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探討幼稚園教師對鄉土語言教學態度之相關研究,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 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限 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臺灣是一個多族語言的社會,有許多的語言相互共存,包括國語、閩南語、客家語 及原住民各族語等等,經歷政府強力推行「獨尊國語」語言的政策下,成功的推展國語,

以致國語成為臺灣社會強勢的語言,而造成臺灣當地的語言大量流失,導致臺灣近六十 年來語言生態產生巨大變化(陳淑嬌,2007;陳淑娟,2007;黃輝爵,2007)。

黃宣範(1993)以實證的調查比較臺灣各語言的活力,比較之語言包括了臺灣閩南 語、客語及國語的活力,結果發現國語的活力最高,臺灣閩南語次之,客語最弱。葉錫 南(2005)之研究與黃宣範略有不同,其研究認為近幾年來,臺灣語言活力有所改變,

閩南語族群對使用國語展現較強的抗拒力,以致閩南語可能會超越國語,而客語、原住 民語則持續在轉移與流失。另外聯合報曾針對「母語的傳承與流失」的問題進行調查,

其調查結果顯示:一、年輕一輩的父母親,其母語使用能力不如上一代;二、家庭母語 傳承不佳;三、母語使用的場合減少;四、家長對母語傳承的意願不高(聯合報 2002.04.29)。

為了社會的變遷及地球村時代的來臨,國人對臺灣地區的語言政策有兩大主張,一 是「國際化」,全面提昇國人外語溝通能力,使能拓展國家經濟貿易、政治、外交之空 間;另一是「本土化」,重振失落的母語,維持臺灣各族群間母語文化之傳承(陳淑嬌,

2007)。「舊語言政策」強調「獨尊國語」,「新語言政策」則重視「多元文化」,強調國 語、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以及各族群間母語共存,每個族群都是至高無上的,都 有其存在的意義;每個族群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特色,對社會都非常有貢獻,因此政府應 該積極改變舊有的語言政策,開啟「新」語言政策的時代(陳淑嬌,2007;施政峰,2003)。

2

前客家委員會主委葉菊蘭曾經做了相當傳神的比喻: 母語「生病住院」的比喻成 為流行的說法,原住民族語言被說成「住在加護病房」,福佬話和客家話則分別在「掛 號」以及被送到「急診室」,再不搶救它們,存活就成問題了(張學謙,2008)。經過幼 教界的「英語瘋」之後,教育部在「臺灣主體教育推動情形」的報告中,將幼兒語言學 習的優先順序為「先母語、後國語、再英語」,並且計劃研編幼兒園的「鄉土語言課程 大綱」(自由時報,2007.05.15)。從文化傳承的觀點來看語言學習,無疑是正確的方向,

臺灣幼兒語言教育的國際化不應該是重外語,棄母語不顧,應該強調多元文化國際趨 勢,重視兒童母語的趨勢,將兒童母語視為重要的資源與權利,拋開華語單語的緊箍咒,

解放鄉土語言,優先進行幼兒母語教育(張學謙,2008;張麗君,2004)。

西元 1982 年,紐西蘭當地毛利老人曾聚集在一起開會,共同關懷毛利語即將面臨 消失的課題,並達成一個共識,即毛利人應對自己的社會負起復興毛利語的責任,進而 發起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來爭取語言權利,因此發展出「語言巢」(Te Kohanga Reo)來實 現此理想,建立社區母語幼稚園,提供學前幼兒母語薰陶的環境,這使得年老的毛利人 和長老們開始回到他們敬佩的社區、家庭和部落族群中實施眾所皆知的「Te Kohanga Reo」學前母語教育,這個創舉使得年輕一輩的毛利小孩,都能在以毛利語溝通的環境 中成長(顏國昌,2007;張學謙,1996)。

研究者在松鶴部落從事幼稚教育工作至今已有五年,亦看出部落中的孩子不擅長族 語。種族存亡的最重要指標是語言文化,母語存在,種族則生存;母語滅亡,種族則死 亡(李壬癸,1999)。臺灣的語言教育政策於 1993 年「國小鄉土活動課程標準」中,才 明定實施母語教學,其實已經是補救措施,因此我們更應該積極推動「母語教育」,將 母語教育落實於幼稚園各學習領域(徐貴榮,2001)。幼稚園階段的課程安排較彈性,

採統整性教學,任何活動都可以融入語言教學,因此在幼稚園階段實施母語教學可落實 及提昇幼兒瞭解自己家鄉、體驗不同族群文化與語言,並使教育向下紮根。

江文瑜(1996)在「臺北縣母語教學之態度調查」中,發現目前實施母語最困難的 地方在於:「師資之來源」(36.7%)、「教材之缺乏」(33.3%)、「國家政策不支持」

(13.3%)、「上課的時數太少」(10.0%)、以及「學生覺得不感興趣」(6.7%),該 研究明顯指出母語教學中「教師」是影響實施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都 不太認同「母語教育」的精神與理念,那如何能期待整個社會、甚至家長去扭轉改變對

「母語教育」實施的態度呢?因此,教師在實施母語教學時,應該秉持怎樣的理念與態

3

度?值得深入探究,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臺灣自從解除戒嚴之後,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自由化的經濟、民主化的政治之相互 振盪下,逐步開始落實鄉土與關懷人文,國民小學於民國85學年度實施新課程時,就增 加了「鄉土教學課程活動」,內容包含了「鄉土語言」、「鄉土自然」、「鄉土歷史」、

