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語

第一節 研究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七章 結語

本章根據前六章的分析結果,分為三部份進行討論。第一節為研究結果;第 二節為本研究的限制之處;第三節為未來研究的發展與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果

本節將針對第四章拒絕言語行為相關理論的探討與第一章的研究問題分別闡 述其研究結果。

第四章分別針對「言語行為理論」、「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與「面子與面子 威脅行為」三部份與拒絕言語行為結合做歸納,其研究結果如下:

第四章第一節探討了言語行為理論,言語行為理論主要可分為「以言指事行 為」、「以言行事行為」與「以言成事行為」三類,針對真拒絕、間接拒絕與假拒 絕的差別,本節也做了初步的解釋。真拒絕的話語字面意義與拒絕者真實欲表達 的意圖一致,即以言指事所敘述的內容即為以言行事的目的,以言成事目的在於 希望聽話人能明白自己的拒絕之意。間接拒絕以言行事的內容不但包含了以言指 事的敘述,還表達了隱含的言外拒絕之意,以言成事的目的也是希望聽話人能藉 由字面上的意思推倒出自己的拒絕意圖。假拒絕以言指事的敘述和以言行事的目 的完全相反,字面上的解讀為拒絕之意,但說話者其實是要表達自己的禮貌態度,

實為接受而非拒絕,以言行事的目的是希望聽話者能明白自己的交際意圖是接受 而不是推拒對方的心意,希望對方能再次送禮。

第四章第一節的第二部份接著定義了拒絕言語行為在以言行事分類中的類型,

拒絕言語行為本質上是「指令類言語行為」,但因此交際現象有其複雜性,在真正 實施此一言語行為時常伴隨著其他的輔助策略,例如道歉、感謝等,因此我們歸 納出拒絕言語行為是以指令類言語行為為主,表情類言語行為為輔。第三部份從 實施言語行為的合適條件來區分真假拒絕言語行為,符合了四樣合適條件即為真 拒絕言語行為,假拒絕言語行為因其違背了「真誠條件」,故能判定其為假。最後 的部分以間接拒絕的例子介紹了間接言語行為,並說明說話人有時採取間接言語 行為有很大的原因是基於禮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第二節介紹了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並以間接拒絕策略為例,說明拒 絕者使用間接拒絕策略而違反合作原則的現象,大部份的原因是基於禮貌,例如 迴避策略、假同意策略違背了關係準則;模糊策略則違背了方式準則。接著,並 以之與中西禮貌原則相檢視,說明其中符合的次準則,例如在顧曰國的禮貌原則 中,稱呼準則具體的表現方式在「稱呼語」語言形式的使用;文雅準則具體的表 現方式在委婉、間接拒絕策略的使用,例如暗示策略、迴避策略、原則策略……

等;求同準則具體的表現方式在於預備行為策略的選擇,指的是在主體策略出現 之前,拒絕者採用「移情」、「肯定評價」的拒絕策略,力求在情感上與被拒絕者 一致;德、言、行準則的具體表現方式在關心(幫助)的語境中可明顯看到,指 的是儘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並在言辭上儘量誇大別人給自己的好處。第三節為 面子與面子行為,由於拒絕言語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因此拒 絕者往往會避免直接衝突而採取特別的語言策略,面子「補救策略」產生的原因 也是如此。

歸納完第四章研究結果後,以下將對本研究第一章所提出之研究問題做出回 應:

(一)探究本文所選定六類語境分別的華語母語者拒絕策略為何?依拒絕對象(關 係普通的朋友、熟悉度一般的師長和父母)的不同所使用的拒絕策略與模式有何 差異?

(二)延續問題一,除了「間接拒絕」、「假拒絕」現象的拒絕策略、模式的語用 策略分析之外,其詞彙、句法等語用形式的特點為何?

(三)探究學生的學習意願:何者為最有教學價值,並且可作為首要教學內容的 拒絕情境?

