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觀光產業因其本質與規模,已成為行動資訊系統廣泛運用的領域,而行動旅 遊的概念也因旅客可透過行動裝置取得旅遊資訊而發酵(Brown & Chalmers, 2003)。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進步與相關技術的熟練,行動裝置結合無線通訊以 及全球定位系統,加速了行動旅遊在這領域的發展(Kray & Baus, 2003)。而應用 軟體市集的問市,更帶動行動旅遊應用軟體的開發與使用。因此,近年來政府除 了提供傳統的旅遊資訊外,亦期望藉由行動應用軟體的服務,來滿足不同族群的 需求。

一、行動科技改變旅遊資訊取得模式

傳統的旅遊資訊系統雖然可以提供景點的相關資訊,但卻無法滿足使用者隨 時隨地急欲取得資訊的需求(Li, Mi, Zhang, & Wu, 2010)。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普及,

行動科技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結合多種功能於一身的行 動裝置,使行動資訊服務逐漸受到旅客的重視,更成為使用者重要的資訊管道 (Dewan & Benckendorff, 2013),甚至取代了傳統的資訊來源(Rasinger, Fuchs, Beer,

& Höpken, 2009)。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不但因此而改變(Ipsos MediaCT, 2013),對 於行動資訊的需求也愈來愈高(Shen, Sun, & Li, 2005)。

多項調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梁德馨等人,2011;梁德馨 等人,2012)指出,民眾透過行動裝置上網所從事的活動,主要為搜尋資訊,而 且以急於取得資訊所占的比例最高。Destination Analysts (2012) 的調查顯示,有 愈來愈多的旅客在旅行前及旅行中,會透過行動裝置來規劃及安排行程,而且使 用者年齡橫跨老、中、青三代。行動科技的無所不在(ubiquity)、個人化、彈性,

以及傳播等特性(Siau, Lim, & Shen, 2001),使旅客透過行動裝置就可隨時上網取 得所需的資訊,而不用再侷限於傳統的上網方式(Kray & Baus, 2003)或是攜帶厚 重、更新緩慢的紙本旅遊資訊(楊薇玉,2009;Schmidt-Belz & Poslad, 2003)。

這意味著,行動科技不但創新傳統媒介的表現方式(何飛鵬,2011),更改變了 旅客旅遊資訊的接收模式。

二、官方建置行動旅遊應用軟體提升觀光競爭力

發展觀光產業有助於促進經濟發展(李貽鴻,2008),它的龐大的發展空間 與產值,不但受到各國的重視(朱子豪、陳墀吉、劉英毓、林祥偉,2008),採 用新科技提昇觀光旅遊品質,更早已是各國拼觀光的重點(資策會FIND,2012 年 12 月)。隨著行動裝置的高滲透率、有線網路與無線通訊網絡的匯流,以及 3G 或更高速率的資料傳輸服務等趨勢,更促使各國政府推動行動化服務(Huijnen, 2006),以提升競爭優勢。

為了創造臺灣的競爭利基並促進觀光產業的發展,臺灣政府積極推行觀光政 策(蔡宛栩,2011;賴瑟珍,2010)、建置行動旅遊應用軟體,將各地方的旅遊 資訊整合至一平台(交通部觀光局,2013)。讓民眾除了傳統的管道之外,還可 透過與行動旅遊應用軟體的互動,取得最新、最即時的旅遊資訊(桃園縣政府觀 光行銷局,2012)。此外,自 2011 年開始至今,政府各機關所開發近四百款的行 動應用軟體中,就以休閒旅遊類為最大宗(羅之盈,2013),可見政府對提升觀 光競爭力的重視。

三、行動旅遊應用軟體服務朝向以使用者為中心

早期,旅遊相關的應用軟體為數眾多,提供的服務也很多元,但仍有資源整 合不夠完善(Paganelli, Parlanti, Francini, & Giuli, 2009),或是內容千篇一律 (Kenteris, Gavalas, & Economou, 2009)等缺點。相關研究也多著重於科技層面 (Nysveen, Pedersen, & Thorbjørnsen, 2005),對於以使用者的為中心的研究更是屈 指可數(Neuhofer, 2012)。然而隨著行動科技的進步與相關技術的熟練,加速了行 動旅遊在此領域的發展(Kray & Baus, 2003),行動旅遊服務也成為協助旅客從事 觀光活動時的重要工具(Tan, Goh, Theng, & Foo, 2007)。

以服務的角度而言,行動服務要成功,除了需要有成熟的行動科技以及普及 的行動裝置,使用者本身更是決定性的關鍵(Alahuhta, Helaakoski, & Smirnov, 2005)。行動應用軟體開發商也開始朝使用者的需求為中心考量(Barnes, 2002),

提供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Goh, Ang, Alton, & Lee, 2009; Hinze & Buchanan, 2005)。因此,有愈來愈多的行動旅遊應用軟體可依據使用者的偏好、使用者所 處的地理位置、使用者的行動裝置的配備功能,亦或是情境感知等方式,來提供 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個人化旅遊資訊服務(Kenteris, Gavalas, & Mpitziopoulos, 2010)。此外,更有行動旅遊應用軟體把以使用者為核心價值的行動 Web2.0 功能 納入,讓使用者得以透過此功能取得所需的旅遊資訊、分享旅遊心得,或是與其 他網友進行資訊的交流(Carlsson, Walden, & Yang, 2008; Holmquist, 2007)。

四、使用者對行動旅遊資訊服務需求日新月異

近幾年,高階行動裝置搭配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多媒體,再加上資訊 傳 輸 費 用 的 降 價 , 使 得 行 動 服 務 得 以 廣 泛 被 使 用(Grün, Pröll, Werthner, Retschitzegger, & Schwinger, 2008)。行動裝置的無所不在、方便使用、定位功能,

以及個人化等多項特質,使它們成了最佳的電子旅遊導覽媒介(Kenteris et al., 2009)。儘管目前有許多的行動旅遊服務提供如適地性(location-based)功能、

讓旅客可在行動裝置上觀看多媒體旅遊資訊,或是協助旅客導覽的全球定位系統

(GPS),但仍然無法滿足旅客的需求(Scherp & Boll, 2004)。其原因在於,隨著 所使用的科技愈先進,旅客就會期望有更即時、更高品質的資訊與服務來滿足他 們的需求(Goh et al., 2009)。

隨著旅客旅遊經驗的增長,所需的資訊內容也有差異(Fodness & Murray, 1998),對於旅遊目的地周遭環境資訊的需求也愈來愈高(Carvalho, Cunha, &

Morais, 2010)。因此,為因應使用者的需求,有愈來愈多行動旅遊應用軟體除了 結合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 簡稱 LBS)功能之外,更加入了擴增實 境 (augmented reality, 簡稱 AR)(Kenteris, Gavalas, & Economou, 2008; Kounavis, Kasimati, & Zamani, 2012)、QR Code、主動資訊推播(李春美、徐承原,2012)

等不同功能,或是藉由使用者的偏好設定,提供即時、與使用者周遭相關的互動 式資訊,並期望透過這些服務,能讓使用者有良好的旅遊經驗(Wang, Park, &

Fesenmaier, 2011b)。由以上可看出,提供給旅客的資訊不但內容要與使用者相關

(Law, Kasirun, & Gan, 2011),更要適時適量(Huang, Lee, & Wang, 1999)。行動旅 遊資訊系統也要從著重科技優勢的系統導向,移轉至提供以使用者為導向的情境 旅遊資訊服務(Goh et al., 2009; Hinze & Buchanan, 2005),才能迎合使用者日新月 異的各種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