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台灣地區因為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如山坡地的過度開 發、地下水的超抽、工業發展所產生空氣與水的污染…等;這些都已嚴重危及我 們的生存空間與生活品質;而這些環境問題之所以發生,大多是因為社會大眾環 境教育不足所導致。

環境教育是要使人能尊重環境,愛護環境,透過對環境困境的了解,進而產 生積極的行動力來保護環境,如此環境的問題才能有一個根本的解決,而要達成 如此的功效,便非得靠教育不可。因此聯合國於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召開「人類環境會議」(Human Environment Conference),期望藉 由相關公約之規範來改善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會中代表並認為解決世界環境危機 的最好方法便是發展環境教育(引自楊冠政,1997)。也因此,環境教育的推動 成為各國解決環境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學生在學校所學不足會導致日後到社會對環境做的決定有所偏差,因此必須 從小就要給予環境教育來引導對環境的正確態度。但是教師們還是常存有環境教 育之迷思,以為環境教育就是到校外的戶外教育或戶外教學,以為進行環境教育 就必須編寫學習活動單(周儒,1992)。其實最簡單的是利用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 場域-校園與週遭社區環境,做為連結學生生活與學習起點,進行教學活動(周 儒,1992;周儒,1993)。九年一貫課程於民國90年正式實施,其中環境教育已 被列為六大重要議題之一,並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其目標也涵括了人與自己、

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因此,環境教育之內涵將不僅囿陷於自然生態保育教 育,人文社會層面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更屬於環境教育之範疇(張子超,

2000;張子超,2001)。

而實施環境教育最好的場域就是在學校校園,學校校園如果經營的好,可以

是「永續校園」、「綠色學校」、及「生態校園」,因為其中有各種教學及自然 資源,如:動植物之間的自然演替、自然環境的四季變化、動物間的弱肉強食、

生物的生老病死…等;若經營得好,就是很好的「全校師生的學習棲地」,校園 內可以進行生命教育、情境教育、機會較育、安全教育,並學著與自然和平共處;

只要老師願意在學校就可以利用學校的自然環境而達到教師想要達成的教學目 標,並發揮「境教」之功能,但目前「學習棲地」仍是以人為中心的學習,很多 教學情境是人為的,例如:水泥化的水生植物池、鐵絲網所圍起的蝴蝶園、小小 動物園和鳥園…等;為了教學方便只好限制動物們的行動,以致生物的狀況總是 一副病厭厭的樣子,不能真正呈現生物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真正的面貌,有其缺 憾!

因為學校校園生物棲地環境不佳,動物並不會不請自來,所以各種校園常見 物種因而銷聲匿跡,原先學生可以從環境中獲取的相關經驗,也因此而減少,只 能藉助照片及影片的方法來學習。但教學是要在環境中教學(teaching in the environment)、教導有關環境的(teach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以及為了 環境而教學(teaching for the environment)。所有的教學活動均讓學生能夠動 手做、親身看、實際體驗,所以若學生無法從生活中體會自然,又如何能關愛自 然環境,保護自然生態。

省思國內校園的環境現況是:園藝外來植物充斥、水泥化與PU化,以及環境 衛生工作僵化,以致於為了保持環境衛生而破壞了校園生物棲地。此外,也目睹 生態教材園一窩蜂的設置所衍生的許多問題,雖是模仿自然棲地,但畢竟非自然 棲地。換言之,並非自然演替所形成,且通常是封閉之生態系統,食物鏈、食物 網平衡難以掌控,要維護實屬困難,許多學校的生態園開工之後不久,就常因維 護不易而逐漸式微,甚至任其荒蕪。

校園生物棲地的營造是一種以生物為中心的做法,盡量使校園中各種生物的

些生物在較接近自然生態環境中生存的原貌,例如:物競天擇、弱肉強食、大魚 吃小魚、…等的生態現象,如此可以維持校園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使校園呈現出 自然的風貌。

而學校師生在盡量不驚擾這些生物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及學到自然生態保 育、平衡的觀念,及其他生物和我們人類一樣擁有平等、生存的權利,並培養其 尊重生命的觀念。

本研究就是希望能藉第一年所建立之生物棲地環境指標來了解各國中小生 物棲地的現況,並將指標的適切性做一個檢視,以提供日後校園生物棲地環境營 造之參考,幫助學校能真正營造出一個生物有自主生存的空間,符合自然的生態 系統、有正常食物鏈的關係、展現出生物多樣化的狀況並能呈現出各種生態的面 貌,營造出來的是真正的生物棲地,並作為學校師生的環境教育場域!

校園生物棲地環境應該如何來維持及營造呢?校園生物棲地中的物種應如 何來保育呢?在前一年的研究經過十二位的專家(分別有校園生物棲地環境領域 專家五人、環境教育領域專家三人和生物與生態領域專家四人)進行專家德懷術 已建立永續校園生物棲地環境指標(附錄一),共分七個指標面向及六十個細項 指標(吳勝斌,2005);但是國中、小校園在指標的符合度為多少?指標會不會 定得太高而顯得曲高和寡?因此本研究就第一年所建立的校園生物棲地環境指 標,探討指標的適切性與各校這些指標環境之現況調查,以生物棲地環境指標來 發展問卷,針對台灣地區各中小學校內自然科資深教師或具有校園生物棲地經營 經驗者進行問卷調查;然後為能實際了解現況符合度高或低的學校原因,針對填 答問卷的教師進行訪談;然後為能了解該學校生物棲地環境現況,針對學校校園 進行現地踏勘來進行本研究,最後再就這些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訪談紀錄與棲 地調查資料進行綜合整理與結論,以調整出目前最適合學校使用的校園生物棲地 環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