(四)教材分析:探究現行教材中是否出現相關的拒絕教學主題?其拒絕語境與 策略的頻率為何?並歸納其優缺點以作為教學設計之參考依據。

針對第一、二個問題,本研究所選定六類語境的主要拒絕策略如下:「拒絕邀 請」語境的主要拒絕策略與模式為「道歉+阻礙因素+(感謝/假設)」。「拒絕幫助 對方」語境的主要拒絕策略與模式為「道歉+阻礙因素+(假設/建議)」。「拒絕購 買物品」語境的主要拒絕策略為「阻礙因素」,拒絕者提出的大多為兩類主觀理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類為商品本身的原因,如價錢太貴、顏色不喜歡……等;另一類為拒絕者本身 條件的因素,例如身上現金不夠。「拒絕關心(幫助)」語境的主要的假拒絕策略 和模式為「否定(不用了/沒關係)+(阻礙因素/否定需求)+感謝」。「拒絕 餽贈」主要的假拒絕策略和模式依餽贈內容不同可分為:1.當朋友餽贈禮物時為

「否定(不用了啦/沒關係)+阻礙因素」;2.當長輩請客時的模式為「否定(不 用了啦/沒關係)+讚揚準則+建議」與「否定(不用了啦/沒關係)+建議」

兩類。恭維語境的假拒絕策略與模式有兩類:一類為「否定(否定話語/慣用語)

另一類為「否定(否定話語/慣用語)+原因」。

此外,根據社會距離不同,拒絕者在策略、語言形式的表達上也有所不同。

本研究設定了朋友、父母與老師三類不同的拒絕者,研究後發現,對於長輩、關 係較不親近的對象,拒絕者傾向使用較完整、正式的拒絕模式與語言現象,例如 在拒絕教師的邀請與請求幫忙時,「道歉」與「感謝」這類輔助策略的使用頻率居 高,且稱呼語和具有緩和否定功能的模糊詞語「恐怕、應該」的使用也偏多。此 外,語碼轉換、網路語言與標點符號的重複使用在此類別也少見。另一類被拒絕 者為父母,其身分雖屬長輩,但與拒絕者的關係較親密,所以很多時候拒絕者反 而可以忽略對方的面子,以趨於平輩關係的態度回應,例如「開玩笑策略」的使 用。

針對第三個問題,訪談了學習者的學習意願,並選定其學習意願最高的兩類 語境:「拒絕邀請」與「否定恭維」作為教學內容的主題。 接著再根據第五章所 歸納出的拒絕策略與模式嘗試編入教學中,期盼學生能學習到真實的拒絕內容並 活用在生活中。

教材分析,檢視了《新版實用視聽華語》、《遠東生活華語》、《說話得體》及

《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四類教材。四類教材中皆有關於拒絕相關內容,但前兩類 綜合教材中的拒絕相關內容屬於零星散步,分散於課文、生詞例句與文法練習的 片段中,無主題式的學習;後兩類為口說輔助教材,皆有針對拒絕主題的單課學 習內容,課文內容皆以情景方式編寫,但最後者僅附有語境說明的簡單敘述,並 無具體對話的呈現。綜觀後兩類教材,針對拒絕主題的學習內容似乎有些貧乏,

且文中僅提供制式化的回應句供學習者記憶背誦,欠缺概念式的導入與對拒絕策 略的認識,學生較難以真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因此,本研究初步歸納了幾點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建議:1.語用教學注重真實情境的容入,因此在教材編寫上建議以情景對話的 方式呈現課文,以使學生能對語境的資訊(如事件類型、人物關係、場合等)有 具體化的認識。2.教師可嘗試從具體的拒絕策略與模式帶領學生學習。不同於背 頌句子的制式方式,由於同一個拒絕策略的表現形式多元,因此只要學生瞭解策 略的意義後,便能較具體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3.重視輸入、輸出的學習。除了 課本內容的學習外,教師也可建議學生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相關的語用現象,並增 加具體運用的真實機會。4.教師應對相關的拒絕文化內容有更多的了解,以讓教 學過程更順利,學習更有效率,因此建議可在教師手冊中編寫相關的教學內容與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