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期望以脈絡為依據,了解教師兼任教學組長,在工作任務中所面臨的 角色壓力及其因應方式,重新詮釋教師在學校情境中的行為模式,並據此提出建 議。本章分為四節,將依序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解釋,

第四節則闡述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部於民國 89 年委託鍾靜教授等人進行「國民中小學教職員基本編制及 專兼任行政之研究」文中指出,過半數的校長及教師們認為,目前國小教師工作 負荷太重,而行政事務及額外活動太多是主因(鍾靜、黃裕城、張啟隆、張輝雄、

陳清義、余坤煌、許永瑞,1999)。為此,除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教育部增 加人力預算並編列 2688 專案;更期望借由民國 101 年教師課稅改革制度的配套 實施,能夠減輕教師負擔、改善整體教育環境(馬任賢、陳麗珠,2013;陳啟榮,

2014)。自民國 89 年以降,教師兼任行政意願並未增加,學校仍時不時上演找人 秀,這樣的情景看在教學現場的老師眼裡,更是擔憂(陳河開,2013;詹惟鈞,

2015;鍾邦友,2015)。研究者身為在職教師,每年四五月時眼看學校開始進行 職務分配,行政教師卻難產,劉香伶(2014)也指出,到了暑假時許多特定行政 職務仍然鬧職荒,雖未至開學還開天窗的程度,但也相去不遠矣。

學者發現,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低落之事實,歸納原因不外乎:(1)課稅 政策實施後,調整導師費用,兼任行政工作與擔任導師之教師薪水落差不大,(2)

行政工作不確定性增,面對家長與社區機會較以往多,以及績效成果的負荷,導 致壓力過大,(3)校長領導風格影響,教師須自行承擔行政疏失或校長缺乏領導 能力,(4)行政知能與專業不足,導致對行政職興趣缺缺或避如猛獸,(5)時間 安排受影響,犧牲個人家庭生活(陳啟榮,2014;陳碧雲,2007;曾怡萍,2011;

游玉英、陳清煌,2014)。上述原因中,除了行政專業知能不足及時間管理技巧

2

可以利用研習或進修等方式增能外,其他三者原因則為社會及學校結構的問題,

教師似乎無法控制;然而,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說:「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 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葉小燕譯,2015)。這句話,開啟了研究者研究國 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之角色壓力的序幕,在文獻梳理的過程中逐漸聚焦,動機如 下:

壹、欲了解教師行為模式,可從角色理論著手

角色一開始應用於戲劇,指稱演員所扮演的人物,而戲劇情境與社會生活中 的角色扮演有許多相似之處,隨著角色的演出,附帶著一連串的行為模式;因此 角色從原本的概念,廣泛應用在社會學、人類學、人格心理學及精神醫學的研究 領域,爾後建立一套重要的理論,涉及行為科學,可為研究個人行為奠定科學基 礎(郭為藩,1971)。

教師這項職業,除了社會給予許多規範性的期待外,教師與同儕之間、教師 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迅速變換更是其他職業少見的狀況(鄭世仁,2000),因此教 師的角色確實有值得研究的空間。以角色理論探討個人行為時,根基于科學,能 為個人行為的說明增加信效度;研究者以為其牽涉的概念——角色技術,意即個 人性向、經驗會影響角色演出的好壞,透過訓練也可以協助好的角色演出,是一 種正向、積極,相信改變操之在我的意向,因此欲以角色理論為基底,探究擔任 教學組長一職所遇到的問題。

貳、學校行政工作勞務不均,特定職務乏人問津

不可否認,無論在任何組織中,皆有勞務不均的現象,角色雖然分化,但是 個人的努力與能力卻是大不相同。有志擔任校長者,定得輪值各處室主任,因此 主任一職要開天窗不容易,甚者,若校內人才輩出,也可借調至他校服務。然而 各處室下的組長卻不一定志在行政。為了讓學校事務順利運作,樂在教學的教師 也必須兼任行政。

這些行政職務中,當屬與學生家長接觸頻繁的生教組長以及與教師教學權益 影響最大的教學組長二者為燙手山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常見開學在即,學校

3

的教學組長與生教組長的位置仍懸缺,只好在招考代理老師時附加說明:需兼任 教學/生教組長。研究者服務的學校曾有一度找不到教學組長,只好將此重責大 任託付給當年七月介聘至本校服務的同事,八月即刻上工,更遑論出現在研究者 周遭,終於脫離代理身份、甫以正式教師之姿踏入教育場域,卻無法先熟悉教學 實務,而是擔任教學或生教組長的同學後輩了。

參、個人生涯規劃使然

研究者自踏入教育領域以來,在教育界的前輩以及同儕教師的陪伴、鼓勵下 得以在教學領域中發揮、與莘莘學子一同徜徉在教學相長的愉悅中,然而隨著教 學年資增長,而行政資歷仍舊毫無所獲,不禁對自身專業成長多了一分期許,期 許自己能在不同的位置上看見不同人的需要。因緣際會下,研究者發現校內特定 職務乏人問津,在研究所就讀的過程中挖掘理論根據,故研究者試圖將理論與實 務結合,期盼在脈絡中理解教師兼任教學組長一職角色壓力的形成與因應。

研究指出,在相同情境下,個人能力、認知、人格因素會造成角色壓力感受 的不同(Brannon & Feist, 2009)。意即個人特質與思考、組織文化與人際關係之 不同,會影響個體感受角色壓力的程度;因此,若是能夠理解個人特質如何影響 角色壓力的覺知過程,是否可以積極正向的角度看待壓力形成;理解組織文化與 人際關係如何支持個體面對角色壓力,就能透過學習瞭解,增加每一位在職教師 的能力,讓教師不僅在教學專業領域上能有所成長,亦能在行政管理的過程中有 增進。

是以,研究者期盼,在教育問題叢生的這個世道,仍能以一己之力做出微小 的貢獻,除了理解教師在兼任教學組長所面臨的困境,讓我們能適時施以援手外,

也能透過梳理個案給予社會一些正面力量——在每一個我們不知道的角落裡,仍 有教師在默默耕耘,為我們的下一代。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