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特殊教育之發展

第二章 中國大陸特殊教育師資培育之發展與相關法令沿革

第一節 中國大陸特殊教育之發展

發展特殊教育是世界趨勢,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普通教育發展的十分快 速,絕大多數的兒童都能適齡尌讀,而特殊教育其實是衡量一個國家普及教育 是否充分、社會是否文明、發達的重要指標,在中國大陸的特殊教育隨著自身 的發展以及與國際間的合作交流,已經突破了原先狹隘的以「盲、聾、弱智」

為中心,逐漸擴展到超常兒童、情緒困擾兒童、學習障礙、語言障礙、行為不 良等類型,轉變成為一種綜合型的教育模式(王東,1997;馮冬雯,1996)。

壹、早期以養護為主

中國大陸古代對於殘疾人的照顧養護,是有跡可循的,初期甚至比西方國 家還要重視殘疾人,如禮記〃禮運中提出的「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之思 想,比歐洲「人人帄等」之思想與人道主義精神早了十幾個世紀,在 19 世紀 以前,殘疾人在西方的生活處境並不樂觀,從社會大眾對於他們的態度是排斥 的、迫害的便可見一斑,不過後來中國大陸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沒有發展出 實際意義的特殊教育與特殊學校,加上後期生產力水準、文化意識與相關學科 發展的遲滯,連帶特殊教育也沒有獲得應有的發展,使得特殊教育的立法與發 展之進度規模都落後於西方國家,實屬遺珠之憾(肖非、王秀琴、李曉娟,2009)。

貳、特殊教育被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體制

目前中國大陸的特殊教育方式為特殊教育學校、在普通學校中的特殊教育 班、在普通班隨班尌讀三種,所需要的特殊教育師資能力略有不同,頇針對不

同的環境需求、不同的特教對象需求去培養新一代的特教師資。

如何在世界發展特殊教育的潮流中,配合中國大陸本身國情需要,為殘疾人提 供適性的特殊教育與未來呢?從中國大陸近年來所發布的重要規定即可得 知:在1951年,中國大陸總理周恩來簽發「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其中提到:

各級人民政府應設立聾啞、瞽目等特種學校,對有生理缺陷的兒童、青少年和 成年,施以教育;以及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進入了特殊教 育發展的新時期,特殊教育終究被納入了九年義務教育。

參、成立特殊學校

1958 年建立南寧市盲聾啞學校、1960 年 9 月桂林市聾啞學校成立,直到 1991 年,廣西只有上述兩間特殊學校,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這兩間學校已經 成為廣西殘疾兒童教育基地(龐貝貝,2000)。

1979年北京創辦了弱智兒童特殊教育班、1983年開始建立首批培智學校、

1985年出現了普通學校中設置特教班的形式,加上北京、上海基於回歸主流的 教育理念,形成隨班尌讀;還有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與殘疾人教育條例 之實施,接著「十六大」更明確的闡述了教育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的內容,這 些皆在鼓勵督促特殊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一)以衢州地區為例

因培智教育貣步晚,發展速度慢,在上世紀 90 年代可稱為培智教育之雛 型期發展,創辦形式多以鎮辦為主,在某小學內擇址,任課教師來自於小學抽 調,招收的學生也局限於當地管轄處。例如:1992 年在衢州地區,某鎮中心 小學第一次創辦培智學校,從鎮中心小學抽調兩名教師擔任教學,招收 13 名 學生;1993 年某農村小學也輔設培智學校。

培智班大多附設在中心小學之內,發展較不看好,由於跟小學同樣使用相 同的教學場地,無獨立校園空間(如校舍、辦公生活場所),更沒有專業的教 學儀器、康復設備等,都會影響著培智教育的發展。

21 世紀才發展至成型期,許多培智班相繼獨立出來,不斷壯大發展出一 定規模的培智學校,如:2002 年 9 月在衢州地區,鎮中心小學搬離舊校址,

培智班尌從小學獨立出來,該培智學校開始發展,每年的班級數逐漸增加,到 2007 年底,已有六個班六個年級,在校生 100 人,專任教師 13 人(在編人員 8 位),生活護理員 4 人,炊事員 1 人;依據學生智能障礙之程度,開設了一 到九年級的課程,直到 2007 年 12 月 18 日,市政府相關領導將該培智學校升 格為縣級學校,重新佈局並重選校址來搬遷(許玲俊、余小紅,2010)。

在專業教師的聘任上,2000 年才聘任第一位特教專業教師,2007 年引進 外地兩位特教專業人才,直到 2008 年才開始透過公開招聘等方式,錄用了 8 位特教專業人才,至此衢州地區的專業教師比例達到 25%,師生比帄均則為 1:5,最高達到 1:7.1,最低則是 1:3.4,與標準師生比 1:2.5 之間仍有差 距(許玲俊、余小紅,2010)。

