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藉由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繪本教學活動的實施,探討繪本教學 對改善國小中年級學童霸凌現象之成效。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 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重要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 圍與限制,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猶記童年時,同學間打打鬧鬧,由嬉笑謾罵演變成全武行的大有人在,升上 高年級及國中後,女孩子形成小團體因友誼或感情因素,互看不順、排擠競爭,

男孩子血氣方剛,阿魯巴、草上飛,一幕幕在生活周遭真實上演,久而久之,也 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此特別的經驗,意外的,至少橫跨了三個年代,成了 五年級、六年級與七年級生共同的童年記憶,卻甚少有人談論其嚴重性,更別說 追蹤研究其引發之副作用與造成之後續影響。隨著與時俱進,大環境劇烈動搖,

加上家庭結構改變、升學主義盛行、視聽媒體發達,孩子們所處的校園生活不再 封閉,人際關係趨於複雜,面對多方壓力源,孩子們勢必早熟,社會化思想與行 為,方能於洪流中保留一席之地,可以想見其箇中辛苦與點滴辛酸,而能留意察 覺的成人們卻是少之又少,但,無論是學業、生活、人際、家庭等的問題,加諸 於未成年孩子們的身上,其苦澀滋味遠超乎理解,長期漠視換來的火山能量,時 時壓抑、層層積累,無法宣洩終將引爆,掀起的驚天動地,叫人震撼,卻也不禁 懷疑,這究竟是特例中的少數?亦或只是乍現之冰山一角?

在長期關注兒童權益的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開辦了全台灣第一支專屬於 兒童的免付費服務專線後,答案似乎忽之欲出,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自2002 年4 月起至 2008 年 2 月底截止,共累積了 66200 通諮詢來電,平均每天有 47.6

2

通來電,進一步統計發現提及的問題中以霸凌最令孩子感到困擾,甚至因此拒絕 上學的大有人在(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4a)。有鑑於此,兒童福利聯盟文 教基金會(2007)開始投注於關切校園霸凌議題,根據其 2004 年至 2007 年的深入調 查,調查顯示每週至少被同學欺負一次的孩子約有一成,而有過被同學欺負經驗 的孩子竟然高達逾六成,可見「霸凌」在台灣已悄悄成為普遍之校園現象。

2010 年在立委與媒體披露下,桃園縣八德國中的班級「霸凌」問題浮出檯面,

衍伸出的跨年級欺凌與校外學生暴力參與令人驚訝,爾後事件持續延燒,受害對 象竟然擴大到師輩,維繫校園安全與教導學識品格的師長也淪為受害者,失控場 面占據新聞版面多天,直至教育部與警政單位強勢介入,方才略微降溫,自此教 育主管機關傾全力宣導校園安全,重申反霸凌決心,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卻是 積極的開始。

霸凌問題在匿跡一段時日後,又有捲土重來復甦之姿,根據報導:新北市汐 止區秀峰高中國中部一名國二學生,因身型嬌小又文靜乖巧,在校時竟遭十三名 男學生集體霸凌,被害學生因人單勢薄,遲遲不敢還手,反遭眾人拳打腳踢,全 身多處受傷,凌虐時間長達四十分鐘,此被害學生被毆打到下顎骨折、一顆牙齒 斷掉,住院治療後才出院。警方接獲學校通報,查出被害學生與加害學生並無重 大過節,帶頭的李姓學生是為展現帶頭大哥的氣勢才下重手,兒警方已將十三名 涉案學生函送士林地院少年法庭處理(王長鼎,2011)。新北市一名黃姓國中女生因 為不慎和同學擦撞,被同學拉到廁所圍毆,加害學生甚至在放學後將黃姓被害者 帶到學校附近巷弄,由同校5 名女學生集體圍毆她,過程將近 40 分鐘,甚至一旁 還有10 多名同學圍觀叫好,造成她不但全身多處挫傷,心理也嚴重受創(謝東明、

林媛玲,2011)。苗栗縣一名國中女學生因多次遭三名同班女同學霸凌,還被威脅 不得報警,使她身心受創,母親在察覺異狀後報警,不料霸凌加害者委託另一男 網友打電話約出該名受害者,拿出預備之熱熔膠條毆打,導致她全身上下多處挫 傷,最後受害者家長決定依傷害恐嚇罪嫌對加害者提出告訴(何宗翰,2011)。仔細

3

查閱搜尋聯合電子報之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在 2011 年的新聞報導中,於 3 月 26 日至 5 月 14 日,短短 50 天內就有共 20 則校園霸凌新聞,平均每 2 到 3 天 就有一起,且其中9 則為性霸凌。

而研究者任教以來,霸凌現象常見於國小校園中,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 金會調查顯示:小學同儕欺負現象有日益嚴重趨勢,透過觀察發現,這幾年來學 生「經常」被霸凌的比例增加幅度高達六成。有鑒於此,兒盟今年特別深入調查 國中、國小校園,結果顯示,國中小學生表示「最近兩個月內,常被同學霸凌」

