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動彈性化」1(Labor Flexibility)(Atkinson, 1984)的概念油然而生,

企業家們開始透過各種彈性多變的人事管理措施,如將僱用勞工分成 核心及非核心,並依其性質就工時、報酬及僱用期間作出區分,或直 接將邊陲事務改以商務契約處理等方式節省用人成本。也因如此的趨 勢,公私組織用人不再侷限於常僱模式,近年來,各國勞動市場中之

「非典型僱用」2 (atypical employment)數量開始快速增長,並對典 型僱用漸漸產生替代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所謂非典型僱用,係企業基於勞動彈性化所發展出的用人措 施,包括家內勞動、勞動派遣、電傳勞動、部分工時勞動、租賃勞動 以及外包等工作型態(鄭津津,2004)。在如此多元的工作型態下,

許多先進國家(如日本、德國)隨著勞動法令之限縮或不敷使用,開 始意識到非典型僱用可能將對社會帶來的衝擊,接連祭出相關法令政 策以為因應,而非典型僱用中,又以勞動派遣的發展最受關注,並已 成為各國勞動政策制定的重要議題(成之約,2006)。

緊接於2007年,由於美國次貸衍生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使各 國經濟市場全面性的大幅緊縮,並讓全球經濟情況快速惡化,各國政 府為恢復經濟活力並試圖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皆把維持企 業營運與扶植產業生存列為首要施政目標,並透過各種預算補助、減 稅或放寬勞動法令限制等政策來迎合他們經營需求;惟此舉雖對企業 帶來了更多復甦的契機,卻也讓原先建立起的就業安全防線有了崩裂 的危機。

在鄰近的經濟強國—日本,由「反貧困網」發起人湯淺誠所著 之《反貧困》一書中,完整的描述曾將終身僱用(永業)制度視為驕 傲的日本,是如何於經濟「失落十年」3的影響下,成就了勞動派遣

3 日本1990年代初因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導致十年間出現嚴重的「資產負債表型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在這十年間,伴隨土地及股票等資產價格的下跌,行家計部門及廠商均「去槓桿化」

(deleveraging),積極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果民間需求大幅萎縮,一般性物價持續下跌,平均經濟成長 率不及1%,失業率則高達4%。這段期間日本的經濟表現被稱為「失落十年」(李榮謙等,20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業之崛起;又是如何進一步形成各種社會貧困的現象。書中明確指 出,當政府對勞動法令過度的鬆綁或解禁,將可能使企業於景氣好 轉、收益提升後,仍為了取得更好的營收,再也不願意去承擔僱用正 式員工所需支付的成本,導致勞動市場進一步惡化;而貧窮產業(泛 指從事販賣廉價勞動力的業者)又將如何變本加厲的運用各種手段,

甚至不惜違反法令,恣意地以各種名目在勞動市場中剝削勞工獲取自 身利益;反觀處於底層的弱勢勞工,長久在就業市場無法尋得較好的 工作機會下,被迫只能選擇企業大量釋出的各種非正式工作,過著「吃 不飽,卻也餓不死」的生活。湯淺誠並指出,如此惡劣的勞動的環境,

等同正式宣告就業安全制度的瓦解,並為「溜滑梯社會」4拉開最為 驚心動魄的序幕。

對於鄰國慘痛的經驗,在我國有沒有可能發生?正當研究者如此 思索的同時,恰巧翻閱到週刊刊載我國一名年輕男子,因早年父母離 異,經濟陷入窘困,故自小從未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成年後也被迫從 事薪資極為低廉的工作,由於收入不穩定,租不起房子,雖然持續工 作,平常還是只能在網咖或公園裡渡日。而採訪記者為此所下的標題 是「只想好好睡一覺」5。如此熟悉的個案,似乎正警示著尚未對勞

4 溜滑梯社會(すべり台社会):根據《反貧困》一書指出,當政府所建置的三層社會安全網(就業安全 網、社會保險安全網以及公家扶助網)均產生破洞時,將使貧困成為一種惡性循環現象。亦即,貧困者 的下一代將更容易繼承或延續貧窮;而原本不處於貧困階層的人,若忽然遭遇重大事故時,也可能因失 去安全網的奧援,使得他們像坐溜滑梯般,直接掉到貧窮的階層中(湯淺誠,2010)

5 參閱《壹週刊》,第547期: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動派遣訂定規範的我國,應該重視這樣的議題,並嚴肅看待勞動派遣 可能將產生的各種影響。

貳、研究動機

20世紀末期,因全球化、自由化與快速技術改變,使企業一夜之 間發現,他們必須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企業激烈地競爭,被迫處於物 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情況下,企業已無法保證員工長期的僱用(李誠 等,2003)。而為了有效降低營運成本,企業開始了一連串的勞動彈 性化改革,其中勞動派遣更儼然成為勞動力彈性運用的極致表現,觀 諸世界各國,派遣機構、派遣勞工及要派機構的數目都是呈現成長的 局面,範圍也漸漸從私部門逐漸擴充至公部門6,此種現象,印證了 本來只作為應付勞動市場特殊需要的短期派遣,正逐漸轉變公私組織 長期人事規劃的工具(楊通軒,2010)。