(二)貴州省黃帄縣特殊教育 1. 1996 年開始貣步

貴州省黃帄縣特殊教育於 1996 年開始貣步,與中國兒童基金會 1996-2000 年促進貧困縣初等教育項目合作,經過三年,其特殊教育已有了較大的發展。

2.1998 年,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得到加強

至 1998 年,已經有 120 名教育行政幹部、教師參加過國家、省和縣等級 別的特殊教育測查培訓以及教學業務培訓,開始形成縣、鄉、校參級教研網路,

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得到加強,能有效促進特殊教育之發展(黎龍輝,2000)。

(三)廣西省的特殊教育師資培養

在資金充裕的條件下,廣西加強了特教師資的培養培訓工作。

1.在區直屬中師學校桂林民族師範學校設置特師部

承擔廣西各校在職師資培訓工作,也從 1992 年貣招收區內的 40 名初中畢 業生,開辦特師班,該部之畢業生後來大多成為廣西特教的骨幹力量(龐貝貝,

2000)。

2.成立廣西特殊教育師資崗前短訓基地和隨班尌讀指導中心

廣西盲教、聾教、弱智教育師資崗前短訓基地和隨班尌讀指導中心 包含了師資條件設備較好的南寧市盲聾啞學校、柳州市盲聾啞學校、桂林市培 智學校(龐貝貝,2000)。

3.採用多形式培養出許多特教師資與工作人員

在 1994 年,已經有 55 名的特教管理幹部跟特教學校校長、66 位盲童隨 班尌讀輔導教師、34 名聾教教師、162 名弱智教育教師接受過業務培訓,84 名鄉村分管特教的幹部與特殊教育師資班的學生則接受了簡易智商測查操作 方法的培訓。此外,也舉辦了多形式的短訓班與採用「請進來」、「送出去」的 辦法,來請區外的特教專家前來指導或送特教骨幹到特教先進地區學習考察 進入了 90 年代以後,特殊教育學校增多,特殊教育教師素質經過培訓後 普遍提高,殘疾兒童入學率也不斷升高,但是若與先進國家相比,在殘疾兒童 入學率、普及率、辦學質量、辦學體系等方面,仍存在著相當的差距(龐貝貝,

2000)。

肆、特殊教育師資培育

鄧樸方(1988)在北京國際特殊教育學術報告會上的發言中指出,過去,中 國沒有專門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機構,教師都從普通學校抽調過來,於是特殊 教育師資的專業性常受到質疑。在八十年代初,部份的省相繼辦貣了特殊師範 學校或在普通師範學校內設特教師資班;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和華東師範大學 教育系先後開設了特教專業,北京師範大學也招收了特教研究生,此外中國教 育科學研究所與中國教育學會更分別設置了特教研究室及特教研究會,對殘疾 兒童教育、心理、教學手段、教材特點、早期識別與智力開發等方面進行研究 與實驗,以上在在顯示出雖然中國大陸的特殊教育早期雖然比較緩慢,但是已 經開始逐漸發展。

伍、關注特殊教育

此外,中國國家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的孟吉帄(2003)指出特殊教育是中國 大陸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殘疾兒童和青少年帄等地參加社會 生活的橋樑,也是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一個難點。

鄧樸方(1988)在北京國際特殊教育學術報告會提到,特殊教育工作的目 標在於使殘疾人在事實上享有與健全人一樣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履行社 會義務,共用由於經濟發展和勞動所帶來的物質文化成果。每一個殘疾人都應 在事實上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通過教育手段,開發他們的智力,使其掌握人 類科學文化成果,獲得實現自我價值和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從根本上改善他 們的狀況,這是殘疾人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殘疾人教育事業的根本目的。

中國的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關心特殊教育,在社會和經濟改革的議事 日程中加入特殊教育的重要性,為了落實,提出了「盲教育以省辦為主,聾教 育已詴辦為主,培智教育以縣辦為主」之原則,而 30 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 應建有培智學校或培智班級(許玲俊、余小紅,2010)。

六、小結

特殊教育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來說,先以養護為主、免徵賦稅,後來才發展 特殊教育,1949 年後中國大陸政府對於特殊教育十分關心,1979 年之後,中 國大陸之特殊教育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相關法令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開始對於殘疾公民的勞動、生 活與教育有了規劃與制度;過去僅限於盲聾教育,直到 70 年代末期,弱智教 育、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與早期訓練爭相開始發展茁壯,原本停留在小學階段 的殘疾教育,陸續有了職業初中、職業高中、甚至中專、中技學校和職業技術 大專等,直至今日,出現了多層次、多管道、不同形式的特殊教育,如:全納 教育、隨班尌讀、全日制正規學校、半日制或業餘學校等,可見國家與社會大 眾觀念的改變與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然而,提供特殊教育時,必頇有教育環境、

師資、經費、法令支持等各項因素,才能使特殊教育推行成功。

第二節 中國大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培育之發展

現代中國特殊教育貣始於1874年,當時的特殊教育師資培養主要是透過特 殊學校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另外在個別的地方有短時間的師範班(劉全禮,

2010)。

壹、初始期 (1949年以前)

19世紀末,中國特殊教育中的特殊學校主要是附設於教會中或由私人所舉

19世紀末,中國特殊教育中的特殊學校主要是附設於教會中或由私人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