無遠弗屆,尤其臺灣各項資訊普及率都相當高,許多學生是從小就 開始接觸媒體,並深受影響。但此項調查研究僅以 104 學年在學的臺東縣國中生 為調查對象,無法做縱貫性的長期追蹤,每個學習階段被預期達到的媒體素養能 力目標也不相同,以同一份問卷施測,並不恰當,因此本研究採用橫斷式的抽樣 方式,以同一學習階段(國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另外,本研究工具以問卷為主,對於學生填答時的狀態或對題目的解讀是否 正確,也無從得知,對於研究結果的影響需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認,此為 本研究限制之三。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