「鄉土地理」、「鄉土藝術」五大類,此時鄉土教學正式成為國民小學課程(李黛華,

2007;方南強,1994;歐用生,1998)。教育部也從95學年度開始實施「補助公私立幼 稚園推動鄉土語言教學」計畫,每所幼稚園最多可以補助7萬元,目前這一筆補助經費 所提之鄉土語言是以臺灣閩南語及原住民語為主,而客家語則依據行政院客委會所推動 的補助要點辦理(教育部幼教資訊網,2009)。研究者任教的園所也受惠於此專案計畫 補助,申購鄉土教育相關書籍、文物、樂器,辦理鄉土語言相關教師研習,以及具有聘 任認證合格之鄉土語言教師來教導母語課程,提昇教師和幼兒對文化和語言的認同及關 懷等等。

學前階段是教導母語最佳的時刻,教育部補助公私立幼稚園語言教學實施計畫,培 養學齡前幼兒對鄉土語言具備「聽」、「說」之能力,提昇幼兒體驗不同族群之文化和 語言,認識自己的家鄉(梁淑慧,2007)。但是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重要關鍵,在於教 師是否有堅定的信念並願意身體力行將鄉土語言推行到幼稚園中,因此研究者將透過不 同的背景變項來分析幼稚園教師對鄉土語言教學的態度,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鄉土教育推動成敗的一大關鍵是教師是否適任母語教學。教師除了可以在師資培訓 過程中,加入母語教材教法相關課程外,亦有民間相關機構推行「母語教師師資班」並 組成「母語教師協會」持續國中小學的母語教學,但在幼稚園部分,主要仍以現職老師 進修為主要的母語教師培訓管道(蔡雅泰,2008)。王麗瑛(2000)對未來師資培訓、

研習進修課程設計,給予母語教師提出幾點建議:一、積極主動成長;二、充實多元文 化理念;三、發展母語教學的協同模式;四、加強母語教學活動課程的理念與溝通。巴 義慈(2002)也認為母語教師應該具備三項基本理念:一、語言教師素質教育;二、認 識教材教法;三、達到教學目標。由上述可知,教師在鄉土語言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唯有透過不斷的研習和進修,才能達到完備的專業能力。

目前幼稚教育並未強制規定母語教師的資格,但是隨著政府、社會、家長對母語教 學期望與要求的提昇,證照制度的建立是必然的趨勢。因此鼓勵現職或預備教師透過培 訓、研習或檢定,以取得母語教學證照,除可提昇母語教學成效外,也可進一步兼顧文

4

化的傳承。因此教師對母語教育的專業能力及師資的看法,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更深入的 探討,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教師觀念的溝通與共識是推行政策的關鍵,因此在政策推行早期,當時的教育局於 民國 80 年 3 月,連續舉辦了 9 個梯次的教材教法研習會,參與的研習人員多達一千多 人,不但解除了教學者當時心中的疑慮,更建立了應有的共識,並且為了增進教學效益、

溝通教學意見、檢討推展成效,於民國 81 年 4 月及 5 月分別舉辦國中小學本土語言學 習觀摩會,以達教學之成效(李隆盛、黃政傑,1995)。現階段母語教育實施所遇到最 大的問題是師資培育不足,而且由教育部主導的支援教師認證相關事宜,也下放到縣市 政府,因而造成師資選聘過程良莠不齊;而有意願從事鄉土語言教學之教師,因為參加 種子研習的時數不足,因此要讓這些老師學會有關母語語言教學方法,實在是一件困難 的事(李黛華,2008;蔡真宜,2002)。

陳紹潔(2004)調查指出,臺北縣雙和區國民小學任教閩南語教學之教師,女教師 有84%,男教師卻只有16%,顯示女教師多於男教師甚多,而且從事閩南語教學之教師 中,未參加閩南語研習的比例有19%,參加36小時研習的比例最高為73%,而參加72小 時和72小時以上的研習比例最低只有4%,由此看出教育部所舉辦的國民小學閩南語種 子教師72小時以上的培訓研習,在臺北縣雙和區國小任教閩南語教學之教師中,並未收 到實際成效,值得有關單位重視與檢討。大多數人仍對母語教育政策仍然抱著懷疑與觀 望的態度,但是大部分鄉土語言教師的進修意願都很高,問題在於政府宣導不足(謝佳 雯,2003;林瑞榮, 2002)。推行鄉土語言至今,師資專業成長的領域,的確需要我 們投注更大的心力來努力,政府單位應該多加宣導,辦理完善的師資培訓課程,因此研

陳紹潔(2004)調查指出,臺北縣雙和區國民小學任教閩南語教學之教師,女教師 有84%,男教師卻只有16%,顯示女教師多於男教師甚多,而且從事閩南語教學之教師 中,未參加閩南語研習的比例有19%,參加36小時研習的比例最高為73%,而參加72小 時和72小時以上的研習比例最低只有4%,由此看出教育部所舉辦的國民小學閩南語種 子教師72小時以上的培訓研習,在臺北縣雙和區國小任教閩南語教學之教師中,並未收 到實際成效,值得有關單位重視與檢討。大多數人仍對母語教育政策仍然抱著懷疑與觀 望的態度,但是大部分鄉土語言教師的進修意願都很高,問題在於政府宣導不足(謝佳 雯,2003;林瑞榮, 2002)。推行鄉土語言至今,師資專業成長的領域,的確需要我 們投注更大的心力來努力,政府單位應該多加宣導,辦理完善的師資培訓課程,因此研