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一般中學生的能力觀,並探討形塑其能力觀的背景因素 是如何的與學生交互作用,因此挑選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時,便以能反映出各種 多樣化背景條件的研究場域與對象為佳。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依據研究目的 以及上述的選擇考量,並顧及研究者現職國中教師的工作時間限制,無法另覓時 間分身選擇其他國中作為研究場域,並從中找尋適當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因此 選定研究者本身任教的雲霞國中作為研究場域。雲霞國中乃是位於台北市一所常 態編班的國民中學,座落於家長社經背景呈現多樣化的社區裡,學校採用男女合 班的方式,畢業生在基本學力測驗中的表現中等,因此雖然不能作普遍性的推 論,但仍可反映出一般的普遍狀況。而在研究對象的選擇方面,則以研究者自身 任教的導師班—蝴蝶班為研究對象。研究者自其新生入學後便擔任該班導師,與 他們的相處時間從研究開始時已超過三個學期,而蝴蝶班學生的家庭背景與課業 成績便如學校的社區背景一般,呈現多樣化的狀況。

依據本研究的主題與目的,欲探究中學生對於能力概念所抱持的想法與觀 點,以及與其背景情境脈絡的相聯結,故採質性研究取徑。於 2010 年 5 月起正 式進入研究場域,進行對學生的訪談並輔以教室觀察及文件分析,以獲得厚實的 描述,進而了解學生能力觀的內涵及其背後所隱含的教育意義。詳細的研究設計 與實施請見第三章。

貳、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對象上

考量研究的目在於了解一般中學生的能力,並顧及研究者能力與時間上的限 制,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立意取樣為一所台北市國民中學中的一個班級,也是研究 者本身工作場域中所任教的導師班,故本研究所呈現出的中學生能力觀乃是以這 個班級的學生為主,在研究的普遍性推論上難以避免會產生限制,然該班級的社 經地位如同該國中所處的社區背景一樣,具有多樣化的社經地位,故期待仍有一

定程度的代表性。

二、在研究方法上

本研究主要以訪談法為主,並輔以觀察法及文件分析,但仍有所限制。因研 究對象屬未成年,欲進行訪談仍需聯繫家長,並得到家長同意方能進行研究,如 未能獲得全數家長的同意,或許會喪失某些重要資料的來源而影響研究結果。若 有此情形發生,對於未能進行訪談的對象,則盡量透過觀察、訪談同儕和任課教 師等側面方式進行了解。再者,在進行教室觀察時,可能因為研究者教學課表的 空堂時間無法配合,或是不能夠獲得所有任課教師的同意,而未能觀察到所有課 程的進行狀況,以致可能遺失掉某些重要訊息,因此對於這些課程的進行狀況,

則以透過加強訪談學生以及任課教師的方式作為補強的方法。另外,進行訪談 時,受訪者受到社會可欲性或問題敏感性的影響,未必會回答心中真實的想法或 模糊其詞。如發生此種情形,須在其後的訪談中,技巧性地重複提出這些重要的 問題,以檢證資料的一致性。

三、在研究者本身上

進行質性研究時,研究者乃是研究進行時最主要的工具,研究的品質端視於 研究者是否有具備質性研究的豐富知能與運用的能力,如參與觀察、訪談、分析 資料等,然而這乃需要透過長期的研究經驗才能日漸培養。雖然研究者曾於研究 法課堂上進行過這方面的作業練習,但本研究乃是研究者首次使用質性研究進行 長期的研究,受限於自身的能力與經驗,在詮釋資料時,有可能在不自覺的情形 下或多或少地帶有偏見,如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意識或對研究對象先入為主的想 法,如此將會影響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因此研究者除在整理訪談及觀察記錄時進 入深切自我反省外,亦適時向指導教授請益或與同儕討論,以呈現出更加真實的 中學生能力觀。最後,研究者身兼研究對象導師的身分,在觀察及進行訪談時對 於研究對象勢必會產生影響,使其行為或回答皆不如在平素所處的自然情境裡那 樣的真實,因此研究者除需詳細向學生說明研究目的及流程之外,則要透過更長 時間的觀察與各種情境下的訪談,使研究對象漸漸適應導師身兼研究者的身分,

以確保研究結果的真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