的有18.8%,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霸凌問題比英國、瑞典等國來得嚴重,屬於

「中等嚴重」程度,深入瞭解孩子霸凌的形式,最常見的是排擠孤立他人的「關 係霸凌」佔了76.7%,其次是言語攻擊同儕的「言語霸凌」佔了 59.8%。學童因受 不了霸凌而自殺的案例在國外時有所聞,可見校園反霸凌行動有其急迫性(兒童福 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由此可見,校園霸凌的惡化情形遠遠超乎一般民眾的 認知想像,曾幾何時校園這個安全安心的學習場所,變形為習武場地,甚至犯罪 組織溫床?正視問題的嚴重性與破壞性,已不單是有關當局與學校師長的職掌,

更是全民共同的責任。

貳、研究動機

一、走過從前

身為家中長女的研究者,底下只有弟弟這位忠實而不變的玩伴,甚感孤獨,

因此自小非常喜歡上學,無論是幼稚園、國小、國高中、大學階段,總能交到許 多好朋友,與他們一同學習的充實時光,使人愉悅的沉浸其中,尤其是國中時,

面臨高中聯考的挑戰及青春期的關卡,進退維谷,慶幸有群死黨長伴左右,為少 年維特的苦悶日子增添不少趣味,直至有天下課時,跟幾位同學待在教室裡,一 邊幫忙整理置物櫃,一邊聊天說地,櫃上的報紙正好刊載了那時當紅的青春男偶 像,就讀國高中的少女們莫不為他瘋狂,紛紛傾倒於他的迷人丰采,閒談中研究

4

者提及自己並沒有特別喜愛這位好看又帥氣的男偶像,反而欣賞另一位歌而優者 演的男星,才華洋溢、實力堅強……不知為何,隔日,這些談話內容輾轉被傳到 死黨們的耳裡,其中一位死黨碰巧是那位男偶像的頭號粉絲,打掃時間,她憤恨 不平的前來質詢,直問:「你是什麼意思?」並對著研究者大吼:「我不跟你好了,

而且我要叫她們也不要跟你好!」天啊!她接連的一番氣話,不留下一點解釋的 機會,爾後,死黨們感清依舊,只是少了一個人,研究者只能在一旁靜靜的看著 她們歡笑,忍受著一對對異樣眼光,這樣的痛苦,叫人難以招架,只能期待畢業 典禮的趕快到來,如此被曲解的無奈與無助,直到研究者進入職場後,才明白原 來自己也曾是關係霸凌的受害者。

二、遭遇問題

校園霸凌中以關係霸凌所佔比例最高,將近八成,是最常見的霸凌類型(兒童 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關係霸凌擁有殺人不動刀的可怕力量,亦是傳染力 極強的病毒,常導致關係惡化加劇,或是加入言語霸凌、肢體霸凌、網路霸凌,

換言之,其容易引爆其他霸凌行為,層疊上去,演變為不可收拾的同儕衝突現象,

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影響人際關係甚大,而關係霸凌更是破壞班級氣氛與常規的 重大災難之一,使得關係霸凌的處置變得棘手,對教師而言有解決的急迫性。而 正是因為關係霸凌具有不流血、不外顯、難察覺、難求證……等特徵,不但容易 被忽略,多數人也不覺得事態嚴重,因此,往往在被發現時,已構成一定程度的 危害,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讓人不勝唏噓。

從研究者擔任實習教師,到後來從事教職的十年中,處理學生們的爭執問題 不下百次,原因不外乎是:「因為他的文具不要借我,所以我不要跟他玩!」、「誰 叫她要說我壞話,我也要說回來,叫其他人不要理她!」、「以前她還不是這樣對 我,現在我也要這樣對她!」……等等,內容五花八門,卻不脫人際相處的範疇,

剛開始處理時,研究者不以為意,只以「小朋友們常常就是這樣啊!」來看待,

5

直到近年來,校園中的問題層出不窮,甚至上演成社會事件,「王姓國中學生日 前跟另一名同學結夥,以借午餐費為由,多次勒索同班張姓同學,張生由於兩人 態度兇惡而感到懼怕,所以主動交付一百元的購買午餐費給王生,後來王生又藉 故以身上沒錢為由,故計重施,但張生不從,於是王生動手搜張生書包,前後共 得款兩百元,導致張生心生畏懼,不敢上學……」(黃文鍠,2007)「高雄市林 園中學國中部三名女學生在學校廁所毆打女同學,還用手機錄下凌虐過程,殘暴 手段讓人看了痛心,沒想到廁所外大批同學圍觀,卻沒人制止或通報師長;這起 校園霸凌事件被上傳到YouTube 網站,網友直呼「太誇張」,痛批學校教育與管 理出了問題……」(童涵旎,2009),校園霸凌問題如野火般狂燒,頻繁佔據各 大新聞報導版面,有鑑於此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公開宣導,宣示反霸凌決心,研究 者這才意會到:短短幾年間,原本簡單的學生爭執問題,已脫序演變成各類校園 安全事件,危害單純的學習環境,造成師生們的困擾恐懼,也就是所謂的「霸凌」

(bully)。

記得,幾年前,研究者擔任高年級導師時,瞭解邁入青春期的學生們,課業

記得,幾年前,研究者擔任高年級導師時,瞭解邁入青春期的學生們,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