如歐洲之強盛國德國,即於近年透過對勞動派遣法令的適度檢 討,充分發揮了勞動派遣的功能,不僅成功的降低了逐年攀升的失業 率,也有效的控制了勞動成本,為經濟成長帶來新的動力並創造更多 的就業機會,形成了良性循環(吳宏翔,2007)。然而,勞動派遣向 來是最直接挑戰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以下

6 在我國,此種發展趨勢正好相反,實務上許多公務機構由於人力精簡政策,反而帶頭大量使用勞動派遣 勞工(楊通軒,20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簡稱ILO)「勞動非商品」(Labour is not a commodity)基本原則的一 種非典型僱用關係,派遣業者究竟是否已介入他人勞動契約過程,讓 勞動成為商品?(成之約,2006)又這樣的僱用方式,有沒有可能致 使勞動安全制度全面瓦解?

很遺憾,答案是肯定的。如在勞動派遣運用同樣興盛的日本(同 時也是登錄型勞動派遣大國),自1985年制定《勞動派遣法》後,原 先採正面表列方式,嚴格控管企業運用勞動派遣人力的範圍,但隨著 1986年、1996年的項目鬆綁,再到1999年及2003年改修法採負面表 列,已讓日本企業開始變向以派遣勞工替代正式勞工;直至金融海嘯 前的2007年時,從事勞動派遣的員工已達321萬人之多;2008年金融 危機發生後,日本製造業從事勞動派遣原約有46.6萬人,但經雇主大 量終止使用後,一夕間被解雇的製造業勞工竟高達13.8萬人,為國內 帶來了高失業率的後果(邱駿彥,2010),且在勞動派遣運用的氾濫 下,日本「貧窮產業」應聲崛起,導致「同工不同酬」、「中間剝削」

等問題進一步惡化了勞工的勞動條件與就業安全,如此之惡性循環,

已讓日本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形成了社會貧困現象。

這些在其他國家運用勞動派遣所發生的現象或數據,都讓身處 臺灣的我們不得不更加審慎看待。其實,勞動派遣實際存在於我國多 年,普及卻是近幾年的事,但由於我國目前卻無任何法律規範,不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企業在使用勞動派遣時,其目的並非為增加勞動彈性,而係希望利用 此種無「法」可管的勞動型態,來規避在現行勞動法令下雇主應負之 責任,也使得派遣勞工淪為最大的受害者(鄭津津,2010);此外,

我國行政院勞動委員會副主委潘世偉亦認為,勞動派遣原應是「臨時 性工作」,但企業卻當成長期人力使用,嚴重扭曲了勞動派遣的原意

(滕淑芬,2011)。

不可否認,勞動派遣的崛起有其背景與意義,當然也有必要從 消極與積極兩方面深入瞭解(邱駿彥,2007),但鑑於現今各界對勞 動派遣的看法仍然相當分歧,且在我國尚未對勞動派遣建置相關法令 的同時,我們還來不及避免這樣的非典型僱用關係,於勞動法制例外 存在(鄧學良,2012),勞動派遣即在實務濫用的風潮下,已與廉價、

受剝削、貧困之工作畫上等號,這不僅有礙健全制度的建立,更有可 能成為勞動力違法濫用的溫床。是故,吾人有再次釐清勞動派遣問題 本質的必要,申言之,勞動派遣導致就業安全危機並使社會產生貧困 問題之主要因素為何?此即為本研究的首要動機。

研 究 者 於 高 中 及 大 學 時 期 , 曾 透 過 世 界 知 名 的 派 遣 業 者 ManPower至補習班從事派遣型態的電訪員工作,因此,對勞動派遣 並不陌生。當研究者大學畢業正式踏入社會新鮮人階段後,求職市場 上之派遣業者與勞動派遣工作早已琳瑯滿目(據研究者當時的求職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驗,2007年至2008年間就合意工作所投遞之近200封應徵履歷中,即 有1/4為派遣工作),礙於當時處於金融海嘯時期,工作機會難尋,為 求快速進入職場增加歷練,最終研究者仍透過派遣業者(新加坡商立 可人事顧問)以定期契約方式至科技公司服務了近兩年的時間,隨後 並藉此轉為正式員工。在這段期間裡,有幸能實地瞭解派遣工作的內 涵,並在爾後轉換為公職人員,恰好因承辦業務須接觸勞動派遣相關 議題,開始對各種正反觀點產生許多疑問。基於這些因素,也引發了 研究者對於「勞、資、政各方對勞動派遣與登錄型勞動派遣的認知及 看法為何?是否必然呈現兩極?」之好奇心,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本研究為深入了解勞動派遣的問題,並以其他國家案例作為我國 制度建立之前車之鑑,針對目前日本勞動派遣中最受各界非議的—

「登錄型勞動派遣」,探究其將對吾人帶來怎樣的啟示?我國勞動派

「登錄型勞動派遣」,探究其將對吾人帶來怎樣的啟示?我國勞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